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打破禁忌,才能减少自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打破禁忌,才能减少自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两则新闻事件将瑞士协助自杀组织“尊严”推向风口浪尖,让这个全球唯一可以合法协助外国人自杀的公益组织备受关注。

英国46岁的绝症女子黛比,成功赢得了英国上议院“可接受协助自杀”的裁决,她能够在亲人协助下,合法地在“尊严”结束自己的生命,亲人回国后也不会面临被的危险。要知道,此前英国法律严苛反对协助自杀。

其后,瑞士政府制定了一个限制协助自杀的提案,提出申请者要身患绝症并将在几个月内死亡,才可以在瑞士境内获得合法自杀协助。提案一旦通过,将会大大限制“尊严”对外国人协助自杀的行为。

“通行证”和“限行证”并存,这其实正是安乐死和协助自杀组织所面临的现状:人们一方面有摆脱死亡的痛苦和恐惧的需要,另一方面却不得不面对法律、伦理、道德的争议。“尊严”这个急先锋,又如何在需要和争议中前行?

多数瑞士人赞同协助自杀

每个月,米内利都会在他苏黎世的办公室,接待几位来自境外的不速之客。

来求助他的人大部分正在备受疾病的折磨,这位已经76岁的“尊严”创始人说:“如果一个人身患末期癌症、运动神经元疾病或多发性硬化症,当他来告诉我们,他不想再继续痛苦不堪的生命时,我们一般很难拒绝他。”

基于此,米内利对瑞士政府新提案的评价是“倒退的和不受欢迎的”。

律师出身的米内利一点都不看好新提案的前景,他在接受《凤凰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在瑞士,议会制定了一个新法案后,会在3个月内进行公民投票。之前的民意调查显示,57%~85%的瑞士人赞同协助自杀,我们坚信这样一个法案是不会被投票通过的。”随后,米内利给记者发送了一份瑞士媒体公布的调查情况的链接以佐证他的观点。

在瑞士,安乐死非法,协助自杀合法。按照米内利的解释,区别在于:前者是在个人意愿基础上经由他人之手结束生命;后者则是在他人的帮助下规避自杀的风险和痛苦,自己动手结束生命。瑞士刑法第115条中规定,“出于一己私利而协助他人自杀者判以最高5年的监禁”。这就意味着,只要不是为了牟取私利,协助自杀便不违法。宽限的法律给了协助自杀组织成长的土壤。

诞生于1998年的“尊严”在这些组织中格外特别,因为它是唯一一家愿意为外国人提供协助自杀的公益组织,它已协助了1032人。

米内利的激进观点让他不在乎申请者是瑞士人还是非瑞士人,他认为选择死亡的权利是人们的一项基本权利,他愿意为此去帮助任何人,包括外国人以及并非身患绝症的人。

今年夏天,“尊严”协助85岁的英国指挥家爱德华和他74岁的妻子琼结束生命,琼是因为身患晚期癌症,而爱德华这是因为失聪和失明;同样,23岁的橄榄球运动员丹尼尔,在一次火车事故中严重瘫痪,在他的申请下,“尊严”协助他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不仅如此,未来,米内利还打算把“尊严”的帮助范畴扩大到那些精神上承受折磨的人,“很多厌倦了各种治疗方法的抑郁症患者,如果他们告诉我,他们已经抑郁了15年而不想再抑郁下一个15年,我该怎么对他们说不?”

这种激进的观念让米内利颇受道德争议:生命是应该被尊重的,那么协助别人结束原本可以延续下去的生命,到底还算不算对生命的尊重?

打破禁忌,正视自杀

“死亡是生命的终点,在美好的生命之后,我们该有一个美好的死亡。它应该没有痛苦,应该可以让我们坦然地说,我拥有过美好的生活,现在我可以到另一个世界去了。”米内利说,让人们拥有一份选择美好死亡的权利,就是对生命的尊重。但这个美好观点的背面是,协助自杀是否意味着鼓励人们结束生命?

面对记者的这个问题,米内利抛出了“自杀干预”的字眼。事实上,实施协助自杀前有一系列复杂步骤:首先,申请者必须成为“尊严”会员,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尊严”的会员,只需要你每年支付80瑞士法郎作为年费。当申请者准备赴死时,他需要出具一份详尽医疗病例和一封信,表明自己的身体状况和五去承受的疾病之苦,这些资料被派送到跟“尊严”合作的医生手中,医生经过病例分析来决定是否开具致命药剂的处方。只有医生同意开具处方,才相当于亮起一盏“放行绿灯”,这时该名请求者才可以继续联系“尊严”总部,确定具体实施的时间。

在“放行绿灯”之前,米内利和他的员工会一直询问申请者是否真的下定了决心,同时帮助他寻找自杀之外的替代方案,“很简单,只要我们能帮助他们活下来,他们也愿意活下来,我们就会尽量提供帮助。”米内利说。

这种干预很有效果。德国一份研究论文表明,在获得“放行绿灯”的申请者中,有70%的人放弃了自杀的念头。这份报告实际上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协助自杀并不是对自杀行为的助长,当人们知道有“协助自杀”的存在时,他们会明白自己的未来在“忍受疾病痛苦”和“承受自杀高风险”间有了另外一种选择,这样反而减轻了他们的痛苦和压力。

当自杀行为成为社会系统中的秘而不宣的角落,“不要自杀、不许自杀”的主流价值观必然限制人们获得自杀方面的专业知识,“人们很难用药物结束自己的生命,就会选择卧轨、跳楼、枪击等骇人听闻的自杀方式”。在米内利看来,这些灾难性的自杀方式和自杀数量完全可以减少:“如果想降低人们的自杀数量和自杀企图,就该打破自杀的禁忌。我们不仅应该正视自杀,还应该给人们自杀的美妙机会,从而把他们从那些残忍又糟糕的自杀方式中解救出来。”

“自杀的美妙机会”――如此高调的宣言自然会大大冒犯了持有保守观点的瑞士官员。米内利的一个在检察院工作的对手,私下表达他对米内利的不满时说,“尊严”早晚有倒掉的一天,暗示76岁高龄的米内利早晚有死掉的一天;而米内利则反唇相讥说,对方作为酗酒者,必然死在自己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