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讲解 演示 实验 练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讲解 演示 实验 练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方法是教育学理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今中外的所有教育学家在阐述自己的教育理论时,无一例外地都要涉及这一方面。数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讲解

即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讲解原理的一种方法。当教学内容较为直观明了,学生初步接触且易于掌握时,运用这种方法能够简单快速地实现教学目标。这种方法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在短时间内传授较多知识,系统性强。但是,它不容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还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和听讲能力。因此,较适合于中高年级,而且宜用于教材系统性较强的内容。在运用讲解法教学时应注意:(1)对内容的讲解要清晰明确,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概念、解题过程等;(2)在语言表述上尽量做到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促进学生更投入、更深入地学习;另外,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思维理解水平有限,决定了教师不能只进行理论层次的讲解,而要结合特定例题,通过具体可感的事实对象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二、谈话法

教师通过和学生间的谈话,帮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从而理解和学习新知识的方法。谈话法的特点是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地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先让学生说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体会“转化”思想在面积公式推导中的应用。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原来的三角形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提出问题: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什么?高等于什么?面积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什么关系,可以怎样计算呢?通过师生间的对话,学生明白了可以先用底乘高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除以2从而算出三角形的面积,也就是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获得了数学知识,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演示

即将教具、实物或图片等直接呈现给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产生直观的理解的教学方法。当教学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原理时,受到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限制,他们很难将深奥抽象的数学原理直接内化进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此时借助于形象化的演示手段,能够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富有魅力,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通过直观形象的事例迅速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在具体运用这一方法时,教师必须要做好演示前的准备工作。如圆的面积公式,教学开始后,教师通过例题或其他情境,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解决的是圆的面积计算问题,接着用课件依次呈现将圆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首先呈现一个完整的圆,然后把它分成若干大小相同的扇形,拼接成近似的长方形,这时学生们常会感到这个图形并不像长方形。教师再把它分成更多的小扇形,重新拼接,并与第一次拼接成的近似长方形相比较,学生会立刻觉得这一次像多了,就会理解这种转化方法。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两种图形的比较,让学生通过思考明白长方形的长等于圆的半径与圆周率的积,长方形的宽等于圆的半径,进而懂得S=πr2这一公式的意义。

四、操作实验

在数学知识中有一些客观性的规律现象,对这些内容的教学如果只是进行空洞的说教,学生不但会感觉到枯燥乏味,而且难以识记,学过的知识很快就会遗忘。相反,如果教师带领学生通过操作实验的方法探索其中的规律,课堂就会生动有趣得多,学生将从中学到活生生的知识,而且会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经过长时间也不会忘记。比如对于圆锥体积的教学,实验就是一种最有效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虽然圆锥的体积公式在数学上有严密的论证方法,但用这种方法给小学生进行解释,无疑是行不通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都会借助于实验引导学生发现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首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每组配备等底等高和不等底等高的各种圆柱、圆锥的模具及实验所需的水等材料。然后教师讲明实验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接下来分析实验记录的数据,学生会发现当圆锥与圆柱具有等底等高的关系时,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五、练习

学生经过学习,初步掌握了所学内容后,通过练习以巩固、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一种方法。数学知识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感知、理解、保持、应用等几个阶段,当初步理解所学知识后,必要的练习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科书中,每一个例题教学完后总是伴随着相应的练习,甚至一节新课上完后会有两到三节的练习课,就是因为练习在数学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组织学生练习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题型的选择,应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较大联系的题目,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练习形式要多样化,消除学生做练习时单调枯燥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单位:淮安市许庄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