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序言 第3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序言 第3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灾难心理与心理危机干预专辑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心理学界不分南北与东西,无论基础与应用,全力开展了我国历史第一次空前规模的心理援助行动。震后两个多月时进行的一项大规模调查结果显示,相比较医学救援,灾区民众对心理援助的需求要更高一些:但同一个调查也显示,灾区民众对医学救援的实际效果肯定程度又远高于心理援助。这一对比结果表明,心理援助具有受众面广大而庞杂、需求量强烈而持久、影响力深入而细微,但其效果则绝非短期而直观的。

因此,心理学家的另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用科学的精神、态度、思维和手段,研究和探讨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中国人呈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状态及其变化规律。心理援助措施展示出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当地文化特色。我们的心理学家也不辱使命,在深入帐篷和板房的灾民安置点、受灾中小学校,进行心理安抚、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收集到了大量珍贵的震后第一手科学数据。

《心理科学进展》编委会有鉴于此,特决定在“5・12”汶川地震周年祭日之际,编辑出版“灾难心理学与心理危机干预”专辑,发表以心理援助为主题的实证和综述性研究论文,以表达广大心理学工作者对受难民众的哀悼之情,对四川人民坚韧、乐观的敬佩之意,对灾区民众心理康复的支持之志,对建立我国灾难心理学的期盼之心。

本专辑共收集了29篇论文,其内容涉及到震后心理援助的方方面面,提供了一幅极有价值的中国灾难心理学的图景。国外关于灾难心理学的新近定义为:“Disaster psychology is a relatively newdiscipline focusing On culturally relevant,community-based crisis intervention and stress reductlnn fnrSul'vivors”。本专辑大部分文章从现象学角度,尝试回答下述各类灾后重大社会需求的问题。实际上已超出上述定义的范围。比如:大灾难发生后,心理学界如何在党和政府的统一号令之下,超常规地组织进行大规模的心理援助?在灾难发生后的短时间内,心理学家如何进行评估和应急处置?应该采用怎样的手段和方法?灾区群众,特别是受灾严重的学校师生是如何应对特大灾难的?他们的心理创伤状况如何?他们的内心资源发生怎样的变化?是否足以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全国人民的关怀和支持对于灾区民众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些外部资源能否转化成为他们自身的资源,从而帮助他们心灵康复?当地文化中的一些要素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构成了心理应对的促进因素还是阻碍因素?最终,灾区民众的心理和谐、满意度、公正观等与灾难严重程度的关系如何?又存在着怎样的规律?参与心理援助人员的心理又是怎样的状况?他们又如何在助人过程中进行自我保护?但是,专辑文章中也有不少文章深入探索了心理应激、心理康复等行为现象背后的认知神经功能、脑结构和生理生化等机制,为完整建立我国的灾难心理学指出了富于启发意义的研究方向。

本专辑当然无法反映“5・12”汶川地震后灾难心理研究的全部,更不能反映出我国心理学界此次心理援助的全貌,它只是希望传达出这样的重要信息:中国心理学家对灾区民众的人文关怀和满足国家需求的努力将继续下去,具有中国特色和接轨国际前沿的灾难心理学研究也将持续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