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强化“善行”舆论引导 传递社会正能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系统,核心价值体系能否与时俱进,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利于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规范,增强中华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凝聚全国人民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报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
党的十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在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对于广播电视媒体来说,宣传好、弘扬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好中国“好声音”,释放社会正能量,是媒体人义不容辞的职责。
树典型 育新风 形成善潮涌动的好效应
要通过大力宣传正面典型在全社会弘扬树立核心价值观。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有一句名言,叫做“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话听起来很简单很平常,但很有理论的味道。“帮助别人”怎么就能够“快乐自己”,把“帮助别人”真正变成“快乐自己”需要怎样的道德力量,这样的问题很发人深省。传统媒体应通过宣传,让人们感受到当好人、做好事不吃亏、有好报、受尊重、有光彩。我们提倡“善行”,让大多数群众意识到坚持一切为他人、为公众、为社会是最有意义的事情,从而情感越来越细腻、越来越善于体谅他人,越来越“在意”自己在公共场合的行为有没有给其他人带来负面影响,越来越愿意帮助他人,慢慢地“善行”就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再由于更多人的认同,“善行”就升华为更具普遍性的社会行为规范。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大型公益专题晚会,感动中国人物、最美乡村教师、最美乡村医生表彰晚会,有关部门创作推出了一批宣扬善行善举的文艺节目和系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这些最美人物的先进典型事迹宣传在天南海北广为传颂,好人好事、善行义举在各地呈现出“井喷”状态,乐于助人、履约践诺、爱岗敬业、孝老敬老的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另外,从中央到地方各类媒体刊发播出各类动漫公益广告,漫步各地,公交站点、活动广场、街头电子屏幕等处,满眼尽是“崇德善行”的宣传标语、公益广告。而当这样的语言、思想成为一个人的自觉行动的时候,其社会实践活动就具有了巨大力量。
搭平台 造声势 形成弘扬善举的大氛围
党的十报告提出,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于丰富精神生活、良好道德风尚和社会环境安全的诉求越来越强烈,但本质上都是一种对“善”的诉求。
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经济与文化观念也都在发生巨变,都在影响着公民道德素质。过去我们的道德建立在“熟人道德”的基础上,而当今进入了陌生人社会,与原有的伦理道德就不相适应了。同时,由于经济结构变化,从过去的极端重精神,又走向了重物质。
我们要用好新闻媒体,引导青少年参与道德实践活动。要立足当代青年的特点和需求,把当代青年个性化追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善于用青年人喜闻乐见、时尚流行的形式和语言加强对青少年参与道德实践活动的引导,抓好志愿服务重点品牌,深化青少年道德实践活动。此外,有关部门要继续集中力量抓好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重点品牌,使志愿服务工作更有深度、更有影响力,逐步形成特有的社会功能。完善志愿服务机制,促进道德实践活动常态化、长效化。
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必须强化实践理念,做到“内化于心、外践于行”,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生动的实践,真正发挥其凝魂聚魄、固本强基的作用。开展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实践活动,必须搭建实践平台,为群众参与提供便利有效的载体。传统主流媒体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追求,大力宣传善行、积极倡导善举,要不断加大对道德楷模的报道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报道,使善行义举得以彰显。
当前,新闻界大力宣传我国基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列道德典型,发现和报道了一批先进人物典型,增强了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的信心,激发了人们对真善美的信任和追求,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社会责任是记者赢得尊敬、媒体赢得市场的关键,公信力是媒体赖以生存的无形资产。然而,现在有少数记者和媒体娱乐无底线,热衷于炒作“三俗”新闻。更恶劣的是,某些媒体记者片面解读、恶意扭曲中央精神,完全忘了记者的社会责任,丧失了媒体的基本立场。有个别媒体社会责任感缺失,片面追求眼球效应和经济效益,炒作一些负面事件,大肆宣扬报道低俗人物,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社会道德缺失的假象,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当今社会不以低俗为耻、反以低俗为荣的不良风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思想、文化、利益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社会对“共识”的需要显得尤为迫切。当今社会,如果用道德模范来否认严重的现实道德问题的存在,是不客观的。同样如果我们用败德行为来磨灭道德典范的光辉,也是不科学的。《深圳外企女高管地铁口晕倒死亡 50分钟无人相救》是今年2月27日很多网络媒体转载的一条新闻。该新闻给人的感觉是,现在的社会世风日下,人心冷漠。然而,细读新闻就会发现,50分钟无人相救显然不是事实,而是媒体在有意放大负能量。不错,社会道德领域的确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少数人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价值观扭曲,分不清是非善恶;整个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悄然滋长;、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但是,这不能否认整个社会思想道德的主流还是好的。少数媒体刻意放大社会的负能量,说轻一点是忘记职业操守,说重一点是别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