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单一走向丰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高中数学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所学习的重点课程,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也是学习的难点。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与推进中,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逐渐成为众多教师一直关注的焦点。作者结合教学经验与实践,介绍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高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的知识点很多,数学内容丰富而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学生若是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则很难学好数学。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教师就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开展数学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提高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进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手段之一。多媒体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陷入认真思考中,还可以将教学过程生动化、形象化,减少教师的板书任务量,从而有助于教师将更多精力放到教学中,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巧妙地利用多媒体,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充分激发出来,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例如,我在教学《圆锥曲线》前,就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小故事:笛卡尔是瑞典公主的数学老师,经过每天的朝夕相处,笛卡尔与公主克里斯汀对彼此都渐渐产生了爱慕之心,国王知道后便将笛卡尔驱逐出国,并将公主软禁起来。笛卡尔回到法国后就染上了重病,他每天都给克里斯汀写信,但是这些信都被国王拦截了下来。笛卡尔在寄出了第十三封信后就去世了,这封信中没有写一句话,只有一个方程。国王看不懂,国内有名的数学家也看不懂,国王便把这封信交给了克里斯汀。克里斯汀看到信后欣喜若狂,她找来了笔和纸,将图形画了出来,一颗心形的图案赫然呈现在眼前。学生看到这里,情绪瞬间高涨,课堂气氛变得十分热烈。然后我为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在课堂上他们都积极地与我互动,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大大提高。
二、采用艺术的教学方法
数学是具有科学性与逻辑性的一门学科,数学知识的严谨性会使得数学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会缺乏生机与活力。要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就要采用艺术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收获知识与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首先要提高专业素养,不断完善教学手段,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我在教学《圆锥曲线》这一节内容时,就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我们都学过了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一定律,即太阳系中的每个行星都在某个椭圆轨道上运动,这些椭圆都以太阳为一个焦点。那么行星运动的轨迹是怎样的呢?从哪些方面进行探究呢?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行星运动与数学知识相联系,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认真地探究问题,又有助于实现不同课程知识的有效整合,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时可以灵活运用,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进而为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反思能力是当代社会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的思想变得与时俱进,在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学生已经逐渐失去了反思能力,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而且,高中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若是学生在学习时缺少反思,就会忽略自己的不足,并积少成多,造成数学成绩的下降,对数学某个部分的知识没有掌握,进而缺乏整体数学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我在教学《圆锥曲线》这一节内容后,便让学生总结这一课所学的主要内容,然后我针对学生在课堂上与我互动的情况,为他们设计一些层次性的作业。基础题如:抛物线y=4x准线方程是(),让学生通过做这类基础题掌握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提高题如: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2,且与椭圆=1有相同的焦点,求此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这样的类型题虽然计算起来有一点复杂,但是学生很快就能找到这类题的解题思路,经过细心计算,他们很快就能得出结果。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又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基本知识加以运用。对于数学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通过对这类题的反思,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有目的性。
四、结语
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使数学课堂教学实现从单一走向丰富是新课标教学理念下的必然要求。高中数学教师有责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丰富课堂教学,进而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敏.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沙德敏.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凌玲.高中数学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与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