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泮托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对比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泮托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对比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泮托拉唑雷尼替丁治疗门静脉高压胃病(PHG)出血的效果。方法 胃镜检查后确诊的PHG出血的住院患者85例,随机分成泮托拉唑组43例;雷尼替丁组42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泮托拉唑和雷尼替丁治疗,就止血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 泮托拉唑组总有效率为95.2%,雷尼替丁组为78.1%,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泮托拉唑;雷尼替丁;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

门静脉高压症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具特征的临床表现,上消化道出血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是其主要病因。近些年,随着急诊内镜的广泛开展,发现PHG的出血,也是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这为本病的及时正确治疗提供了帮助。近年来采用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PHG出血43例,并与同期用雷尼替丁治疗的42例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选择于本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以呕血和(或)黑便为主要症状,急诊胃镜检查符合PHG出血诊断标准[1]的住院患者,共85例。内镜下表现为胃黏膜糜烂、急性浅表性溃疡及散在点状出血等,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未见破裂。病变部位以胃底、胃体高位多见。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泮托拉唑组43例;雷尼替丁组42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综合治疗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泮托拉唑组:泮托拉唑40 mg静脉推注,2次/d,血止后改为40 mg口服,共2周;雷尼替丁组:雷尼替丁150 mg静脉滴注,2次/d,血止后改为150 mg口服,2次/d,共2周。

1.3 观察指标 注意观察治疗期间患者呕血、黑便情况,监测血压、脉搏、尿量变化及定期复查血常规等。

1.4 疗效评价 显效:用药3 d内出血停止;有效:用药4~5 d内出血停止;无效:用药5 d以上仍有出血。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药物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1。

泮托拉唑组总有效率为95.2%,雷尼替丁组为78.1%,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良反应 泮托拉唑组头痛1例,雷尼替丁组白细胞计数降低1例。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是指门静脉高压患者发生的胃黏膜的特殊病变。PHG患者胃黏膜下动静脉短路致胃黏膜血流量减少;门脉血流受阻,毛细血管静脉压升高,黏膜下广泛水肿致氧和营养物质的摄取和代谢产物排出障碍,对H+回渗和其他黏膜损伤因子易感性增强;肝硬化患者前列腺素E2水平下降,NO水平升高,高胃泌素症,内毒素血症和Hp感染等损伤因素更增加了对胃黏膜的影响。综上所述,胃黏膜的血液循环障碍,防御机能削弱,攻击因子持续存在,促使PHG患者胃黏膜发生糜烂、浅表溃疡出血的发生。有报道证实[2]PHG出血约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10%~60%。

研究表明药物治疗PHG出血有较好的疗效。由于其病理基础是门脉高压,临床上笔者采用垂体后叶素、盐酸普萘洛尔片、生长抑素等治疗也取得一定疗效,但因本病的病理改变是胃黏膜的糜烂、溃疡出血,因此,单纯的降低门脉高压治疗是不彻底的。在降低门脉高压的基础上,积极降低患者胃内酸度将有利于止血并促使病变愈合。一般认为,血小板聚集及血浆凝血功能所诱导的止血的作用需在pH 6.0时才能有效发挥。相反,新形成的凝血块在pH 4.0的胃液中会迅速被消化。泮托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有较雷尼替丁更强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它可使胃内pH值迅速上升到6.0以上,而且维持此值的时间明显强于雷尼替丁。

本组结果显示:两组药物治疗5 d后,泮托拉唑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雷尼替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杜宁,牛小霞,韩军.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158例临床分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2,19(1):35-36.

[2] 李楠,顾凯华,池春,等.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对门脉高压性胃病再出血的影响机制.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8(11):13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