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案导学”模式下课堂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案导学”模式下课堂教学的误区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案导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做法事与愿违,有很多教师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践探索中,已经陷入了一种误区,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现象:

一、把“导学案”编制成习题册

“导学案”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手段,而习题或考卷则是检测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的手段。习题只是学案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有些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导学案”不过是教学内容习题化,所以在设计“导学案”时,机械照搬课本内容,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成一道道的习题,认为这就是“导学案”。如果按这样的“导学案”进行教学,学生就容易去抄课本、死记硬背教学内容、简单机械地寻找答案。整堂课就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发挥“导学案”的优势,更谈不上“以学论教”。 “导学案”决不是单纯的另一份额外的家庭作业,要防止把学案搞成又一本“练习册”,从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编制“导学案”的具体方式虽然可以多样化,但是其原则一定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核心,要在指导学生学习上下工夫,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达到通过学习提升能力的作用。

二、把“导学案”编制成“新教案”

编写“导学案”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性的活动,它不是教案的翻版,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安排学习内容。它还要求教师有创新精神,提出的问题要从课程标准出发,但又不拘泥于标准,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局限,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但事实上,我们很多老师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不时受到教学中思维定势的影响,把教案的条框详细化,就变成了所谓的“导学案”,这样的“导学案”,怎能摆脱“教授化”的影子,怎能在课堂上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教案的着眼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它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 “导学案”的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

三、把“学习目标”定位在“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的制定要关注学情,尊重学生的意见;作为“学习目标”,是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指南针,应列举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以及各知识的把握层次,最好能将本节知识与各节、各章内容联系起来,构建起知识网络,明确在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本节课的提纲挈领和核心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最终目标。在内容体系上要瞻前顾后,要把培养和发展能力放在首位。但是,有些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把教参上或其他资料上的教学目标照搬到“导学案”上来充当“学习目标”。由于“教学目标”是针对教师的,不是围绕学生学习确定的目标,所以课堂表面上是师生、生生互动,但实质是无效互动,没有真正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本无法有效自学。所以,在具体设计时,除了要列举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把握层次,还要将本节内容与各节、各章内容联系起来,构建起学科内容网络;更要注重方法性、延展性的目标。此外,“学习目标”要具体、可操作、有层次,利于不同学生分别实现。

四、把“自主学习”等同于“放任自流”

有些教师可能认为“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升”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课堂上多数时间采取了“放羊式”,因此该讲的也不讲,该引导的也放给学生去“死啃”,结果不仅效率低,而且出现了很多学习上的“死角”, 出现了很多知识漏洞,学生不会的还是不会。

“学案导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但自主学习不等于教师完全放手,更不等于放任自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主体地位要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才能实现。教师在课堂上要实施“适时登场”和“主动撤离”,以学生的“学”为核心,突出学生在获得知识过程中主体地位的同时,加以适时的引导,强化课堂教学的民主性、互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实施“学案导学”教学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工作:(1).把目标交代清楚。 (2).教师一定要进行全班巡视,检查学生的学案,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疑惑和带有共性的问题,及时指导和进行二次备课。(3).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4).对学生学习中的困难、疑惑和带有共性的问题,如果学生自己解决不了,教师必须讲,而且要讲明、讲透,以突破重点难点。

五、重视“显性目标”,轻视“隐性目标”

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是写在“导学案”上的,属“显性目标”,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和课堂教学达成,而情感目标和意志目标是“隐性目标”,不能写在“导学案”上,要靠教师适时调控。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扬民主。注意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选择,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碰到问题要与学生商量着进行,并根据学情灵活使用“导学案”,从而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

六、重视“讲评”,轻视“探究”

有些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重教轻学,包办代替养成习惯,所以实行“学案导学”时 习惯于走老路。如对那些应由学生自已解决的内容仍以讲为主,还是注重了讲深、讲细、讲透,认为“学案”中安排的让学生自我探索、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提出 问题等太耽误时间,总不如自己讲效果好,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以学习的内容为中心,根据学案提出自己的问 题,教师要适时介入讨论或指导、点评,并从创新、求异、实用方向加以引导,给予正面鼓励,一些复杂性的问题在课堂没能完成的可留到课后继续讨论,有的还可 以作为研究性课题,指导学生课余钻研,参考相关资料或进行实地调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

七、重视“学生互动交流”,忽视“独立的思考和自主训练”

很多学生在“学案导学”的课堂上,热衷于互动交流,讨论、辩论非常热烈,学习气氛也非常活跃,可是却往往忽视独立思考和进行自主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化学生独立自研、自做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提升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把自学、自做与交流讨论严格区分开来,先让 学生自学自查后,再进行讨论交流。(2).强化多人次的板演展示,反馈学生思维与结果的准确性,用板演促进学生认真独立的自研自做的习惯能力的培养。(3).对“导学案”要收回认真查阅,从中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加以个别或整体的纠错辅导。(4).要有阶段性纠错措施,促进每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训练独立学习的规范性,提升效率,实实在在地落实“学案导学”。

八、重视“传统评价”,轻视“分层评价”

“学案导学”模式下课堂教学,还必须对现有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进行改革。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因为更多的是鉴别学生的学习结果,为后续的学习提供预测,所以不能反映出该同学在某一时期内的学习状况,由此得出的结论也会影响学生对自己学习状况产生的错误认识。我们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与分层评价,例如,课堂提问尽可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回答也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予以准确评价,看到学生的成长;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是否进一步提高,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和求知欲是否增强,是否逐步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教师教学是否发扬民主,教得是否轻松,师生间的关系是否更加融洽等等。

总之,“学案导学”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问题,使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有了可靠保证。但在实际的“导学案”编制及使用过程中也对教师素质和教学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学案导学”教学还处在一个初级发展阶段,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今后我们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进一步完善这一教学模式,让“学案导学”教学法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