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五个一”工程提升教师科研水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五个一”工程提升教师科研水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40-0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3-4289(2014)07-0041-02

随着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纵深推进以及教师身份由传统经验型向现代研究型的转换,科研兴校、科研强教的理念已得到各级学校的广泛认同。那么,对于教师个体而言,如何在一个学期内有效锤炼自己的专业能力,快速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呢?笔者以为,“五个一工程”操作可行,功效实在,不妨一试。

一、展示一堂有研究的公开课

课堂不仅是教师教学素养和专业能力的训练场,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的试金石。这或许是许多学校在职称评定或教师招聘时把上课作为重要考察手段的原因所在。此外,在大力聚焦课堂、提倡有效教学的当下,只有以研究的眼光来关注和观察课堂,以研究的头脑来反思和解剖课堂,才能在课堂中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因此,每学期上好一堂带有研究特质的公开课(汇报课、观摩课、竞赛课等),不仅有益于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培养其教育科研的自觉意识和职业习惯,也促使中老年教师转变传统教学的固有思维和模式,以研究的眼界来设计教学,考量课堂,改变千文一教、千课同面的单调性、低效性劳动。

当然,这种带有研究性质的课不是随意为之的家常课,而是厚积薄发的精品课,不是华而不实的作秀课,而是朴实厚重的本色课,非高度重视,精心准备不可。在打造这一课时,应本着真实、自然的生态课堂原则,既可以博采他人之长,纳其精华,模仿借鉴,灵活变通,也可以独出心裁,勇于尝试,大胆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教学短板,诊断课堂问题,最终把教学困惑和课堂缺憾提炼、升华成研究课题。

二、订阅一份有影响的专业报刊

一线普通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既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功底,也需要储备一定的相关理论知识,只有这样,科研才有底气。每一学科的专业报刊(主要指专业性强、权威度高、影响力大的核心报刊)对于教师夯实学科基础,把握当前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为教学实践引路,给教学研究导航,具有极大的帮助。一份好的刊物,就是一位学识渊博、指点迷津的良师益友;一篇好的文章,就是一份色香俱佳、营养丰富的精神大餐。在阅读学习中,不仅可以借鉴他人好的经验,还可以催生主动研究的行为,因为类似的想法、做法我或许也有过,“人人皆可为尧舜,缘何我独为看客”?实践证明,一份学术严谨、质量上乘、风气纯正的好刊物,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科研引领和带动作用是无法估量的。据笔者观察,有的教师从教多年,从未订购过一份专业报刊,甚至连本学科有哪些主要刊物也不清楚;还有的订而不阅,束之高阁,有的则蜻蜓点水,囫囵吞枣。个中原因很多,但关键在于自我追求的不同。当代教师应由传统经验型向反思科研型转变,从追求生计的职业型向教书育人的事业型升华,为了事业有成而自觉努力学习。

三、接受一次有碰撞的研修培训

除了读书学习、同事切磋等自我修炼以外,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聆听专家讲座也是一种加快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科研水平的有效途径。培训研修可吸纳新知、开阔视野,可交流碰撞、激荡思想,可观照自我、革故鼎新,破解长期困扰自己教育教学或者科研方面的困惑和障碍,醍醐灌顶。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引路。名师看似平淡无奇的话语或许蕴含着丰富深邃的教育哲理和智慧,专家言简意赅的点拨或许能使我们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笔者去年11月份有幸参加了四川省首届教育科研人员的国培,不仅听了专家教授、一线教师关于教育叙事、小专题研究的理论讲授和策略技巧,还身临其境地参加了9所中小学的校本研修,所到之处,无不被其浓厚的科研氛围、扎实的研究过程、鲜明的校园文化所触动与震撼,收获甚大,不虚此行。

如何提高研修培训的质量和实效呢?首先要深化认识,端正态度,为了改进工作,为了自己发展的需要而学。其次,带着问题,有备而听。听讲前,应先了解主讲者的讲授话题,认真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和科研中遇到的现实困境,梳理主要问题,做好培训研修的心理准备,这样才能台上听讲有目的,台下交流有话题。第三,取长补短,思、学结合。对专家名师既不必盲目崇拜,也不可自以为是。在记录整理的基础上,如果能把学习后的感悟和思考倾注笔端,付诸文字,或结合实际,借鉴吸收,则培训的受益更大。对于没有时间或机会外出培训和实地研修的教师,网络自我研修也不失为一种内容丰富、选择性强、灵活方便、自主性大的有效培训方式。

四、撰写一篇有思想的教研论文

从教学层面而言,写作过程是累积经验、整合思想、反思提高的过程,是一名教师走向职业自觉、不断成熟和成长的过程;从教研角度来看,表达是研究进程的真实记录与生动再现,文字是研究成果的基本呈现方式。余映潮先生认为,提炼是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第一能力,而提炼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就是文字表达,是论文和论著。因此,对于一名学科教师来讲,必须重视写作,勤于写作,善于写作,以常态写作来构建教书育人的思想高地,以文字表达来凝聚教育科研的丰硕成果。只有笔耕不辍,静心梳理,才能审视教学,解剖自我,去掉“匠气”,超凡脱俗。事实表明,当今活跃在教育舞台上的众多专家学者和特级教师多能著书立说,以传播经验,引领思想,并由此获得了人们的尊重。

尽管写作表达如此重要,但现实状况却并不令人乐观。为个人功利性目的而编造、抄袭、买文的现象绝非个例,其实,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每学期独立撰写一篇有一定水准的教研文章(经验反思、调查报告、教育随笔、教育叙事等),在时间和条件上应是不难办到的。只要我们平时勤于学习,善于反思,勇于表达,从小处切入,选择新颖视角,掌握写法,就一定能写出紧扣教学、观点独到、做法可鉴,给人以启示的高水平论文。

五、开展一个“接地气”的小型研究

小专题(或小课题、微型课题)因选题范围广泛、切入视角较小、研究方法灵活、研究周期较短、投入成本较少等优势而备受一线教师的喜爱。只要确立了研究的具体目标、内容、方法、路径,就能以气定神闲的研究心态、张弛有度的研究节奏、实实在在的研究策略进入到研究状态。这种门槛低、收益快的“平民化”研究,不但特别适用于研究经验不足、研究水平不高的初出茅庐者,而且对于那些工作缺乏动力、机械重复性劳动的“高原期”中老年教师而言,可以改变他们旧有的教育教学思维和视野,重新点燃心中曾经激情四射的火种,消除职业倦怠,实现教育思想和工作方式的升级换代。

应当注意的是,小专题虽小,但也应和大课题一样植根于教育教学的现实土壤,关注学生,审视课堂,提炼真命题,研究真问题。只有选题真实,研究笃实,才能保证研究成果的厚实。小题能大作,小中可见大。只要敏锐关注每一个小问题,扎实研究每一个小课题,有效利用每一个小成果,何愁“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的神奇景象不会到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