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根据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当今旅游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状况,结合区域旅游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通过转变教育理念、强化实践教学、加强过程管理及建立“互赢”机制等,探索高职旅游专业“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理论与实践、培养与使用、教学与就业有机结合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模式;高职教育

根据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当今旅游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状况,结合区域旅游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通过转变教育理念、强化实践教学、加强过程管理及建立“互赢”机制等,探索高职旅游专业“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理论与实践、培养与使用、教学与就业有机结合的良性循环。

一、目前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的差距

我国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中(含高职高专),增长幅度最大的是高职旅游教育。但由于其起步较晚,在把握旅游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模式上处于左右不定的状态,存在旅游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行业发展不相适应,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滞后于市场需求等众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缺乏高素质的旅游经营管理人才。一是学历层次有待提高。二是初级、中级、高级人才的比例失衡,中高级人才明显偏少。三是人才的专业结构和地区结构不合理。

(2)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目前,高职旅游教育应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目标定位并不十分明确,以致课程设置针对性差,“因人设课”的现象较多,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不及中等职教培养的旅游人才,理论修养也只是一知半解。

(3)专业培养计划制订、课程设置缺乏创新。许多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没有反映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而较多地沿袭了普通高校的做法。在没有广泛征求用人单位的指导意见的情况下,系主任根据个人的主观印象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根据系内师资所学的学科背景开设课程。不少课程缺乏实质性的实践教学内容,没有安排到旅游企业实践这一环节,师生无法找到指导性的内容和可操作的细节。

(4)与旅游企业缺少紧密、互动的运作机制。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在旅行社和饭店等单位进行实习。就目前状况,双方的协作存在着诸多困难。这里固然有“学生娇气”“企业对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不了解”等外部因素,但也有校企双方联系比较松散,不稳定、不主动等主观原因。

二、高职旅游专业“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确立“学工交替”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高职旅游专业一方面要遵循高职教育规律,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另一方面,更要关注旅游业的特点和旅游市场对人才需求。第一,旅游业是快速发展的产业,要求高职旅游教育跟上时代及现代旅游业的发展。第二,旅游专业属综合性、边缘性学科,涉及经济、文化、管理、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要求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综合能力要强。第三,旅游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必须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际中检验和发挥作用。第四,旅游企业对人才需求是“厚基础、重能力”,专业培养上要求“通才”和“专才”有效结合。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了“学工交替”型人才模式。其培养理念为以服务旅游企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突出专业素质的实用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途径是走“开放式”人才培养之路,坚持校内培养和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实行旅游专业与旅游企业合作办学、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构建“学工交替”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体系。

①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为构建“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密切院校与地方部门行业的联系,应成立由地方旅游局局长为主任、各旅游饭店、旅行社及旅游景区负责人为委员的旅游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专业指导会议,就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修订广泛征求意见,并确定旅游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探索有效的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使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更加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②校企专业人员互兼、互聘,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开展校外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院聘用各大酒店、旅行社的人力资源部、部门经理及主管人员担任校外实训指导老师,并定期邀请来校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开展实践性较强的教学任务。同时,旅游专业教师在进企业指导、调研学生实习的过程中,为旅游企业员工及管理人员开展有关旅游服务意识和管理创新等培训。

③推进教学改革,制订实现“学工交替”人才模式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深入了解旅游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的变化,了解学生及家长的需求动向,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突破课内与课外、学期与假期、学校与企业的界限,腾出足够的课时,增加学生到企业实训的时间,并与旅游企业经营旺季协调一致。

④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确保“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通过与旅行社、酒店、餐饮企业、旅游景区等签订协议,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由旅游业相关企事业单位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实训的需要。校外实训比校内实训有明显优势,学生的职业能力可在校外实训基地得到真正锻炼。学校与企业应共同设计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的培养要求和旅游企业的实际状况,制订系列、配套的实践教学、实习管理制度,使实习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3)构建“学工交替”旅游人才的智能结构。旅游专业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道德、心理和职业素质,而且还应掌握应变、决策和创新能力,以尽可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根据时间、地点、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等迅速作出反应,取得良好的服务效果。①知识结构。应具备较为扎实的旅游英语应用知识,具备从事旅游和酒店管理工作的相关知识,掌握旅游心理学、旅游礼宾礼仪、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营销、导游及前台与客房服务、餐饮服务与管理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市场信息的调查、收集、加工处理、整理分析的理论知识;掌握旅游政策、旅游法规、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旅游景区路线规划的相关知识。②能力结构。应具备英语听说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能力、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加工处理能力,具有较强的旅游企业基层管理与服务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运用计算机处理旅游商务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公关协调能力,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旅游商务谈判,并取得从事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及相关行业中级以上的从业资格。③素质结构。将学生的素质分成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四个方面。在培养的全过程中,以必修课为主干,选修课为辅助,结合丰富的社团活动和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渗透素质教育,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与企业共同配合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培养必要的与职业密切相关的道德素质、现代意识和社交能力、人文与心理素质。

三、探索高职旅游专业“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1)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自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以来,各委员在学院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计划制订、修订,主动帮助学院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使实习基地稳定发展,纳入良性循环轨道。

(2)明确了专业方向,优化教学内容。通过与旅游企业的合作,了解了各旅游企业中的相应岗位的人才规格要求,修订、调整并完善了各年级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提出了旅游专业教改试点方案,构建了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模板,完成了“导游概论”院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改善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专业教学更能体现面向市场的特色。

(3)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通过校企合作,加深了双方的了解。在毕业生的接收工作中,旅游企业不仅接收了旅游专业的学生,也接收了其他专业(如会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的学生。而且,学生通过参加较长时间的企业实习,在掌握知识技能、熟悉工作环境和塑造职业人格方面,增强了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4)服务区域旅游企业,为旅游企业培训员工。学院发挥专业、师资优势,组织师生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区域旅游企业。同时,学院与地方旅游局合作成立区旅游培训中心,已为区域内四十多家旅游企事业单位提供了两千多人次公关礼仪、职业技能、导游讲解、服务意识及技巧等方面的培训。

(5)为学院赢得了较好的声誉。旅游专业的实习生、毕业生,在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充分肯定和认可。毕业后,他们当中不少人被实习单位留用。其中有不少人被提拔到行业的管理岗位、关键部门,成为旅游企业的骨干力量。

参考文献:

[1]陈丽.毕业综合实践导引[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

[2]赵鹏.试论美国旅游高等教育“校企合作”模式[J].旅游论

坛,1998(2).

[3]郭蔚如,黄安民,傅孙萍.酒店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供需矛盾

及对策[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6).

[4]董鸿安,徐春红.校企合作培养行业满意的人才[J].职教

论坛,2004(4).

(浙江省宁波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