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现浇混凝土GBF蜂巢芯密肋楼盖施工技术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结合多年施工质量管理的经验,通过分析对现浇混凝土gbf蜂巢芯密肋楼盖施工技术研究,解决GBF蜂巢芯施工过程中的有关难题,对其施工工艺进行了创新,解决了现浇混凝土GBF蜂巢芯密肋楼盖施工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的质量问题。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GBF蜂巢芯;密肋楼盖;施工
Abstract: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years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experience,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cast-in-place concrete GBF honeycomb core ribbed floo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to solve GBF honeycomb core construction process related problem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innovation, solve the cast-in-place concrete GBF honeycomb core rib floor cover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produce quality problem.
Key words: in situ concrete; GBF honeycomb core; ribbed floor;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V54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0 引言
随着建筑业技术创新的的不断深入,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形式不断涌现,近几年来出现的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体系实现了建筑的大开间、轻质、隔声、隔热、灵活分隔,能够节省大量的水泥等矿产资源,是一项资源综合利用率较高的新型建筑材料,但如何保证其施工质量就成为一项新的课题。经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现浇混凝土GBF蜂巢芯密肋楼盖施工技术进行了探索和创新。
1 技术现状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是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形式,与现浇实心混凝土楼盖相比,可节省三分之一左右楼板钢筋用量,空心结构具有自重轻、刚度强、隔音效果佳、降低工程成本等众多优点。目前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施工主要采用满铺大模板的方法,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 极易产生GBF蜂巢芯位移及上浮等质量问题,不能充分利用GBF蜂巢芯所产生的作用,同时所采用的满蒲大模板也不利于材料的节约和成本的降低,外观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增加了后期装饰效果的难度,需要进行技术创新,以便能够解决在空心楼板施工过程中的诸多技术难题,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后期装饰效果。
2 方案论证
2.1具体内容
利用GBF蜂巢芯本身的结构特点,经过全方面计算、试验、论证,采用定型模板及相应支撑体系组成网格空心模板新型支撑体系,在满足载荷系数情况下,设计并制作“回”字形定型化模板,以部分蜂巢芯底部作为模板,定型模板与蜂巢芯底部有效连接,选用专用固定件,形成组合型模板;此技术不仅能够防止蜂巢芯上浮及位移而导致结构尺寸变化,避免出现质量事故,同时还能提高构件表观质量,避免GBF蜂巢芯周圈漏浆现象,提高后期装饰效果。支撑体系通过设计计算采用定型模板自身木方作为板底龙骨,以相应顶托加固龙骨,立杆采用通常杆,水平杆及剪刀撑按照设计计算书要求搭设。
2.2“回”字形模板设计原则
1)实用性。主要保证GBF蜂巢芯密肋楼盖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具体要求:
接缝严密。
保证构件的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正确。
模板构造简单,支拆方便,且能够重复利用。
2)安全性。保证在施工工程中,不变形,不破坏,不倒坍。
3)经济性。针对GBF蜂巢芯密肋楼盖结构的具体情况,采用竹胶板为模板,在保证工期和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一次性投入,增加模板的周转使用次数,减少支拆用工,实现文明施工。
2.3模板及支架设计
“回”字形模板可按梁模底模研究来研究,属于受弯构件,可按简支梁计算。
现浇混凝土GBF蜂巢芯密肋楼盖施工中梁侧模用GBF蜂巢芯代替,混凝土产生的侧压力在此不做计算。
(1)梁底模验算
1)抗弯强度验算
M=1/8ql2
σ=M/W≤fm
M―弯矩设计值(N・mm);
q―作用在梁底模上的均布荷载(N・mm);
l―小楞间距(N・mm2);
W―截面抵抗拒(mm3);
fm―弯矩强度设计值(N・mm2);
σ―受弯应力设计值。
2)挠度验算
W=5q′l4/384EI≤〔w〕
q′―作用在梁底模上的均布荷载(N・mm);
E―弹性模量
I―截面惯性矩(mm4)
(2)小楞验算
1)抗弯强度验算
小楞可按简支梁计算
M=1/8pl(2-b/l)
σ=M/W≤fm
p―作用在小楞上的集中荷载(N);
l―计算跨度(mm);
b―梁的短边长度(mm)。
2)挠度验算
在挠度计算时,梁作用在小楞上的荷载可简化为一个集中荷载计算。
W=p′l/48EI≤〔w〕
p′―作用在小楞上的集中荷载(N)
(3)钢管立柱验算
一般按立柱的稳定性控制,可按两端铰接受压构件来简化计算。钢管支架的链接方式有两种,扣件对接和扣件搭接,根据横杆步距的不同,两种链接方式的立柱允许荷载取值。立柱稳定性验算公式如下:
σ=N/ψA≤f
N―每根立柱承受的荷载(N);
A―钢管截面积(mm2);
ψ―轴心受压稳定系数,可根据钢管立柱长细比λ求得,
λ=L/i(L为横杆步距,i为钢管回旋半径)。
2.4构造设计
充分利用蜂巢芯的结构特点,在“回”字形模板下部模板预留孔洞以60mm专用固定件对每个蜂巢芯进行加固,使GBF蜂巢芯与模板接触紧密,防止漏浆,每个蜂巢芯不得少于8个专用固定件。专用固定件安装时应注意保护,以便重复使用。
3 工艺路线
3.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放线楼盖支撑及模板安装框架肋梁钢筋安装蜂巢芯板安装水电预埋、预留板面钢筋安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养护拆模。
3.2关键工艺
1)根据蜂巢芯结构尺寸以及位置设计制作定型模板,并设计模板组装图,以便在安装过程中照图施工,确保位置准确性。
2)施工放线
按照楼盖梁板设计图纸、根据测量放线控制网在下层现浇面上弹控制线,找出竖向支撑的安装位置,以主梁为基准设置定型模板并在模板上弹设控制线,以便设置GBF蜂巢芯及肋梁钢筋,做好对暗梁、GBF芯筒、预埋水、电管、预留孔等作放线定位,核对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预留孔应放线检查后提前打好,严禁事后打洞。
3)支撑及模板安装
支撑体系必须满足施工要求,首先要根据实际荷载和具体情况分析并设计支撑体系,通常采用钢管支撑体系,竖向支撑与水平支撑连接采用直角扣件,按规范要求设置水平杆及剪刀撑。立杆采用通长杆,并在竖向支撑顶部设置500mm长顶托,顶托设置在定型模1/2处。定型模板由框架主梁处开始安装,最后支设中心部位,以防止误差积累,同时由于空心板跨度较大,支模时跨中按3‰的坡度起拱;模板安装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定型模板应拼接紧密,模板接缝处理采用胶带纸粘接,涂刷粉质脱膜剂,并浇水湿润。
4)蜂巢芯安装
蜂巢芯安装前应对其外观情况进行逐个检查。缺损严重的不得使用,破损不超过规定范围的可以进行封补、填塞,然后再铺设。在定型模板与GBF蜂巢芯接触部位采用海绵条进行密封处理,以防止漏浆。蜂巢芯应按事先设计完成的平面布置图进行安装,如设计未作具体要求,GBF蜂巢芯与梁墙钢筋的净间距不小于钢筋保护层厚度,在不合模数处安装相应配件或按照设计要求加设钢筋并浇注实心混凝土。GBF蜂巢芯安装后,在“回”字形模板下部按照模板预留孔洞以60mm专用固定件对每个蜂巢芯进行加固,使GBF蜂巢芯与模板接触紧密,防止漏浆,每个蜂巢芯不得少于8个专用固定件。专用固定件安装时应注意保护,以便重复使用。
5)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的浇筑对模板及支撑体系有重要影响,必须有合理的浇筑顺序和必要的注意事项。输送混凝土的泵管应尽可能从宽梁上架设,如确须从蜂巢芯顶面架设泵管,应在纵横梁相交处的加设弹性缓冲垫,以缓减泵管对蜂巢芯的冲击力。浇筑混凝土时,应对称平衡浇筑,不得将振捣器直接触压蜂巢芯表面进行振捣。如遇蜂巢芯变形过大或破损,应及时采用支护挡板进行封堵,以抵抗混凝土对蜂巢芯的压力。浇筑混凝土应注意的事项:(1)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所有GBF管充分浇水湿润,以免 GBF蜂巢芯大量吸水降低混凝土的和易性而产生蜂窝、麻面等现象,但浇水不可太多,模板底不能积水。(2)混凝土浇筑时应特定方向方向推进,并在竖向分2次浇捣,以防止漏振 ;振捣混凝土宜采用直径30mm的振动棒结合小型平板振动器协同振捣,但不得将振动器直接接触 GBF蜂巢芯;振捣间距不宜超过0.30m,一次性浇筑范围不宜超过3.00 m。(3)混凝土浇筑宜采用泵送混凝土,并严格控制混凝土级配,石子粒径不宜大于 25mm,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小160mm。(4)加强混凝土的二次抹面工作,在浇筑混凝土硬化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其表面,大面积的混凝土浇筑完毕并终凝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4 注意事项
1)定型模板必须严格按设计的制作。
定型模板必须按照工程实际进行设计计算,并设计模板拼装图,提前制定安装顺序及注意事项,并根据现场施工进行调节,避免后期安装不到位。
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浇筑顺序进行施工,并时刻观察蜂巢芯的破损情况,对于蜂巢芯破损超出允许值且不能修补时,要及时更换蜂巢芯,以免造成质量隐患,同时也要注意对模板及已完产品的保护。
5 结语
现浇混凝土GBF蜂巢芯密肋楼盖施工技术研究主要是根据蜂巢芯的结构特点,创新采用“回”字形模板代替传统满蒲大模板,并通过可靠的支撑体系,很好的解决了在施工过程中的上浮和位移等技术难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CECS175:2004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 [s]
[2]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s]
[3] 邱则有.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 建筑书店, 2007-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