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学习过程中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学习过程中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与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下导致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多样性,有主观因素,比如,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缺乏足够的磨练,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前期习惯的养成因素,比如在小学阶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源性心理障碍的表现,如学生自我认识方面存在的偏差。也有各种客观原因,例如,家庭经济压力、人际交往压力等。这些因素的综合和驱使,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一、健康心理素质对学生个体发展的意义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障碍作为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形式,常常表现为学生在认知、情感、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心理障碍。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障碍成因的探究,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向着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发展。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保证学习质量和学习动力的基础,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处理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课堂环境等,就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学习心理障碍。

二、导致学习过程中心理障碍产生的主观因素

1.学生个性特点与心理障碍的产生

个性因素对学生的归因方式、自我认知等能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研究得出,学生的不良性格特征是造成个体心理障碍产生的重要原因。当前在校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因为家长溺爱产生的自我中心、较强的依赖性、责任意识较低、相互合作能力差、抗挫折能力较低等心理特征,很容易对学生的学习、日常生活带来不良的影响,使得学生很难适应出现困难的生活、陌生的学习环境。例如,依赖性较强的学生,离开父母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很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

2.学习期望值与心理障碍的产生

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在面对学业竞争、升学压力的时候,会通过不同的应对方式来进行处理,意志薄弱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可能将一些时间浪费在玩游戏等方面,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导致学习的动力不足,甚至产生厌学的现象,当成绩快速下滑的时候,又产生郁闷、消极等情绪。学习动机较强的学生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这部分学生往往急于求成,当个体的期望超过了自己的能力,没能够实现愿望的时候,很容易给自己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还有一部分学生将考试看成是学习的中心,过分注重自己的考试成绩,当考试的时候很容易对自己的成绩产生过度的焦虑,导致学源性心理障碍的产生。

3.学生自我认知与心理障碍的产生

学生的自我认知偏差主要表现在对自己过高或者过低的评价。部分学生成功的经历,会使得他们对自己产生过高的评价,出现骄傲自满,使得自己的学习目标出现膨胀,过于理想化等。当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又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产生严重的挫折感。从很有自信地学习到因为受到挫折而一蹶不振,长期下去会导致学源的产生。

三、导致学习过程中心理障碍产生的客观因素

1.学习内容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

由于多种原因,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科目并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些学生在一段时间的中学学习生活后,因为学习内容的感兴趣度不高,造成了学习出现偏科问题。在这种情况产生以后,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弥补和强化,很容易产生学源性心理障碍,对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为中学学习与小学阶段的学习有着一定的差别,中学里面开始注重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培养,但是有的学生习惯了小学阶段老师领着走的教学方法,造成了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学的学习方式。虽然感觉每天都学得很努力,但是学习成绩却很难上去,甚至产生不及格的情况,小学时期的尖子生地位不复存在,长时间这样,会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

2.学习评价方式与学习心理障碍的产生

我们需要承认,当前中学对学生评价的标准,仍然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主要的参考。科学的教育评价要全面地认识到学生学习进步的程度,学生人格的发展与完善、知识技能的增长度等等。但是,如果在评价的过程中,过于强调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模式,这样的评价弊端也是特别明显的。一种层次上学生考试获得成绩不一定就是学习状况的真实反映。另一层次上,唯成绩评价的模式也会造成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受到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学源性心理障碍。

3.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

虽然学生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但是家庭在他们的心理健康方面,有着较大的影响。首先,这种影响体现在学生的家庭条件上。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参差不齐,其中,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生活费以及学费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压力,通过与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相比,他们容易产生一种自卑感,甚至有些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心理障碍。其次,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家庭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着学生的性格以及处事态度,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

4.社会环境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

社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以及心理健康。学生的价值观念跟社会的价值体系有着较大的联系。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价值观发生着根本的转变,原来单一化的传统价值观已被逐渐淘汰,目前盛行的是多元化的现代价值观念体系。学生的人生经历较少,他们的心理还没有成熟,在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相冲突的情况下,他们容易失去自我,出现一定的心理障碍。

四、积极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

1.要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学习态度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预防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学校应组织心理学专业教师,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并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了使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心理咨询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对全体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进行正确积极的指导,帮助他们化解心理上的矛盾,完善他们的人格,最大程度地开发潜能。首先,学校要为学生提供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通过组织相应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进行调查,以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成长制定出科学的培养计划和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对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理想目标等。其次,还应对学生进行合适的心理辅导,以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

2.学校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健康环境

为了提高学生对文化的鉴别能力,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将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思想观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为传统文化的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定崇高的人生奋斗目标,并为之努力。社会支持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也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体现在人文氛围上的积极作用,良好的人文氛围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与分析问题,使他们积极探寻生活与学习中,各种问题出现的原因。其次,体现在我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整合上。要取其精华去其糟耙,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3.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学习障碍

作为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也会与社会有一定的接触,会遇到不同程度的社会适应问题,导致现实与理想出现一定的冲突和矛盾,从而导致学生出现相应的心理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学会科学知识的同时,学会生活与生存,提高他们的社会归属感。学生通过个人自身的努力,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心理障碍的产生。首先,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相关调查表明,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自控力,并且比较自信,在困难面前,不是选择逃避,而是勇敢积极地面对,从而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提高自己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在我国知识经济时代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是每个教育者必须深入分析和研究的问题。正确地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需要教师从对学生的认识、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形式的应用等方面来做好教育行为的规范,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摒弃因为一些不利的主客观因素给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高玉敏.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成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2).

[2] 许佩卿,叶瑞祥.新形势下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若干思考.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6).

[3] 王玲,陈友庆.大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及其教育对策.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4] 许佩卿.新形势下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5).

[5] 吴金昌,刘毅玮,李志军.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成因、负效应与对策.中国高教研究,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