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有一定的简洁性和统一性,但是却包含了特殊的美。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将这种美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其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不但可以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兼并审美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本文对此分析,讨论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美育;小学数学;教学渗透

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简洁性和统一性的特点,既没有高等数学学习的繁复,也没有过多逻辑思维的要求,小学生处在较早接触到数学学习的时期,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因此,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现数学之美,更要让学生在数学的审美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1 创设情境,集中审美注意力

情境的创设,可以帮助学生重新结合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思考问题,让其头脑处于思维活跃的学习状态,结合新的知识点形成新旧知识的连接,同时生动有趣的情境融合可以集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审美注意力,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比如,让学生训练解答包含未知数x的应用题,小明准备去春游,妈妈给了他x元去商店买食物,小明花了15元,还剩下8元。教师在引入题目之前可以向学生提些关于春游的问题,例如学校组织大家去野炊,你们想去哪儿玩呢?野炊需要买些什么食物?然后联系应用题的解答,让学生找出题目中有关的数量,联系数量之间包含的等量关系,从而能够轻而易举地列出包含未知数x的等式。这种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联想到春游的意境,集中注意力,同时又感受到数学题目的设置其实都来源于生活,要具有一双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的眼睛。

2 丰富手段,提供美学信息

数学学习中涉及到的美常常隐藏在数学知识当中,这种美的感受比较理性和抽象,教师在课堂上需要通过讲解、演示,甚至需要画面、活动的展示才容易让学生感受到。因此,丰富教学手段,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美学信息,才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数学的魅力。例如在学习有关角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笔或尺子在桌面上摆出不同的角,让学生感受到每个角的形状、角度之间的不同以及相关性,也可以用吸管和图钉制作角,用图钉把角的角度固定,最后得出角是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形。利用丰富的教学方式,学生除了对角的特点有深刻的认识,还可以感受到数学中各种图形的形状美[1]。

3 沟通互动,拉近审美感情

在课堂上营造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这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要引导学生多问,多想,多说,让学生在课堂上思维始终保持在活跃的状态,这样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尽情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逐渐培养数学审美情感。教师要通过眼神、话语和动作给学生舒适和亲切的感觉,从而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讨论中,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互动。在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或是有独到的见解时,教师要真诚地进行夸奖,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地给予鼓舞和肯定。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是通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鼓动学生感受数学之美。

4 合作探究,强化审美感受

数学的学习需要教师做引导,同样也离不开学生主动的合作与参与,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对数学知识中涉及到的模型和图形拼一拼,摆一摆,将其旋转、平移,不但能够学到理论知识,还训练了动手操作能力。参与小组的学习合作,与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学习合作能力,培养师生之间感情的同时,也能深化了学生的审美体验。

5 启发思想,激发审美创造力

小学生正处在数学学习阶段的初期,对数学的学习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这个关键的学习阶段,教师必须着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雪莱曾经说过,“想象就是创造力。”[2]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强化他们的审美意识,增强审美体验。所以教师要选择在适当的课堂时间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和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想象力,展开审美创造。例如,在学习有关如何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发12个面积为1平方米的小正方形,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利用这些小正方形进行拼接组合成长方形,比较哪个小组拼出的长方形最多。由于小学生还处在喜欢玩乐和亲身动手的年龄阶段,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肯定会吸引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加入的主动性。这一教学环节的设置,可以让学生相互对比自己拼凑长方形的研究结果,训练动手动脑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可以最大程度上发挥了小学生的创造型和主动参与性。在学生都完成这个任务以后,教师要让学生观察学生所拼凑的长方形形状有没有完全相同。于是学生在通过自我实践以后细心观察合作成果,进行对比发现原来拼凑的6个长方形由于部分形状相同,其实只能拼凑3个。就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后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巩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还通过思考和想象力的发挥,激发了审美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王和华.浅谈小学教学中美育的渗透[J].新校园理论版,2012,11(02):82-83.

[2] 吴高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2,12(07):17-18.

作者简介:

黄芳(1981―),女,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教于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蓝田学校,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