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优选观察材料 做好有米之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观察作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重头戏”,尤其是第二学段(三四年级)。观察作文以观察为基础搜集写作的原始材料,在课堂写作指导之前学生已经胸有成“米”,然而要做好“有米之炊”也不是易事。
失败案例:
作文主题“保护周围环境”。学生自由结合,分组制定活动计划,利用周末的时间,在家长的陪同下对周围环境展开调查。学生收集的资料五花八门,有网上关于家乡建设的新闻、图片;有自己拍摄的环境污染图片、视频;有自己制作的调查小表格;还有一部分学生对环卫工人进行了采访。家长也非常配合,带领孩子来到社区,调查生活污染;深入工业园区,调查工业污染;跑遍周围的几条小河,拍照取证,获取了大量的资料,为孩子们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材料基础。但是,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内容零碎,语无伦次。
不是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吗?为什么在米粮充足的情况下,学生反而无所适从呢?冷静思考之后,其实答案很简单:虽然学生占有大量的观察素材,但由于认知能力的限制,感知过的客观事物在学生头脑中再现的只是一个模糊的表象。再加上学生缺乏选材方面的训练,不懂得怎样取舍观察材料,因此造成了“有米不成炊”的问题。针对问题,我们依托教材单元习作内容,进行了优选观察材料的训练:
一、优选先后次序的材料
细致的观察要能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内在联系,而第二学段学生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有时并不清楚他所观察的对象的生长规律,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四上第一单元,要求写出景物的奇特之处,我们安排观察校园紫薇花,拍下的一张照片里可以看清紫薇开花到结果的各个阶段,所有的形态,但由于紫薇的花苞和花谢后的果实非常相像,出示图片的时候,多数学生却并不清楚各种花形之间的联系,本次选材指导的关键就是对照图片,从观察记录里找到相应的文字,进行先后次序的排列。
师:在这张图片里,你能找到紫薇开花过程的各种形态吗?
生:我找到花骨朵。
师:哪个是花骨朵?
生:圆圆的,像颗小豆豆的。
师:可是这里有两种小豆豆,它们是不一样的,你发现了吗?
(经过比较,学生有了惊喜的发现:紫薇的花苞头上有微微的几条裂痕,对照花朵张开后的形状,他们发现,裂痕张开的时候,花瓣和花蕊就是从开口的地方吐出来的;当花谢以后,又结成了一颗小豆豆,但是明显比花苞时大,更重要的是头上的裂痕没有了。)
师:现在你能根据图片,排列出紫薇开花到结果的过程吗?
根据回答板书:花苞――裂开――花瓣――花蕊――花谢――结果
师:根据板书,从你的观察记录中找到相应的描写,按照先后次序将这些材料重新排列。
“先后次序”的排列是观察作文选材训练的一个重点,也是解决“言之有序”难题的一把金钥匙。在明白紫薇花的写作次序后,可以针对这类题材做一个延伸的反馈性选材练习,如观察黄豆的发芽过程,跳长绳活动中甩绳的与跳绳的之间的有序配合等。“先后次序”的材料呈现连续性、短暂性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选材,除了文字记录以外,最好能辅以图片、视频的记录,让学生能更直观的进行辨析。
二、优选明显变化的材料
在连续观察中,事物往往呈现出阶段性的明显变化,或突出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瞬间。如四上第二单元学习了课文《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后,我们针对吊兰的气根生长过程开展连续观察。每组分到一个透明的玻璃培植瓶,分到两棵已经蔫蔫的吊兰小植株,每天观察记录小植株的变化,重点观察气根的生长状况。在连续观察的十几天里,教师每天及时收齐观察记录本,及时反馈学生的观察情况,在班里宣读观察特别仔细的记录,为学生准确、形象地记录气根变化打好语言基础。由于资料充分,再加上平时详细细致的观察记录指导,本次作文放手让学生自由整理写作,教师则侧重写后的讲评指导。
作文讲评课片段实录:
师:一篇文章观察是否精彩,主要看作者的重点部分描写是否清楚、吸引人。我们此次习作的重点描写是什么呢?(A气根 B气根的变化)
生:我认为是气根的变化。
师:怎样把气根的变化讲清楚呢?请大家仔细看自己的观察记录本,令我们眼前一亮的变化是哪几次?
生:(迅速翻看记录本,议论纷纷)
经过讨论,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板书:
原样――抽芽――伸长,细绒毛――绒毛变绿――绒毛变细须
师:让我们再次见证那几次令我们眼前一亮的惊喜瞬间吧。(出示按生长过程精心拍摄的照片,再次印证学生的观察。)
师:让我们看看各个阶段同学的精彩记录。(出示优秀学生记录片段)
小吊兰脱水了,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叶子合拢在一起,气根也缩在一起,就像一条条晒干的蚯蚓。它似乎在求救:“快……救救我,我快……不行了,要上西天了……”(孙麒皓)
第二天,它的气根伸直了,尖端长出了一段雪白的根,就像一只冬眠的小白熊刚从树洞爬出来的样子。(史肖博)
气根展开了,长出了一点点白色的小绒毛,好像冬天冰柱发出的冷气。(曹锦驰)
“明显变化”的材料,往往是隐含在学生众多的观察记录里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学生积累了丰厚的素材,很难从中挑选出精彩的部分,有序地写下来。因此,在集体的连续观察中,教师可以全程陪同学生的观察活动,有意识的用图片或视频的方式记录下观察对象的一些明显变化,或有趣的瞬间,做好作文选材的“前构思”,强化观察表象;在自由进行的连续观察中,教师有时无法亲临学生观察的现场,如在家进行的小动物连续观察中,教师不可能全面了解每位学生观察对象的情况。这时,教师可以认真关注学生的连续观察记录,在学生观察的小动物出现“明显变化”的那次记录前打钩做记号,帮助学生厘清材料,优选材料。
三、优选指向中心的材料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单元主题是“喜爱的小动物”,课文有《白鹅》《白公鹅》(略读)《猫》《母鸡》(略读)。这四篇课文都用明贬暗褒的手法,表达了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文章多采用总分的结构段式,层次清楚,是指导学生“根据中心选材料”的典型范例。在学习课文之后,我们安排了海洋活化石“鲎”的观察习作。
课堂教学片断:
师:(出示课文《猫》的片断)老舍先生认为猫的性格怎样?
生: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师: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生: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的时候温柔可亲,不高兴的时候一声不出;既胆小又勇猛。
师:老舍先生用总分的方法,分三个方面选择材料,突出了猫“古怪”的特点。鲎已经和我们生活了几日,你能用一个词语说说对它的印象吗?
生:鲎实在是太奇怪了。
生:我也觉得它很奇特。
师:那么鲎的奇特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生:鲎的长相奇特。
生:鲎的活动也很奇特。
生:鲎历史悠久,比恐龙还要古老呢!
师:刚才我们的对话都围绕一个词语展开,那就是――奇特,然后从三个方面具体讨论了它的奇特,PPT出示:(中心词)奇特:①长相奇特;②活动奇特;③历史悠久。你能围绕“奇特”来写写鲎吗?
“指向中心”的选材训练一般分为两步:一是提炼中心,二是选择材料突出中心。作文的许多规则都蕴含在典范的文章中,小学生的选材训练应以教材为例,实实在在地利用教材的典型语例,用“例―规”法总结出作文规则,以此举一反三,进行变式练习。这样指导学生优选观察作文材料,能起到很好的梳理思维作用,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规范有序。
依托教材,带领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学习从观察素材库里优选材料,有序表达,是做好“有米之炊”的关键,同时,也是对“实事求是”的写作精神的重要实践。
参考文献:
1.《实施有效的教学》主编励汾水 宁波出版社.
2.《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主编王小明 上海教育出版社.
徐金盈,教师,现居浙江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