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晴雯悲剧命运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晴雯悲剧命运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晴雯是《红楼梦》中最具叛逆性格的丫鬟,她的言行为当时的封建社会大环境所不容,“以卵击石”的反抗必然遭到封建势力的扼杀!晴雯死得冤屈,但也死得有价值,她的悲剧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文章主要从法国符号矩形方阵关系图来分析晴雯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及背后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红楼梦》 晴雯 悲剧形象 矩形方阵图

《红楼梦》是一部叛逆者的宣言书,虽然叛逆者最终都难逃悲剧的结局,但他们毫不畏缩,决不“低眉折腰”,永远坚守着内心的信念,甚至面临死亡。曹雪芹塑造次要人物虽着墨不多,但这些形象有涉及思想的,也有涉及艺术的,也有兼而有之的。他在极为有限的篇幅中,压缩着极大的天才和非凡的创造。[1]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丫鬟形象,晴雯之所以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源于这个美好的艺术形象的真实性,源于晴雯的本真性格与封建势力产生冲突后晴雯的反抗与最终的悲剧结局。

一、运用矩形方阵图分析

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成为重要的文论流派。格雷马斯是法国结构主义的代表之一,用他论述的符号矩形方阵关系图来分析晴雯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是很适合的。矩形方阵关系图如下:

晴雯(X)作为悲剧的主人公,与王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势力(反X)产生了基本对立关系。晴雯代表了青春、美丽,代表追求真实的反抗者。王夫人是封建阶级的代表,专制、残忍,要求的是逆来顺受的奴才,不允许“另类”的存在。晴雯的力量是微薄的,对抗如此强大的封建力量,她的命运也只有悲剧,只能以死明志,做牺牲品。这是一对主要矛盾。

晴雯(X)与贾宝玉等(非X)的关系:贾宝玉与林黛玉和晴雯一样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但他们对于晴雯的悲剧却无力帮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反抗着封建势力的这张牢固的网,自身已是伤痕累累,难以自保。虽然他们贵为公子、小姐,可以决定像晴雯一样丫鬟的去留。但是当他们面对王夫人等更强大的势力时却无力回天。对晴雯的悲剧他们只能扼腕叹息。

晴雯(X)与王善保家的、袭人、仆人等(非反X)的关系,园中年轻丫头们和那些年长的婆婆妈妈们的矛盾重重,事端迭起,成为大观园中一道汹涌起伏的暗潮。[2]王善保家的进谗言直接造成了晴雯的悲剧,是导火索。王夫人因此断然决定赶出这样的“妖精”。晴雯平时对小丫头、老妈子经常打的打,骂的骂,颇无人缘。在关键时刻,“墙倒众人推”,这些谗言加速了晴雯的悲剧。虽然书中并]有文字可以证明袭人对晴雯有所诬告,但是袭人的存在对晴雯来说是个很大的威胁。袭人以封建的伦理纲常为处事原则,所以一个得“善果”,一个遭“早夭”。

晴雯做事丝毫没顾忌,敢说敢做。虽无害人之心,却亦无防人之心。在这个“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贾府,安能保命哉!于是晴雯在叛逆中一步步走向了悲剧。

一方面是民主意识的萌芽,个性感情的萌现;另一方面是强大的(反X与非反X)的势力,二者的力量悬殊太大,注定了不可避免的矛盾,注定了无法挽回的悲剧。

二、悲剧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悲剧的结果蕴含着深厚的社会历史内容,表现出社会生活的真实。它透过人物的心灵轨迹,使人们看到了悲剧背后的社会杀手。晴雯的悲剧在《红楼梦》中蕴含着重大的意义,她的毁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有价值的。她为反抗者开辟了一条前进之路。

“晴为黛影”晴雯的悲剧,某种程度上是黛玉悲剧的预演。黛玉是第一号女主人公,作为“黛副”的晴雯肯定博得作者的喜爱。[3]晴雯是林黛玉的影子,晴雯的死预示着林黛玉的悲剧。她们的悲剧又预示着更多叛逆者的悲剧。

但是我们看到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后,却没有感到颓废,原因何在呢?悲剧的故事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给人们以启发呢?

晴雯死得壮烈、令人震撼。但它的消亡并不是一种认输和失败,而是一种心灵的、灵魂的、人格的完满。其实她是胜利了,战胜了不可战胜的神话。在最高的人性角度上,她已超越民族、地域、环境,等等的差异而在人们内心达成了共鸣,那就是对社会的控诉!个人的力量虽然显得过于单薄,但她的形象的光芒确是最耀眼的。在这条反抗的道路上,将无疑会有千千万万个晴雯,她们用自己的行动反抗封建势力,她们的失败给后继者以鼓舞和启发,即便是继续着悲剧。但只有这样,一条反抗的道路才能最终走向成功。这便是悲剧带给我们的震撼,带给我们的思考。

作为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晴雯的性格肯定不是单面的,而应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晴雯也不例外,她并非十全十美,在她的身上仍有一些不美的东西存在。但是曹雪芹把她排在了又副册的首位,答案恐怕在于曹雪芹更看重其心志的高洁和对宝玉感情的纯真。[4]古人云: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我们喜欢晴雯的主要原因是这个人物形象的艺术真实性和艺术典型性带给我们的震撼。

注释:

[1]杜正堂:《略论次要人物描写艺术》,红楼梦学刊,2000年,第2期,第132页。

[2]白盾:《花袭人辨》,红楼梦学刊,2003年,第2期,第71页。

[3]董金荣:《晴雯形象的塑造分析》,文学教育(下),2008年,第11期,第97页。

[4]荆煜君:《晴有林风 袭乃钗副》,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9期,第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