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引诗入文文亦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文章如夜空,诗句如星辰,腹有诗书气自华,引诗入文文亦奇。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大量唐诗宋词,应该认真地要求学生熟练背诵。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可将古诗词分门别类,以备选用。
【关键词】
小学习作 引诗入文 案例反思
小学生的习作大多是平实的、口语化的、充满童趣的,然而更多学生的语言是苍白的,因为缺少融合,需要贯通。他们常常是心中有想法,笔下难表达,融合贯通的方法有很多,“引诗入文”是其中的一种。本文所讲的引诗入文,主要是指小学生将古诗引用到习作中,让习作更加凝练、更有文采、更有韵味。
【实践案例】省级征文,直引诗情上碧霄
最近,江苏省中小学诗歌竞赛组织委员会发了一个通知:在全省中小学开展诗歌竞赛活动。小学组的诗歌(儿歌、童谣)要求自主创作,题材、内容、形式、行数不限。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符合少儿的情感特点和语言特点。指出了好的诗歌要有一些共同的标准。这个标准是:形象化――将主观的思想感情依托在客观的社会生活及自然景物上;抒情性――是宣泄情感最好载体;音乐美――按规则押韵,有明显的节奏感;凝练美――用最少的语言传递出最复杂的人类情感。这次比赛的诗歌作文是以“我的朋友”或“我为妈妈唱首歌”为题作文。在要求中,组委会以“桃花潭水”“寸草春晖”做引子点出了友情、亲情的不同寻常。
引诗入文,为学生的习作打开了全新的思路,在这次铺垫训练中,学生能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和课文入手,写出不同的作品,为本次的参赛做了很好的铺垫,为未来的迎战做了很好的积淀。
如学习《望月》时,笔者在班级开展了《望月诗化》活动:
男: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深厚底蕴的华夏文明。
女:源远流长的古典诗文,筑就了经久不衰的民族瑰宝。
男:它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女:它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男:我们走进古诗文,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
女:我们走进古诗文,让民族文化的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第一乐章
男: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女:月亮升起,有鸟归巢的声音,有鱼儿跃出碧光,有琴声演绎古老的传说。
《关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蛾眉山月歌》李白
蛾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第二乐章
女:月光,你就是贯穿记忆的流潺的河水,生出了大地之上的两岸,或此或彼,分享黑夜。月亮你是如此多情,如此孤独,如此神秘。
男:举头看着那琉璃的银河,渐渐编织成你的模样,我的影子被月亮拉长。
《把酒问月》李白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第三乐章
女:月,总是那样美,晶莹剔透。月宫里,嫦娥神女,用月亮梳妆,没有胭脂,五千年向着人间显示。
男:天上一轮明月,阅尽多少世间沧桑;人间万般愁肠,又尝尽多少悲欢离合!月,荡起水的海洋,将黑夜照亮,把孤苦的泪撒满天堂…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第四乐章
男:骚客花前月下的赏月,文人笔尖弄墨的赞月;
女:友人觥筹交错在月下买醉,情人并肩而坐在月下依偎;
男:思亲的千里共婵娟,单身的举杯邀明月。
女:踏着月光给的鳞光闪闪的影子走向远方
领唱,合唱【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
……
当我们做完了“望月诗化”活动以后,学生很快写出了这次活动的过程,在描述这次活动时,引用了不少诗歌。
然而 “望月诗化”只是抛砖引玉,我们以这次活动为引子,让学生创作“友请诗化”和“亲情诗化”,学生很快从所学的课文中找出了相关的诗,有的还从网上寻找到有关的歌曲。然后,我们发动学生自己组编,一篇篇特色鲜明的习作都诞生了。
【教后反思】学用结合,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潜移默化,植根心灵
文学素养不是一日之功,循序渐进的积累才能达成内化,教师在日常授课时要时时的注意语言上能更形象地使用适宜的诗歌,通过以诗歌的形式表达讲课中的各种情感,来体现语言无穷的艺术感染力,让学生真正沐浴在诗歌语言的文化氛围中。如:春天来了,我们和学生一起写春之歌,有的学生写道:“春雨/下得哗哗哗/麦苗张开饥渴的小嘴巴/小草也露出了尖尖的嫩芽……”有的同学忍不住接着写起了夏天:“夏夜/青蛙呱呱呱/静谧美丽的星夜下/荷塘里绽放出粉色的荷花……”让习作教学冲出迷雾,打破单一式的作文模式,不再用一些“中规中矩”的范文去拘泥学生,而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与世界对话、以自己的情感与社会沟通,使学生认识到习作的目的是为了自我表达,让习作成为学生释放心灵激情的平台。
二、归类积累,情境训练
在小学阶段,学了不少古诗,但我们很少归类。如果我们能将小学课本中的古诗,和大纲要求背诵的古诗分类归结到一起形成资料让学生保管起来,经常性分类背、分类用,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描写秋景类: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滕王阁序》)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
然后,每一次习作,尽量让学生到实地去做相关诗的比赛,这样用起来,就会信手拈来。如丝瓜开花结果的季节,我让学生看景变诗,有的同学说,墙外丝瓜耐不住,恰如瀑布飞天来;有的说,疯绿满园关不住,几枝黄花进校来……这样的诗,尽管有斧凿痕,但,这种意识,必能带起一股诗文相融的新风。
“不学《诗》,无以言。”如果我们都在作文时下点儿用诗的功夫,小学习作也会处处绽放美丽的“诗词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