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碑帖临习心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碑帖临习心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学习书法,总是必须经历临摹再到创作这一程序。临摹阶段,我们会运用许多临摹的方法,然后从临摹碑和帖中得到不同的书法技法和技巧,此后逐步进入创作状态才能将碑与帖的技法同时融合在一起,书法创作可以变得更为精彩。

关键词:碑;帖;技法;临习

临习古代书法,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碑帖这个概念。通常,“碑”指的是石刻的拓本;“帖”指的是可以取法的古人墨迹;而“碑帖”二字合用,泛指书法范本。本文刻意将碑和帖区分开来,为的是突出碑和帖的不同作用和价值,以及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与作用。

1 临习碑帖的方法和作用

学习书法,应当从临仿前人经验成果开始,集古今之大成于我身,学而优则创,在继承古代传统的基础上追求变化,从而张扬个性。开始阶段,临习碑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就像清代书家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所说的:“先能察,后能拟。察进一分,拟近一分;拟近一分,察进一分,终身不复止。”我认为临习有几种方法:

(1)实临法:这是最基本的方法,此法就是将范本放于眼前,用毛笔对照着写,通过观察与理解法帖来摹拟范字。开始时可看一笔写一笔,看一字写一字。待临熟了,便可看几字或几行而写之,这就是通常所说地对临。

(2)指临法:这种方法可用于不具备纸、笔的情况。凭对范字的记忆进行“临习”或“创作”。就在这种独特的书法学习中,往往能加深对执笔手感与运笔疾缓的理解与把握。

(3)心临法:在脑海里设一张纸、一支笔来临习范字,也是一种有趣而有效的方法。其实这种方法被每一位学书者于无形中运用。当临摹法帖时,先观范字,加深理解,而临摹落笔之时便在脑海里有对范字“演习”或“放影”的过程,即便只是瞬息即逝。这与“意在笔先”的书论不谋而合。

(4)意临法:这是临摹碑帖能产生气韵、意境的方法。被众多书家广为运用。

2 通过临习碑帖得到的书法技法

临摹是学习书法的重中之重,学书者要视临帖为日课,潜心修研、方法适宜,细心用脑,那么临帖才能事半功倍。但是临帖究竟是想从中得到些什么呢?古人云:“书之要道,神采为上。”所以书法要想写好,重要的是写出你的神采。但是神采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这需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文化水平,然后通过书法技法上的表现,才有可能达到。显然,我们临摹碑帖首先要得到的就是书法作品中的技法,而书法技法包括用笔、结构、用墨、章法四大要素。

(1)在用笔上:卫铄在《笔阵图》中云:“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还说: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需尽一身之力而送之。”而张怀在《玉堂禁经》里也说:“夫书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所以,学书头等大事即是用笔。什么样的用笔方式决定什么样的点画意味。这里简单介绍我觉得比较重要的两种用笔方式:

1)碑学用笔:王羲之临习汉魏书迹,并且能化和自然,因此他的用笔“力能扛鼎”,变化莫测,正是掺杂碑学用笔的体现。他曾自述这一历史转折:“羲之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比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爵、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碑学用笔会给人一种金石之味,像《石门铭》、《爨龙颜碑》、《张猛龙碑》这些碑刻一样,折角与转折处果断、刚劲,有一种刀锋切割地感觉;尽管刻凿过程中刀斧可能起到了强化作用,但不管怎样,这样的笔画效果是我们临习时需要用心体会、学习得。

2)帖学用笔:帖学是在帝王、官宦等统治阶层的调教下成长起来的书学体系,所以会带有唯美、工谨、规范甚至甜俗的因素,传褚遂良书《大字阴符经》即是帖学用笔的经典代表。

(2)在结构上。结构又叫结字、间架;就是将笔划搭配组合成字。搭配组合是否得当,关系到一个字的形体姿态是否美观。

1)碑学结构:平衡对称是碑刻结构的常规要求,古代书法家提出字形结构要“平正安稳”(王羲之《书论》)“四面停匀,八边具备,长短合度”(欧阳询《八诀》)都是指字形结构必须符合平衡对称的原则。要做到平衡对称须掌握:①字的重心平稳。字的重心是支撑整个字形平衡对称的中心点。②比例适当。字由几种笔划或几部分偏旁部首组成,各部分所占的比例要适当,整个字就会显得协调均衡。③疏密匀称。字的笔划有繁有简,笔划繁多的字要写得紧密些,笔划简少的字要写得宽疏些。疏密匀称,整个字就会显得均匀得体。

2)帖学结构:帖学结构除了要平衡对称,大多数情况下还需要富有变化:①参差变换。一字中常有相同的点划或相同的组成部分,书写时要做到同中有异,尽量避免或减少形态相同。②相互迎让。对字中的点划、偏旁、部首之间的搭配为突出主与次,要注意相互迎让,有的要收缩些,有的要舒展些。③相向相背。字中的点划或偏旁有的相互面向,有的相互向背,要注意向背分明、配合相宜。④正欹相参。字的形体有对称形的,有偏斜形的。要做到“正中览欹”、“扁中求正”使字的形体结构既具平正美又具欹侧美。⑤虚实相生。字的笔划搭配要有虚有实、虚实结合,避免塞闭呆板。⑥点划呼应。一个字是由各种点划组成的有机整体。要注意点划之间的相互呼应,形断而意连,使字中点划浑然一体而气势连贯。

(3)在用墨上:用墨是书法技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书家所重视,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云:“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为书艺一大关键已。”

1)浓墨:浓墨作书不但要黑而且要黑中透亮。观坡、颜真卿、康有为等书家的书法墨迹,多以浓墨书写,沉厚朴茂之中更显空灵。临碑刻时多以浓墨书写,因为用浓墨书写呈现出一种厚重,沉稳,扎实的艺术效果,但要注意应以墨不凝滞笔毫为度,用笔必须沉劲于纸内而不能浮于纸面。

2)淡墨:淡墨作书给人淡雅古逸之韵,空灵清远之感,但淡墨不宜太淡,不然掌握不好易伤神采。一般宜用于草、行书创作,不宜作篆、隶、正书。

3)枯墨:飞白、枯笔、渴笔是书者运用枯墨进行创作时较常出现的三种笔法(形态),能较好地体现沉着痛快地气势和古拙老辣地笔意。

4)润墨:指润泽的墨色从点画中微微漫润渗化开来,古人形容这种富于韵味的墨法为“润含春雨”。由于墨之滋润,故润墨行笔需快捷灵动,不可凝滞。

(4)在章法上

章法和结构其实是密不可分得,字与字、行与行的结构叫章法,也叫布局,布局也叫布白,章法的形式也具有多种多样的变化。不同书体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隶书、楷书的主要形式是“纵有行,横有列”,也是书法章法最基本的形式。就是在成幅书法中字的横与竖都成行。它具有行行分明、字字得所、端庄整齐、醒目清丽的特点。行书、草书则采用“纵有行,横无列”,即一幅书法中的字竖成行而横不论。它以适应行、草书的字体大小不等,形态多变,、笔划牵连、脉络贯通、一气呵成等为特点。

参考文献:

[1] 丛文俊,等.中国书法史(全七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2]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3] 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

[4] 黄正明.中国书法鉴赏[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刘凯(1989―),男,硕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书法篆刻,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