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利用“任务分析技术”优化地理(必修一)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利用“任务分析技术”优化地理(必修一)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高中地理必修一是整个高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保证这一模块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设计的环节就必须将学习任务进行分割和转化,通过分割和转化的任务来指导教学方式的选择。要达成这一目标,不能简单地凭教师的经验,而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任务分析技术”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理论,能够促进教学设计的优化,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 高中地理必修一;“任务分析技术”;教学实例

高中地理必修一阐述的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体现的是地理学的自然科学性,因而,在内容的设计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原理性和综合性。这也就决定了必修一的知识难度高、广度大,是整个高中地理教学的难点。然而,本模块却是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理论基础,是其他模块的学习的必要知识基础,因此,必修一也就成了整个高中地理的重点。

在以往的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以“注入式”教学方式为主,整个课堂都是教师对晦涩知识由易到难的推演,学生充当的是观众的角色。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感触最深的是“累”,课时不够;而学生的感触是“煎熬”,跟没学一样。思考这一模块学习低效的原因有:①教学的设计没有科学性指导,仅凭经验。②忽略了学生最有效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自己逐步积累、建构知识的过程。因而,地理必修一的教学必须突破两个方面的难题:①教学设计必须将学习任务进行分割和转化。②对分割和转化的任务确定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建构。笔者认为,“任务分析技术”为其提供了契机。笔者以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地方时”的教学设计为例,运用任务分析技术指导课堂,以期优化地理教学。

一、“任务分析技术”的原理概述

任务分析是一种教学设计技术,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所规定的、需要学生习得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详加分析,为学习顺序和教学条件的创设提供心理学依据。

任务分析示意图:

任务分析示意图的解析:如果“子目标1.2”和“子目标2”的子目标的难度已经在能力范围之内,那么教学起点就从学习“子目标1.1”开始,回忆“子目标1.2”和“子目标2”的子目标的知识,然后学习“子目标1.1”的知识,再学习“子目标2”的知识,最后完成目标。图中“子目标1”分支比较多,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从思维过程安排重点难点,找出重点,清楚什么是目标技能,具体的技能是什么,核心技能是什么,然后考虑用哪种教学方式最合适。当信息不对称,直接教育学生是最有效。有的需要探究学习,有的需要老师先示范,然后学生亲自做的体验性学习。

二、任务分析指导下的地理必修一的教学设计

(一)利用任务分析技术“对“地方时“教学内容进行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地方时的计算”,要教给学生这样的知识,就要让学生掌握子目标1(时差)和子目标2(东“+”西“-”)。而要掌握“时差”,必须具备“经度差”的计算。“经度差”的计算是建立在上一课时刚刚结束的经度之上,学生已经掌握;东“+”西“-”的突破最终是建立在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上,学生也已经掌握。因此,通过任务分析可知,本节课是从“经度差”和“东早西迟”开始学习,是课堂探究的重点,而这两个目标是平行的,从哪个学起都行;“经度”和“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是学生的起点能力,是回忆性知识,可以安排在课前自主学习这一环节中。因此,经过上述分析,笔者对这堂课设计了四个环节,即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合作探究、归纳小结和强化训练。

(二)“任务分析技术”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流程阐述

1.课前自主学习

1.研读课文P16最后一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概念:各地因______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2)特点:①同一经线上的地方时______;②同一______上的地方时呈“东早西晚”;③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______,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______。

2.读下图,完成下列填空

(1)判断LM是______(晨线/昏线)。

(2)A、B、C的经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3)此刻,A的时间______(早/晚/等于)B,C的时间______(早/晚/等于)D,D的时间______(早/晚/等于)B。

以往的教学设计中,这一部分基本是不存在的或者是形同虚设的存在,因为绝大多数教师认为任务太难,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是无效的。然而,通过课堂的反馈,学生通过完成上述的任务,知道了这节课即将讲述的内容是什么,也通过第2题的设置掌握了它的知识体系建立的基础,同时也对之前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回忆与运用。另外,学生在第2题的(2)(3)的答题上存在着分歧,并且对自己的答案不是很自信,这给学生在复习回忆的基础上产生了质疑,起到了拓展学生思维的作用。

尽管所有老师明确课前自主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但是如何做出要求,如何把想法表达出来,达到预习的真正目的,却很少做出准确的、科学的书面表达,任务分析可以为其提供参考的办法。

2.课堂合作探究与展示(重点)

1.已知两地经度,求两地地方时时差

116°E与120°E经度差为______,时差为______。

5°W与35°W经度差为______,时差为______。

2°E与4°W经度差为______,时差为______。

2.已知某地地方时,求另一经度地点的地方时

(1)若116°E是11:00,则120°E的时间是______。

(2)读右图,已知B点的地方时为8:00,A、C、D的地方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任务分析,这一环节教学顺序是“经度差”“时差”“时间的计算”,笔者设置了上述的课堂合作探究与展示内容。通过前一环节老师对课前自主学习方面存在的疑点进行解析,学生对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积累。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为了保证课堂的完整性,在完成复习之后,马上全盘步步推演,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更没有所说的自主建构过程。而本节课学生先用了10分钟的合作探究,然后每个小组展示,出现了好几个不同的答案,学生一开始争论得比较激烈,最后通过学生代表讲解思路,同学之间“找茬”,最终发现了自己的思维盲区。

因此,对教学内容做任务分析最大的益处就是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做出正确的选择,究竟是学生自己探究还是教师先示范、是该先学后教还是边学边教,都需要有科学的依据,而不是凭经验一刀切。

3.归纳小结

地方时的计算步骤:

这一环节是对探究的结果进行高度的概括,把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纳入到自身的知识框架中,这也是学生自主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4.强化训练

1.读右图,若A点的地方时是6:00,那么B、C的地方时分别是______、______。

2.《学评》P17第3题、P18第12题。

这一环节是检验任务分析中最终目标是否达成的检测,同时这个目标也是下节课的起点能力,也是检验学生课堂是否完成自我建构的环节。

三、结束语

总之,尽管高中地理必修1是整个高中最难的模块,但并不代表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因此,我们应该以科学的理论来进行教学设计,并且要具体到预习讲授新课巩固新课课后作业等每一个步骤中,把教学目标最终变成学生真正的学习结果。而任务分析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理论,它能够使得教学最终支持学生的学习,可以对学生和学习任务加以严密地分析,揭示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必须实现的终点能力,背后的知识结构及其类型,然后针对不同的知识类型提出教学过程的顺序,明确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学设计的优化,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庞维国.教学设计中的任务分析技术[J].花都教研(科学课堂专刊二),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