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英语及物性短语动词认知语义研究:以V+up 短语动词为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苗兴伟(1967-),男,山东沂源人,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理花(1989-),女,湖南常德人,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 文章以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对含up的英语及物性短语动词进行认知语义分析,发现小品词up既包含空间意义也包含隐喻意义,并且小品词和动词对于短语动词的语义构成都极其重要。研究表明,“v+up” 通常表示一个力作用于一个实体,使之发生位置、数量、状态的改变,因此语义上表现为致使意义。这种语义致使结构可由空间域通过隐喻拓展至心理域和社会域。文章从认知语义的视角对英语及物性短语动词的语义机制进行了全新的阐释。
〔关键词〕 及物性短语动词;意象图式;概念隐喻;致使意义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5)03-0020-06
引 论
短语动词构造比较简单,一般由一个动词加上小品词构成,但意义十分丰富,在日常交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短语动词研究在语言研究领域备受关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早期的研究者大多从结构着手,着重分析短语动词的特点和使用。Quirk et al[1](1151) 指出,短语动词实际上是多词动词,并将小品词分为三类:介词、空间副词、介词或空间副词。此后的研究大多从语义的角度分析短语动词,例如:Bolinger[2]讨论了小品词的语义特征,并指出小品词出现在短语动词中是因为它能够表达说话者的意义。这些研究有助于加深对短语动词的理解,然而短语动词作为一个整体的语义意义仍有待进一步探究。认知语言学家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他们从认知的角度分析短语动词及小品词的语义特征。例如,Lindner[3](148-227) 仔细探究了含out和up的“动词-小品词”结构,并分析了小品词对这一结构的语义贡献。认知语义研究虽是短语动词研究的一大飞跃,但是在深度上仍有待提高。
本研究以V+up型短语动词为例,探究英语及物性短语动词的认知语义,具体研究问题包括:1)小品词up的认知语义是什么?2)小品词对及物性短语动词有什么语义贡献?3)“V+up”这一整体结构的认知语义是什么?
为探究以上问题,本研究首先从《朗文英汉双解短语动词词典》[4](以下简称LPVD)和《牛津短语动词词典》[5](以下简称OPVD)中选取含up的及物性短语动词共982条,然后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所选取短语动词的语义异同,并将其根据语义进行归类。在此基础上,结合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分析小品词up的认知语义及其对及物性短语的语义贡献,并进一步分析“V+up”这一整体结构的认知语义。
一、理论基础
Ungerer和Schmid[6]认为认知语言学基于我们对世界的经验,存在于我们对世界的感知与概念化的模式之中。意象图式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两大重要理论,将为本文提供理论支撑。
(一) 意象图式理论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Ungerer和Schmid[6](160)指出,“意象图式源于我们与世界的日常互动,是简单而基础的认知结构”。Lakoff[7](267)认为,“意象图式是出现在我们日常经验中的相对简单的结构”。而Johnson[8]则强调意象图式是一个动态体系,与我们的经验一致。尽管这些定义有差别,但存在相同之处,即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中,并与世界发生互动,在日常的互动中,形成对于具体事物的意象图式,并把这些图式固定下来,运用到其他抽象事物之中。
意象图式并非抽象的规则而是具体的存在于脑海中的图片。如,对于小品词on的意象图式,人们可能会联想到一本书放于书桌上,衣服放在床上等。见过大量这样的场景之后,人们可能抽象出如下的意象图式:
图1 小品词on的意象图式
此外,意象图式也可以描述动态中的事物,即事物由一种状态运动到另一种状态。这一动态过程通常通过射体、界标和路径来表示。射体是指在一个场景中最显著的事物,通常作为主语呈现在句子中。界标是指除射体外的其他事物。路径则是指射体从一种状态运行到另一种状态所经过的路线。如“一只风筝飞过栅栏”,“风筝”是这个场景中最显著的事物,即射体。“栅栏”则为界标,类似于物理学概念里的“参照物”。从栅栏的一边飞到另一边,所形成的路线即“路径”。这种动态的意象图式可以援引图2 Ungerer和Schmid[6]的“气球飞过房子”来阐释。
图2 “气球飞过房子”的意象图式
(二) 概念隐喻理论
隐喻通常被视为一种修辞方式,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如“爱情是玫瑰”。Ungerer和Schmid [6](115) 指出,“隐喻传统上是基于字面义和比喻义之间的相似和比较”。自Lakoff 和Johnson[9]《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问世以来,研究者开始把隐喻视为一种认知现象,而不仅仅是语言现象。它反映了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并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黄海燕[10]在研究带“up”短语动词的认知语义时,概述了前人关于隐喻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隐喻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隐喻本质上是认知的;隐喻是系统的;隐喻包含系统的认知映射,从一个具体的经验领域(源域)映射到其他抽象的经验领域(目标域);隐喻映射不是任意的,而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以“爱情是玫瑰”为例,“爱情”本来是抽象的情感,不可触摸。而“玫瑰”却是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事物,具有形状、颜色和气味。通过隐喻,把对“玫瑰”的具体经验映射到抽象的“爱情”之中,使“爱情”变得可知可感。而这一隐喻不是任意的,“爱情”和“玫瑰”享有共同的认知基础,它们都给人美好舒适的感受。因此,隐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
Lakoff和Johnson [9] 区分了三种概念隐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结构隐喻指用其他抽象的概念来概念化另一个抽象的概念,如“爱情是战争”。方位隐喻是指通过前后、上下等空间位置建立的隐喻,如“多是上”,因此 “The cost can quickly mount up when you buy your own home”(你买了自己的房子以后,费用会直线上升)[4](229)。 实体隐喻是指把事件、情感等比喻成实体,如 “Hate is a dagger”(仇恨是匕首)。这些隐喻不仅仅建立在我们的经验之上,而且影响我们的经验和行动[11]。
意象图式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为本文探究小品词up的认知语义及短语动词的认知语义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意象图式理论不能完全解释小品词up所有的认知语义,如 “She picked up the idea for the novel from a news story” [5](263),因此需要运用概念隐喻理论来解释小品词up的认知隐喻含义。
二、 小品词up的认知语义
选择v+up短语动词为例,一是因为带up的短语动词最为常见,如《牛津短语动词词典》提到:“up是短语动词中最常见的小品词,与本词典中大约15%的动词连用” [5](475)。二是因为小品词up的用法在众多小品词中也最为复杂,其语义成为许多研究者的焦点。例如Lindner[3]对动词―小品词结构中的小品词up做了仔细研究,并从四个角度分析小品词up的语义:垂直(vertical)、目标取向 (goal oriented)、反射(reflexive)和完成(completive)。《牛津短语动词词典》更是归纳了up的13种最常见的语义,如增加、改善、支持、准备等[5]。从某种程度上讲,小品词up用法的灵活性与语义的广泛性使得学习和运用带up的短语动词成为一块难啃的“鸡肋”。然而,细心观察便会发现,这些语义之间其实存在一定的关联,使得我们能从认知的视角出发对其追根溯源。下面我们将从空间意义和隐喻意义两方面来分析小品词up的语义。
(一) 小品词up的空间意义
小品词up空间意义的意象图式有静态和动态之分。静态的意象图式主要是指空间的相对位置,动态的意象图式则是从某一阶段运行到另一阶段所经过的路线。我们可以援引Ungerer和Schimid[6]的例子进行说明。如:
(1) She lived three floors up.
图3 小品词up静态的意象图式[6](166)
在以上意象图式中,界标是三层楼的垂直面,射体是位于三层楼上的she, 这个图式表示“处于较高的位置”这一静止状态。除了静态的意象图式,小品词up还能表示事物运动的过程,可以用一个动态的意象图式来表示。如:
(2) The boy climbed up the wall.
图4 小品词up动态的意象图式[6](163)
例句(2)的意象图式比例句(1)的更为复杂,射体the boy沿着箭头所指的垂直方向作向上运动,形成一条路径,界标则是其他静止的参照物。在这个场景中,我们关注的并不是墙的厚度,而是“爬”的垂直距离。因此,小品词up还可以表示一种动态的关系,即向上运动。
除了以上提到的静态意义“处于较高位置”和动态意义“向上运动以外”,小品词up的空间意义还有其他引申义。黄海燕[10]总结了up三大引申义:接近观察者、在前方或向前运动及在北方或向北运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当一个物体离我们越近,它看起来似乎越大、越高,因此接近观察者为up。例如,He walked right up to his English teacher. 当我们向前走时,我们可以说We are walking up along the street,因此向前运动为up。再如,在学地理的时候,我们都会背口诀“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并以此来辨别地图上的方向。这一模式也用于日常交际,如Why are you going up to Beijing? 因此,向北运动为up。
(二) 小品词up的隐喻意义
尽管小品词up的空间意义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短语动词,但空间意义并不能解释所有现象,如“I eat up my bananas”中的up就不能用空间意义来解释。因此,我们需要借助认知隐喻理论进行语义研究。隐喻包含从具体领域(源域)到抽象领域(目标域)的认知映射。根据这个理论,小品词up的认知语义可以通过隐喻,从空间意义映射到社会域和心理域,引申出其他隐喻意义。我们将从五个方面分析up的隐喻意义:
(1) 数量增多。小品词up表示数量增多,这源于我们生活中的经验:当我们往一个容器添加物品时,容器中物品的高度随着添加而升高。如我们往一个玻璃瓶内加水,水添加得越多,水位越高。因此up可以表示“数量增多”,如:The number of books printed each year keeps going up。
(2) 地位升高。我们可以将up的空间意义映射到社会域,表示社会地位的提升,即“处在高位”。在古代,社会结构是金字塔结构,国王居于最高位,是权力的象征。虽然现代人们的阶级观念没有那么强烈,但是仍存在无形的社会“金字塔”。在社会域里,up意味着“地位升高”,即权力,例如:His sons up at Oxford。
(3) 事情完成。在日常生活中,达到一定高度可以意味着某件事情的完成。如修筑高楼时,越修越高,修到应有的高度便完成修筑。因此,我们可以说:The building is set up。从个人生长的角度来讲,当一个人长到一定高度,就停止长高,即身高的生长完成。因此,up可以表示事情的完成,如The job ate up most of his time, including weekends and holidays[5](117)。
(4) 事物出现。这一隐喻意义也可以通过修筑高楼类比,当一个高楼竣工,我们可以说这栋高楼“出现”了。此外,我们可以通过隐喻,映射到抽象的心理领域,当以前的事情再次回想起来,宛若出现在眼前,也可以称之为up。因此,up可以表示事物的出现,如: New industries were springing up all over the country[5](355);The sound of their laugh called up memories of his own childhood[5](49)。
(5) 情绪高昂。如果有人问昨天的聚会怎么样,我们可能会说昨晚玩得很high,即玩得很开心。因为high意味着up,因此up也可用来表示情绪激昂。对此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当我们兴奋地时候,我们可能手舞足蹈,“高兴得跳起来”,而“跳起来”是一个上升运动up,因此up可以表示情绪高昂。如:Listening to music always cheers me up a bit [4](57)。
因此小品词up既包含空间意义,又包含隐喻意义。通过意象图式分析,空间意义既可以是静态的“处于高处”,又可以是动态的“向上运动”。在空间意义的基础上,借助认知隐喻理论,我们可以从空间域映射到社会域和心理域,表示“数量增加”、“地位升高”、“事情完成”、“事物出现”及“情绪高昂”。因此,小品词up具有自身的认知语义,并非随意添加到短语动词之中。
三、 V+up短语动词的认知语义机制
对短语动词的研究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动词为中心展开的研究,一类是以小品词为中心展开研究。前者认为短语动词的核心是动词,因此研究与同一个动词有关的短语动词。如陈芝芳[11]对短语动词come up, come back, come at进行研究。后者一般首先研究小品词的认知语义,然后分析含同一小品词的短语动词的语义,如黄海燕[10]研究了含up的短语动词。尽管这些研究相比以往的研究有较大进步,但是它们并没有就及物性与非及物性短语动词进行区分,亦没有分析及物性短语动词作为一个整体所包含的认知语义。基于此分析,本文主要研究带up的英语及物性动词的认知语义,分析小品词up对及物性短语动词的语义贡献,以及含up的及物性短语动词的认知语义。
(一) 小品词up对v+up及物性短语动词的语义贡献
上文结合意象图式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分析了小品词up的空间意义和隐喻意义,下面我们将结合小品词up的认知语义,分析其对含up的及物性短语动词的语义贡献。
(1) up意味着位置的改变,因此含up的短语动词的语义也同样蕴含着位置的改变,这源于up的动态空间意义“由一个低的位置运动到一个高的位置”和隐喻意义“地位升高”。这种位置的改变既可发生在空间域又可发生在抽象的社会域。如: Put your hand up if you want to answer a question[5](291); He has worked up the social ladder[11]。在第一个例句中,位置的改变发生在空间域,即从一个较低的位置运动到一个较高的位置。但put并不能表示这种运动,而是小品词up使这种运动就具有方向性和动态感。在第二个例句中,位置的改变从空间域映射到了社会域,指“运动”到一个更高的社会位置。同样,worked并不能体现这种动态感,小品词up的添加使得短语动词的语义更加生动形象。
(2) up意味着数量的增加,因此含up的短语动词的语义包含“数量增加”,这是up的隐喻义之一,源于我们的日常经验,当我们往瓶子里加水,随着水量的增加,水的高度上升,如:While she was at college she ran up a huge phone bill[4](395),因为up表示数量的增加,因此在此例句中,up暗示电话费用的增长,而ran并不包含这种语义,因此up的添加使得短语动词的语义更具体。
(3) up意味着状态的改变,因此含up的短语动词的语义也包含状态的改变:“从无到有”或“从有到无”,即“出现”或“完成”,例如:Cant you think up a better excuse than that? [5](397);Drink your milk up―its good for you [5](109). 在第一个例句中,think up a better excuse,意味着“从无到有”,即up表示事物出现。而在第二个中,drink your milk up意味着“从有到无”,表示事情的完成。因此,up的添加使得短语动词暗含动作完成之后的状态。
因此小品词up对及物性短语动词的认知语义有着重大的贡献,是短语动词的意义组成部分,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Hampe[12]曾指出:尽管短语动词的意义不能通过简单相加动词和小品词的意义而预测,但各个部分都对短语动词的意义有着重要影响。
(二) “V+up”及物性短语动词的认知语义机制分析
行为动词加上小品词up组成的短语动词结构,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致使结构,表示一种力作用于一个实体,使其发生位置、数量和状态的变化。这些变化由空间域通过隐喻映射至社会域和心理域。
这种致使结构可以从“能量传递”(energy transmission)找到认知理据。Langacker[13]首次介绍“能量传递”理论,后来Ungerer 和 Schmid[6]在一个行为链(action chain)中对这一理论做了进一步阐释:最简单的情况存在于两个实体之间的能量传递,拥有能量的实体(能量源)通过接触,把能量传递给另一个实体(能量接受者和消费者),这种互动可以通过以下图式来阐释:
图5 行为链中的能量传递[6](175)
以上的能量行为链描述了Susan和banana之间的能量传递。箭头表示传递的方向,两个圆球表示参与能量传递的双方。以这个意象图式为基础,结合前面up的意象图式,我们可以将v+up的意象图式进一步完善,这一致使结构可以通过以下意象图式表示:
图6 “V+up”及物性短语动词的意象图式
以 “The boy picked the flower up”为例,男孩是能量源,通过接触花朵,把能量传递给花朵,并使花朵发生位置的变化。如果用图式表示,那么在这个场景中,射体是花朵,界标是背景或其他参照物,路径是花朵的初始位置到最后位置的距离。
这种力(能量)作用下的实体的变化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分析:首先,变化发生在空间域。这一领域的变化通常是可见的,常体现在位置的变化上:从低处到高处。如:Pick your coat up off the floor[5](263)。其次,变化发生在社会域。这一领域的变化通常是抽象的。而促使这种变化发生的“力”也是“无形的”,既可以是“内在力”,也可以是“外在力”,如:He has climbed up the social ladder[11]。再次,变化发生在心理域,这个领域的实体是抽象的,通常是情感或者情绪,因而促使变化产生的“力”如社会域中的变化一样,可以是无形的内外力,而且这种变化也是无形的,如:Jodys parents have always pumped her up with their enthusiastic support[4](353)。
因此,小品词up对v+up及物性短语动词的认知语义有着重要贡献,在其空间意义和隐喻意义的基础上,它使得短语动词的语义更形象具体,具有动态感。此外,v+up及物性短语动词作为一个整体,有着自己的认知语义,本质上是一个致使结构,表示一个力作用于一个实体,使其发生位置、数量和状态的改变。
三、 结语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意象图式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小品词up的认知语义,既包括空间意义“在高处”、“向高处运动”,又包括隐喻意义“数量增加”、“地位升高”、“事情完成”、“事物出现”、“情绪高昂”等,并试着阐述了小品词up对整个短语动词的语义贡献,使短语动词的语义更形象、具体、生动。最后,结合“能量传递”理论,提出v+up在语义上表现为致使意义,通常表示一个力作用于一个实体,使之发生位置、数量、状态的改变。而且这种致使意义可由空间域通过隐喻拓展至心理域和社会域。本文以含up的及物性短语动词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小品词和短语动词的认知语义,深化了对短语动词的认识,有助于对及物性短语动词的学习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Quirk, R. et al.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 London: Longman, 1985.
[2] Bolinger, D. The Phrasal Verb in English [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1971.
[3] Lindner, S.J. A Lexico-semantic Analysis of English Verb Particle Constructions with Out and Up [D]. San Diego: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81.
[4] Longman Phrasal Verbs Dictionary (1st edn.) [Z].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2007.
[5] Oxford Phrasal Verbs Dictionary (1st edn.) [Z].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6] Ungerer, F. & Schmidt, H. J.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7] Lakoff, G. Woma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8] Johnson, M.The Body in the Mind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9] Lakoff, G. & 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10] 黄海燕. 带up短语动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 西华大学, 2009.
[11] 陈芝芳. 英语短语动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08.
[12] Hampe, B. Facing up to the meaning of ‘face up to’: a cognitive semantico-pragmatic analysis of an English verb-particle construction [A]. In Foolen, A. & van der Leek, F. (eds.). Construction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0: 81-101.
[13] Langacker, R. W.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ume II): Descriptive Application [M].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