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腾飞的世纪,也是创造性人才得以展现的历史舞台,此时创新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识到创造性是每一位学生都具备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虽不能奢望每位学生都成为非凡的创造者,但完全可以使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潜能。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中职语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

一、 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精神价值,并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学生,让其明确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以唤醒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激情,促进学习兴趣的生成。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尽可能地为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供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景,让他们去尝试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从中体会由此带来的成功的喜悦。再次,还应重视启发学生的热情,课堂上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在教学上采取表扬和鼓励的方法,将枯燥的讲解转变为学生们想学的兴趣。只有当学生有了积极的学习情感和心理,才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促使其潜在的创造力得到很好的发挥。兴趣生成了,人的思维就比较活跃,感知也较敏锐了,创造性潜能也就凸显出来了。

二、大胆倡导质疑

在语文教学中,我比较注意培养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下面我谈谈这方面的具体做法。一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首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敢问。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造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探索问题的环境,对学生的问题要认真对待,态度要和蔼,消除学生紧张、畏惧的心理障碍。即便学生所问问题幼稚可笑甚至荒诞,也要加以鼓励。其次,激励学生,让学生乐问。许多学生对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学习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惰性心理较强。他们在课堂上总是当“收音机”,对这种现象,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提问题对学习、成长的重要作用。如讲述“爱因斯坦从小爱问为什么,长大后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的故事来教育激励他们。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有利时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想问“问题”的欲望。二是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因此教师除了要经常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比较,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有效提问,无效提问;什么是肤浅问题,什么是深刻问题之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提问,进行示范,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质疑,从语言表达形式质疑,从写作目的质疑等,通过老师的示范引导,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有法可循。如《泊船瓜洲》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我问学生“这里为什么不用‘吹’、‘到’,而偏偏用‘绿’字?这‘绿’字在这里有什么特殊作用?”这一提问,是从语言的表达效果上质疑。三是善于评价学生质疑 教师要注重赏识性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行为。有人说:“教师的一句话,可以扼杀一个天才,也可能扶起一个伟人。”教师对学生提问要善于给予积极的评议,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发现问题,乐于提问。我们的学生个个聪明、创造力人人都有,这要看你老师是否善于捕捉学生的智慧火花,能否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的评价。如果能给予积极评议,那学生会有一种愉悦的心理,就会敢想敢说,大胆质疑。

三、灵活拓展思维

一个创造型的人才必须善于多向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独特性,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异想天开,不落俗套。

(一)创设情境,展开联想

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和氛围,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活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可像电影、戏剧、小说中常用的悬念手法一样,在课前、课中、课后提出一些带有悬念性的、不一定要求回答的问题,以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他们展开联想积极参与。如上《黔之驴》时,一上课就问:“自然界中老虎怕驴子,还是驴子怕老虎,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起初老虎见到驴子竟不敢接近,听到驴子大叫一声也很害怕,逃得远远的,这是什么缘故呢?”,然后,开始讲课文。这是课前设问。教《愚公移山》第一课时后,问:“愚公花那么多精力去移山,何苦呢?搬家不更省事吗?”让学生课余讨论,第二节课再围绕此题进行教学。这就是课中设问。通过这种方式,极大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开拓思路,一题多解

语文教学中,“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的一种良好手段,是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挖掘一些行之有效的一题多解例题和习题,使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如下面这首古诗描述了我国民间一个传统节令的景象,这个节令是:中庭地白树栖鸦,冷落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 七夕 重阳 元宵)解答此题要从民俗,民习,物象,抒情等角度分析和思考,从而找到最合理也最科学的答案。

(三)突破常规思维,主张变异思维。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要用到这种反弹琵琶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从概念的对立面中寻求立意,不失为一种求异思维的好方法。比如:“近墨者黑”,反向立意“反墨者未必黑”,“常在河边走,那也有不湿鞋”等,这种思维方式,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就应该大力倡导,加大鼓励。课堂教学中反向立意多了,学生求异思维的习惯形成了,其创新意识自然会与日俱增。

四、注重学生实践

能力的获得需要实践的土壤,创造性的学习能力的形成同样离不开实践。旬子曾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也。”这充分说明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我们作为中职生,更需要在实践中学习、成长,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给学生组织了这么一个模拟工作现场:开一个糖果厂(教室为工厂),生产的糖果香醉甜美可口,形状奇特而深受顾客欢迎(学生们都爱吃),然而糖果丢失现象也日益严重。就在大家都感到无助时,你认为该怎样做才能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问题提出后,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非常激烈,其中一个企业员工(学生)建议在工人的工作服上缝制大口袋,大大的袋帽上印有各自孩子的头像,最令人关注的是孩子的眼睛。从此,糖果丢失现象不再发生。同学们都赞成他的观点,没有用法律去制裁,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同学们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学得很轻松,明白了解决问题不一定需要通过蛮干,法律的渠道来解决,用我们创造性的思维也能解决。因此,教师应从培养开拓性,创造性人才的战略高度,去引导学生参加创造性学习实践活动,并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学生参加创造性学习实践的积极性,以加快其创造性学习能力形成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