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林安模式 不断超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林安模式 不断超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走进地处广州太和镇林安商贸物流园的办公室,窗明几净,空气清新,静雅舒适,仿佛进入金融业的写字楼。从进入办公区域到落座都有人引导和接待,环环相扣有条不紊,明显看得出这儿的员工经过很好的培训,具备高素质。在高级写字楼这可能没什么好奇怪的,然而,对于物流园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林安商贸物流园的办公环境与国内多数物流园完全不一样。

“林安模式”效应见成效

提起物流园大多数人心里浮现的恐怕只有“脏、乱、差”。它们分布在各大城市的城郊结合部位,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拓展,在贸易集散中心的附近,自然形成缺乏管理。由于车流量大,占道经营,经常会造成交通堵塞,空气污染。车辆乱行影响周边的居民出行,成为市民投诉的热点。另外货运市场之间竞争态势严峻,场内流动人员众多,交通事故等频繁发生,追查或索赔困难也成为货主和物流经营者的“挠心事”。无照经营现象严重、合同不规范、出现各种纠纷,治安问题突出,一直是地方政府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

一时间物流市场成为处处受人排除的“弃儿”,哪里都想方设法的想把自己区域的物流市场迁走。可是作为流通不可或缺的节点,物流市场又是支撑和运转城市不可或缺的枢纽。就在政府的两难之间,林安物流园应运而生,它由林安集团投资建设。

广东林安集团是广东省及广州市人民政府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集团成立于1983年。集团从现代物流园和专业市场的建设与经营起步,通过标准化运营,集团化运作,已发展成为一家以物流园和商贸为主,涉足信息技术与管理、商业、贸易等诸多领域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

2003年在广州市政府的规划和引导下,地处市中心,多年占道经营的大大小小的货运场整体搬迁到了太和镇政府规划的物流园区内。与此同时林安物流园落户广州市白云区物流重镇太和镇,以此为契机,林安集团的掌舵人李金平暗下决心,一定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管理模式下的物流园区,让物流市场不再成为政府和社会的包袱。经过近七年的创新经营,如今的林安物流园是广东省、市、区重点扶持物流发展项目,被税务部门评为A级纳税人;被中国物流和采购联合会授予 “中国物流5A级企业”“中国物流3A级信用企业”“中国物流实验基地”等称号。

林安物流园是以网上信息交易平台、网下物流信息交易市场、物流市场、第三方物流总部、物流招投标中心、物流结算中心为一体的现代物流科技创新园区。它以信息化建设、品牌管理、连锁经营为核心,以商贸带动物流、物流促进商贸为全新模式,致力于构建“基地+网络”、“商贸+物流”的商贸综合体,优化城市发展和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已形成了破解物流园难于管理,形成良性发展的全新的“林安模式”。对于林安模式的形成及其具有的特性,林安商贸物流园董事长李金平先生向我们介绍了林安物流园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以阐述“林安模式”。

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园区建设规范管理阶段。2005年,广州市政府制定了《关于优化我市道路货运市场管理的实施方案》,明确沙太路为物流发展过渡区,限制发展,把太和镇定位为物流发展区。面对政府的要求,林安集团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从沙太路搬迁到太和镇,一张白纸好写字,林安这次的搬迁让李金平重新思考物流园的模式,如果不下决心改变物流业低端的形象及应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来运作,可能还会面临再次搬迁的命运。况且乱象丛生的货运市场确实令管理者头疼。作为第一家入住的企业,刚搬过来时园区周边道路还不通。在基本上没有人流、物流的情况下,面对新园区建设重重困难,李金平提出的“三个建园原则”让手下更难了:一是做负责任的企业;二是促进社区和谐;三是安全有序的服务保障。

园区先从疏导着手,杜绝塞车,改变大货车占道经营的方式。对于形成习惯的司机来说,一方面,习惯的改变要靠对人员的耐心指导;另一方面,减少塞车是他们共同期望的事情,这些都好办,难的在后面。

治理的关键在人。一直以来,都有盘踞在货运市场的不法势力存在,造成打架斗殴、诈骗、欺行霸市等复杂严重的治安状况。林安通过与派出所紧密合作,在园区建立一级警务室清理闲杂人员,整治治安,内部加强管理。不把这些人清理出去,园区的管理就无法规范和有序,也不能营造一个和谐公平的市场环境。林安通过对人员、车辆进出登记打卡、配合派出所打黑等,彻底扭转治安情况,使得物流园区的治安环境得到很大改变、提升和改善。这也获得了车主和货主的一致好评,他们说:“到林安放心,可以闭着眼睛发货。”

李金平深深地体会到要把园区经营好,必须要双管齐下,建立一个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因此,林安物流园在创造良好健康有序的经营环境上下了很大功夫。在物流园建设第一个阶段,把环境治理好,做好规范化管理。同时,另一方面强化招商和商户管理。创建物流园管理示范园区,在广州,林安是第一家以标准化来来管理物流园区的企业,以致后来广州市交委在创建“广州物流园示范园区”时都以林安为榜样和示范标准。

第二阶段: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好园区后,自2008年开始,林安迈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从传统走向现代。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的现代化。在林安进入到第二个发展阶段,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到信息化,来解决物流业面临的问题。

林安在物流业基本是白手起家,他们注意到目前国内物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服务效率低下;二是行业诚信缺失,如何解决诚信问题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三是如何让物流业和制造业真正融合和联动发展。对于这三个问题,林安定下“诚信、及时、安全”六个字来打造第四方服务平台和信息化平台。

在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林安一开始在全国到处去考察、学习。当时他们走访很多地方,找不到学习的对象,就选择摸着石头过河,一开始就选择与国内最大的软件开发商清华同方合作,共同开发信息平台。后来平台需要不断更新完善,林安开始组建自己的团队,所有的信息平台靠自己研发。

刚开始,林安只是通过互联网利用信息平台信息,后来发展成为线下信息交易中心。国家从2009年创建物联网,林安也从2009年研发自己行业运用的物联网。在此基础上物流在互联网的应用只是停留在信息交易上,达不到在供应链领域上提供服务。在此情况下,林安加大对物联网的投入,成立物流交易所。用了三年的时间进行信息化探索,逐步成型,最后形成“林安模式”。

在第二个过程中,更进一步的强化对园区的规范化管理,采用了更现代化的手段:比如在门禁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导入物联网的概念。第一个阶段的规范管理从意识形态上告诉客户在林安该怎么做。虽然林安在抓安全、规范方面的严格和颠覆性,引来很大威胁和各种反对,但随着时间过去,大家发现在林安最安全,司机闭着眼睛可以发货。这个结果的形成靠的是点点滴滴的积累,不断地宣传教育、规范管理,及在此基础上打造的使诚信成为习惯的持续努力。

第三阶段:从2011年起林安进入第三个阶段,把林安 “基地+网络” 的模式固化后以连锁的发展方式进行拓展。近两年,林安的模式在全国得到了政府、行业包括合作者的高度认可,从去年开始,林安的连锁路线走的很稳健。

林安物流希望通过不断完善,形成林安模式,为物流企业、物流人做实事,推动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林安走连锁路线看重的是社会效应,而不是把经济效应摆在第一位。

“基地+网络,商贸+物流(商业和物流结合)”这样一个模式,提供两个平台:第四方服务平台,通过服务创造价值,为物流供应链每个节点提供一站式增值服务;信息化平台,整合资源,跳出园区这个概念为全国性的会员服务。解决信息不对称,诚信缺失,物流成本居高、效率低下等三个问题,实现物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四流合一。通过四流合一为线下提供第四方平台和信息化服务,实现五点也即五个效益:打造全新诚信体系,提高服务效率,促进社会和谐,把物流业和制造业实现联动,最终实现降低物流成本。通过几年的努力和实践,林安已经真真切切做到了这几点。” 李金平董事长对“林安模式”做了总结阐述。

管人、管车、管安全

思路决定出路。在战略定位比较准确的情况下,如何去落实和执行是很重要的。对于园区的管理,林安在内部提出“三高”原则:一是高起点的规划,二是高要求的管理,三是高品质的服务。

在园区管理上,尤其是涉及到安全问题上,在涉及原则性的问题上;甚至影响到公司战略问题上,都会有很高的要求。因为消防问题和易燃易爆危化品等问题,林安在2008年把5个大客户从园区清理出去,毫不手软。在严格管理的同时,林安也会采取说明、教育等方式。为了解决园区治安问题,维持社会和谐,成立林安警务室,在派出所的指导下成立了司法调解委员会,司法调解委员会在促进社区和谐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大到经济纠纷、刑事案件,小到夫妻吵架,园区都管理了起来,就像是街道、居委会一样,承担起园区社会管理的职责。

“以德治人,以文治园”是林安一贯坚持的原则,就是希望为大家好,一切为了园区的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治安保证大家能安心赚钱,逐渐地被大家理解、接受。

在园区管理上,林安进行了很多创新,比如进行叉车的检测、加贴标签、叉车司机按照操作要求考证持证上岗,强制购买保险等,刚开始遭到很多商户反对、抵制,甚至有人说,“凭什么你要来管我的事?“后来通过做工作,从思想意识上去让大家接受、逐渐改变、最终都接受了。“我们所做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商户好!”李金平平静地说。

司机是物流园内最重要的一群人,很少有人去关注、关心。因为超载、超限、安全意识低、不愿花钱买保险等,造成各种物流经济纠纷和安全责任事故。园区除了提供和谐的经营环境,更重要的是教育和引导他们,从意识上自发去做到诚信,让诚信成为习惯。

在这方面林安有一套系统完整的方法:每个商户进入园区都要建立诚信档案,不管是搬运工还是司机。司机的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等都要经过公安部门的联网验证,只有通过验证的才可以进入园区开展业务。

物流园区200多人的管理工作人员,构成了强大的服务团队。在园区内只要有交易就要公证、购买保险,路上也有定位系统。事后,如果产生纠纷的话,司法调解委员会可以解决。司法调解委员会解决不了的,依据诚信首赔制度,有理的一方可以拿到林安垫付的款项先走,问题留下由林安解决。因为实时监控,车辆进入园区都会留有记录,问题的缘由在监控里都可以找到。

成立首家物流交易所

当今的零担物流市场,绝大部分都是小散弱企业,而中国前20家公路运输企业仅占整个市场5%的份额。纵观全国市场概莫能外,可以说运力十分分散,如何把这些小散弱的资源整合好,减少空载率,提高入场的装货效率,一直是林安物流思考的问题。

有时候车主明明没货到广州,但是因为结算期到了,不得不空载到广州,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他们不得不这么做。但没有一个结算平台,如何对接好车主和货主的信息,让他们在一个平台上无缝对接?林安在物流园的基础上再次创新,2010年林安把成立物流交易所的想法汇报给广州市政府,得到了市政府的大力肯定和支持。

网上发单、网络竞价、交易平台先行赔付……这些在市场上由公司运作的平台,国内首家以公路物流交易为主的综合性物流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广州物流交易所在白云区太和镇林安物流园开业。

广州物流交易所交易大厅内,颇有交易所的味道,每个座席上方的电子屏幕,不断闪动着货物名称、吨位、目的地等货运托运信息,来自全国各地的司机和车主在大厅内寻找着适合自己的“生意”。据统计,每天进出该交易大厅的司机大约有1万人次左右,不过这个实体交易大厅只占整个广州物流交易所业务量的一小部分,而最能体现广州物流交易所特点的,是它庞大的网络交易平台。

目前,广州物流交易所已经拥有上百万会员,其中货车司机60万,各种需要发送货物的厂家商家30万,还有10万物流企业。会员注册都是免费的,但是必须经过严格的身份核实,厂家必须提供真实可靠的登记证件,而司机则要提交身份证、驾驶证、车辆行驶证等。成为会员后,就可以在广州物流交易所的网络平台上货物托运信息和车源信息。获得合适的信息后,就可以通过电话互相联络达成交易意向。对于批量货运的托运人,交易所还可以组织网上竞价,报价最低的承运人获得交易。为了降低网上交易的风险,广州物流交易所还推出了首赔担保服务,凡是经物流交易所见证的发货找货交易,发生任何不诚信的行为由交易所负责协调,对货主和司机造成的损失由交易所先行赔付。

此外,广州物流交易所还和多家电讯运营商合作开发了一套车讯通系统,只需要知道司机的手机号或者货车的发动机号,货主可以随时掌握自己的货物现在到了什么地方,更加大了交易的可靠性。

对于诚信体系的建设,林安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物流费用的结算方面,由于实行回单结算,回单结算会增加时间成本和其他成本,并且效率很低,有时会产生严重的经济纠纷,在结算的过程中往往发生诚信问题。林安通过资金监管和第三方监管促使双方都要诚信。利用物联网,利用无线POS机,结合RFID电子标签,一个电子账单对应一个账号,货到了就通过网银自动划账,可以保证资金安全,结算及时,降低成本。通过刷卡查账,短信通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物流费用的第三方支付,将会使得物流行业的支付会越来越健康。物流费用数据的获取,也将使得物流交易所在统计、核算广州物流货运价格指数更具真实性,对物流行业和政府都有参考指导意义,让政府了解货物的走向及价格的波动来指导决策。

面对低碳、绿色物流的发展要求,林安通过第三方资金监管――低碳金融,通过解决“三现”( 现场、现金、现货)使物流园和制造业更紧密联动,推出现代物流服务中心,以物流超市的模式,把专业市场变为一个商品展贸中心,客户看好样品,下好订单、直接厂家拉货。

以前信息渠道有限,货找车车找货,人为提高了物流成本。比如在淡季,一辆车停在货运站场,要7到15天才能找到生意。现在,只要上上网,或者打开手机看信息,两三天就可以找到货。司机拉货从广州到上海,然后通过我们的系统,很快就能找到上海托运到广州的信息,不会空跑回来。目前国内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一般是18.5%,降低物流成本是大势所趋,目前广州物流交易所正在按月统计广州发往全国各主要城市的物流价格,争取在近期推出广州物流价格指数,让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波动做到心中有数。

政企联手整合物流资源

在采访的过程中,李金平董事长也给我们讲述了林安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扰和难题。

林安在大力推进信息化时,不缺资金,不缺人才,缺的是很多的公共资源的获取和支撑,因为一些公共资源难以获取,信息化面临落地难的问题。这可能也是现阶段因为国家体制的问题,很多民营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比如说申请SP通道和第三方计算支付平台等等。与此同时,国家也在大力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打造物流信息化平台,但真正的想法始终没有落地。

在这个问题上,企业希望国家对信息化要大力支持,不要仅仅停留在政策层面。在物流企业的管理上,政府管理部门多,多头管理,致使物流政策无法落地,信息化难以落地。在平台打造上,林安认为政府应该充分利用公共资源、做公共平台、政务平台,开放和共享资源,信息交易平台政府应该交给企业去做,把企业的交易平台纳入到公共平台中。公路、海港、空运、快递可以找不同企业去做,除了码头、空运、铁路外,公路快递都是民营企业,这么多优秀民营企业应该可以整合起来,先树信息化榜样,先试点再示范。难以拿到公共资源对林安实施信息化造成很大的困扰,希望政府在这方面有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作为。

林安集团颠覆物流园的传统做法,不断的否定过去,不断的修正和改善;在不断的创新过程中,产生新的方法,形成新的模式。它通过不断的创新,将交易所模式导入现代物流业,搭建统一开放的物流资讯、交易、融资服务平台,这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应代表着物流产业振兴、发展的方向,必将对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具有里程碑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