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林则徐为出人头地苦学满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林则徐为出人头地苦学满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811年春,26岁的林则徐第三次参加会试,榜列第74名,复试第一等,殿试二甲第四名,朝考第五名,赐进士出身。不久,他请假回乡接家眷。直到1813年6月4日,他才带着妻子郑淑卿来到北京,并以庶吉士身份入翰林院庶常馆。从此,开始了连续7年多的学习和官宦生涯,直至1820年外放任职,除短暂出任学政外,他基本上在京学习和任职。林则徐在北京的这7年,是一个政治地位不高的小京官,担任了一些比较清闲的职务。他在北京的生活十分艰难,工资低廉。在这期间,他在一个书馆找了份兼职,每旬三、八两日出时文、试帖课题一次,每次约费一两天批阅课文,以获得微薄的薪水贴补家用。在此艰苦的情况下,林则徐仍然克服重重困难,刻苦学习国语(满文、满语)。

满文是满族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它在清代作为“国书”在文牍中与汉文并用。1599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二人参照蒙古文字母创制满文,俗称无圈点满文或老满文。字母数目和形体与蒙古文字母大致相同,使用了30余年。此后老满文除用在查找清入关前的满文老档案史料,就别无他用了。

1632年,清太宗皇太极令达海(1594-1632)对这种文字加以改进。达海利用在字母旁加圈加点、改变某些字母的形体、增加新字母等方法,表达原来不能区分的语音,规范了词形,并改进了拼写方法,创制了专门拼写外来音的字母。改进后的满文有了比较完善的字母体系和拼写法,具有区别于蒙古文字母的明显特征,俗称有圈点满文。

另外还有一种满文篆字,是参照汉文篆书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创制的。共有32种字体,依笔画的特征命名,如缨络篆、龙书等。满文自左而右直写,有6个元音字母,24个辅音字母,10个专门拼写外来音的字母。基本笔画有:字头、字牙、字圈、字点、字尾两种不同方向的撇和连接字母的竖线等。标明句读的符号有∨和?。前者相当于逗号,后者相当于句号。字母出现在不同位置上,字形往往不同。有单用 (即不和其他字母相拼)、词首、词中音节首、词中音节末 、词末等几种字形。这样字母就要记100多个,而且有的字母只差一点儿。因此学习满文不仅记忆难,阅读难,书写更难。

林则徐是带着施展抱负的愿望来学习满文的,他全力向教习成格(成果亭)和陈希曾(1766-1816,江西黎川人,1793年癸丑科探花)学习满文,以后又向通晓满文的林春溥(1775-1861,福州人,1802年嘉庆壬戌科进士)、吴烜(1759-1821,河南固始县人,乾隆年间进士)、赵在田(福州人,1799年进士)学习,以求深入。林春溥认为林则徐虽然粗习满文读音和意思,到底未得要领,于是让他继续跟赵在田学习。林则徐用心研究,尽得其要领。

经过一年多刻苦学习后,林则徐先后将司马光的《谏院题名记》和韩愈的《师说》翻译成满文。他最终于1814年取得“以清汉书同试,名列第一”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