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李学凌:做更大的事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李学凌:做更大的事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什么叫创新?在人们习以为常的事情中发现不同的解决方法。给大家带来的便利,这才叫创新。

什么叫执行?用更少的成本做到跟对方的一样的事情或是更多的事,就叫执行。

――这是李学凌颇为欣赏的一段话,也是他身体力行的座右铭。

从《中国青年报》记者、《程序员》杂志总编、创始人之一、网易副总裁和总编辑,到如今的华多网络科技CEO,李学凌在潇洒的角色创新中,执行着自己的职业理念:立足用户需要,操作更大的平台,做更大的事情

一个人人都可以管理的社区

“如果再出现一次SARS,所有的编辑都不能上班(甚至不能上网),半年后新浪还是最强的吗?”2003年6月,刚刚加盟网易的李学凌被丁磊的这个问题问住了,在给出了“新浪可能已经不存在了”的答案后,李学凌开始思索一个新的问题――如果有一天真的没了编辑,互联网还是不是互联网?答案的找寻,从网易开始,成形于华多网络。

2005年8月,华多网络正式运营,旗下有两大网站:和。是一个专注于游戏的门户网站,致力于打造游戏资讯平台;而则是基于RSS阅读器,为用户提供类似于电子邮件收发的RSS订阅,李学凌创办gougou的出发点很明确,就是希望用户能够在一个界面上浏览很多网站的更新提示,当用户看到自己喜欢的文章时,可以回到原网站上去看全文;如果标题和摘要就可以充分表达文章的有效信息,读者便可以一略而过。李学凌一贯认为,一个产品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其有用性,“gougou的核心是节省大家的时间”。

gougou与duowan两个网站的业务不尽相同,gougou更多地强调机器的作用,而duowan更多强调用户能动性,这是李学凌最早的两个出发点,其实也是对两个方向的探索。“但是做起来之后,我想它们会慢慢向同一点趋向”,这一点就是,“以机器为基本点,真正发挥人的主动性”。

早在2003年时,Web1.0的传统门户网站模式,已经开始在李学凌的头脑中走向没落。在未来,用户所需求的更多专业资讯是通过传统的编辑维护和搜索引擎都得不到的。因此,“未来,最大的一个发展点是基于搜索引擎和人工干预,进行互联网上信息的重新分类”。在和的第二版中,百分之百的内容都是机器生成的;于今年年初上的40个游戏频道的内容全部都由机器生成的。目前,团队正在极力推进gougou社区的形成,目标是成为“一个没有人能够管理的社区,一个人人都可以管理的社区”。华多网络正是李学凌的Web2.0试验田。Web2.0最具颠覆性的标志是什么呢?就是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核心时代已经过去了,整个世界话语权开始转移了。“我们的游戏网站创办至今,百分之百的内容都是来自于社区。第一不是编辑产生的内容,第二不是记者产生的内容,第三我们从来没有引用传统媒体的内容。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在“专注”与“坚持”中寻找胜利者

和创办一年多来,访问量已基本稳定在百万数量级,有着跨媒体从业经验的李学凌,可谓深谙媒体推广之道,然而,谈到推广心得,他的言语朴素却又一语中的:“我追求群众影响力。像媒体一样,要做一个值得别人信赖的信息渠道,这是最重要的。推广有很多种办法,但是最核心的指导理念,就是你要对用户负责,做对他们有利的产品。比如我从不为广告所动摇,我不因为广告而忽略不利的信息。其实企业基本的价值观是最关键的,当用户对你的网站产生信任,这是最核心的长期的市场竞争力。我觉得首先做好自己的事情是最好的推广,这是我们一贯坚持的信念,一切以客户为核心,其他一切自然会纷至沓来。其他的推广手段都是辅助的,你只要满足用户的一个方面的需求,就够了。”

对于目前的发展状况,李学凌的言语低调而稳健,“我们还谈不上是成功的企业,我们正在努力打好基础,实际上,互联网的每一个产品都是要解决一类人的特别的需要,我觉得目前我们还是处在打基础的阶段。至于所谓的愿景、蓝图,都必须建立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即开发满足用户需求的一项功能,只要一项,就足够你成功了。关键是把它找到、实现。”

“竞争,其实就是在‘专注’与‘坚持’中寻找胜利者”。尽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专注,也希望自己坚持,最重要的是,当你发现你走的路不是很对的时候,你还是否要专注、还要坚持,我觉得这是最主要的问题。所有的专注和坚持都是在于,在尝试之后真正地找到正确的合理的路的时候,才会真正地走路。

对于“执行”与“创新”的内涵,李学凌有着自己的认识,“创新,你不能说大家都不用的一个东西,你发明出来就叫创新,我觉得对互联网企业不是这样的。而是大家都习以为常的东西,你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它就叫创新。至于真正意义上的执行,应该是用更少的成本做到跟对方的一样的事情或是多得比对方更多。这个才是我们真正想做的东西。这也是所有企业竞争都一直在遵循的东西,但是在互联网企业中反倒不是一个原则了。它就是烧钱,砸死它。”

跳槽,往往是因为空间不够

“眼睛只盯着赚钱的人最后都没赚到钱;反而是眼睛盯着把事情做好的人最后才真正赚到了钱。”李学凌希望团队的同仁,对于金钱和做事的态度,跟自己要有一致的想法,“大家是一起做事的,不是一起分钱的。”

李学凌坦言,自己在招聘时,对求职者从不说虚的东西。“只要你能看重我们这个团队,愿意做我们的事情,gougou和duowan,如果你对这两件事情有信心,我们希望你能够加盟。如果你有什么新的想法,能够说服我,我愿意支持你,在这个公司里给你空间,就这些。我希望,求职者是奔着我们的事情而来的,而不只是为了高薪。”

“做互联网企业,最重要的是吸引到人才,给他们足够的空间,放手让他们发展。当他们真正想明白一件事情的时候,你能够大胆决策,把宝压在他们身上。然而,现在我们招人很难,大学毕业生很多,但真正有想法的大学生还是太少了。学计算机的学生,大学期间很少出来实习,所以,他们学的很多东西都没用,他们不知道行业中真正需要什么人。比如说,我现在招的人都说会写php,可随便问一下,就知道,他们所谓会写的东西什么用都不顶。我们都在替大学补课,新人招进来都得用3到5个月来重新教育。”谈到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的专业素质,李学凌幽了一默,“你在大学学好两样东西,出来以后绝对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练好Photoshop,写字板能写html。”

IT行业的人员流动性很大,谈到留人之道,李学凌谈到:“我们这里跳槽率很低的。其实留人不难,只要做到给大家定好目标,并激励大家达到这个目标,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就这么简单。员工跳槽,往往是因为得到的空间不够,而不是钱不够。”

告别巅峰,是一种眼光,更是一种勇气

历数李学凌的职业发展历程,风光跌宕,却又似在情理之中,因为每一步都顺理成章。最令人意外的是,开发网络系统娴熟自如的他在大学读的竟是哲学系。毕业后,他自然而然地投身了文科专业的工作――《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尽管不是做技术出身,但李学凌一直酷爱技术,上大学时候就开始写汇编,在报社,因为比较懂计算机,便一直在做科技、计算机、互联网发展的采访报道。在仅仅两年的记者生涯中,他迅速脱颖而出。用他自己的话说,“当我在圈中还算有些名声时,再做下去,成长空间会非常小。因为该认识的人都认识了,能写的也写的差不多了。这个时候,我开始谋划转向媒介管理方向,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办了10期《程序员》杂志后,他结束了自己的主编生涯,进入了搜狐工作,这标志着他正式步入IT领域。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李学凌进入了自己的事业加速期。当网易还在初始期时,结识丁磊成了他事业转折的又一个契机。追逐Web2.0的渴望,使他告别网易,手握募集的100万美元天使投资,李学凌创立华多网络,踏上了事业的新征程。

回忆自己的职业生涯,李学凌感慨良多:“记者是一个非常好的职业,我的这第一份工作,对我这一生来讲非常重要。它为我打开了一扇进入到社会的某个层面的窗口。在那个层面,我接触到很多高人,通过采访他们、听他们谈论很多问题,我逐渐学会了像他们那样思考问题,这对我之后的职业成长和思维历练,相当有帮助。”

李学凌的今天,对于他自身,并不是偶然,但环视周遭,却并不是每一个具有与他同样资质的人,都走到了这一步的成功。个中的缘由,李学凌坦言,关键是“勇气”二字,“我遇见过很多能人,但是很多人因为缺乏挑战自己的勇气而止步不前。我每次都是在自己很舒服的时候,放弃了舒服的工作。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他更看重未来,而不是贪恋现状。“在《中国青年报》做记者时,我已经是衣食无忧了。但在记者做到巅峰后,我就告别了记者的工作,走向编辑,并在这期间创办了《程序员》杂志。后来,到了搜狐,我的工资依然很高,业绩依然很棒,但我总是喜欢激流勇退,选择新的起点。我在网易干了两年,开始的时候,网易还是个小公司,当网易发展进入正轨、形成规模后,我再次放弃。”

不断地放弃,渴望“做更大的事情”是最大的原动力。“从搜狐到网易,并没有多挣钱。我并不是为了钱做事,钱并不重要,所谓的挣钱不挣钱都是不经意之间的。我最大的职业理想是:操作更大一个平台,作一件更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