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促进中国利率市场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促进中国利率市场化发展的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首先对利率市场化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并且从国内、外的研究进行分析,从而对我国市场利率化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并且从实际国情出发,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提出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中国 利率 市场化 问题 对策

长久以来,为了鼓励企业的生产,促进国内外的投资,在利率方面,我国一直采用人为的方式对其进行压低。如果从显性的通货膨胀和隐性的通货膨胀进行综合考虑的话,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负利率其实一个常态化的表现。同时,由于计划经济收到管制,各种具有特点的“差别”利率也是普遍存在的,这种利率格局是在市场经济严重缺乏情况下的一种金融压抑。从我国经济的发展需求来进行分析,是需要零利率杠杆来进行必要调节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利率市场化,也只有如此,才能够将利率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也才能够对经济进行调节。

一、利率市场化理论概述

我们平常所说的利率市场化指的是由市场供应关系来对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过程中的利率进行决定的一个过程。它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利率决定,二是利率传导,三是利率构成,四是利率管理市场化。随着时代的发展,金融工具的产生以及金融机构的建立使得金融资产的范畴得到增加。根据世界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解放单一银行体系,让金融市场开放,同时要不断更新金融工具以及体制,从而使得利率市场化革命加速发展

二、促进我国利率市场化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外部环境因素

1.利率市场化风潮。国际形势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利率市场化已经掀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一股热风,各个国家先后于不同时期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其中包括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

2.WTO的影响。在我国加入WTO之后,不光取消了各种人民币业务的限制,同时还扩大发展了其他副业,比如说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至此,我国银行业的多种业务陆续开展起来。

3.外汇政策的影响。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化和改革,在很大成都市放宽了我国银行对外汇政策的管控与制约,具体表现包括缩小人民币与外币利率之间所存在的差额,种种措施的实施使得人民币与外币的流通更为便利和扩大化。

(二)内部环境因素

1.自贸区发展促进。在自贸区内对小额外币贷款利率管制的放开,在中国还是首次,因而这是中国朝着全面利率市场化迈进的重要一步。按照央行的相关部署,利率市场化的原则是“先贷款后存款、先外币后本币”。分析现在中国目前的现状,外币存款利率的放开假使在自贸区这样的平台上运行正常,那么就会很快推广到全国。

2.互联网金融推动。实际上,互联网金融正在使名义上的利率朝着实际利率迅速迈进。互联网货币基金等各种金融产品的诞生,使得很多弱势群体人群的闲散资金得到了收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他们进行投资的积极性。受到此类产品的冲击,很多商业银行也推出了类似的活期理财菜品,开启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步伐。

3.同业拆解率问题。在上个世纪末,我国开始了同业拆借利率,对于中国而言,这是市场纪律进程中重要的里程碑。伴随着这项措施的推进,国债的市场利率也在不断地建立与健全,这位巩固以及建立货币市场、国债市场的利率提供了制度保证,同时也为政府顺利推行利率改革提供了一个可以遵守的基准纪律,这一切都是利率市场化全面队形的保障。

三、中国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市场竞争过激

在我国作为金融主题的银行业存在着严重的不良资产过重过分依赖于存贷利率差额,构成过于单一,缺少其他业务环节补充。鉴于我国政府机构并没有赋予利率市场化足够大的生存空间,所以我国现行的利率并不能真实的反应我国市场上供求关系的真正现状,因此金融机构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回报,必然会冒着非常大的风险,游走于道德和法律间的灰色地带,最终的结果就是资本市场利率水准严重超高。

(二)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

经过上一轮金融危机的检验,我国现行政策化、流程化的金融监管体系在市场化中的不足充分展现出来,例如监管评估仅仅依靠资金充足与否、公式化的评级制度等。因此要想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金融监管政策就必须要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虽然基于国家“十二五”的政策指导精神要大力度改变这一现状,但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不完善的金融体制并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盲目实施,只会增加风险。

(三)金融创新严重缺乏

纵观我国金融市场不难发现,垄断性竞争和垄断性经营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的,对于国有银行来讲,由于有国家这个强大的后盾,不需要费心思创新。所以在我国的金融创新中,不难发现,涉及到管理制度的创新几乎为零,而在业务类型和技术手段上的创新则比较普遍。也就是说我国金融行业的创新仅仅局限在某个具体业务和科技手段的应用上,而涉及到本质的创新则是没有的。

(四)商业银行定价能力偏弱

大型的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偏好和大型机构合作大金额的、长期稳定的贷款项目;其他中小金融机构则单一的依靠存贷款利率差额生存,实际运营中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随意性较大。无论什么样的金融机构,其贷款利率都主要受政策性利率调整影响,对于风险高的利率市场进行定价的能力先天不足。

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定价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国家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倾斜,但是缺乏相关的理论模型支持,无法科学的预测未来走向,很多金融机构为了长期稳定的发展,都将其相关利率调整为最高以期吸引大量存款。同国内银行相比,外资银行的利率灵活性很强,但是中资银行在这一方面显然缺乏意识,再加之社会对于众多大型机构的吹捧,也使得市场更加趋于白热化。

(五)互联网金融稳定存有隐患

从短期的时间内来看,因为互联网金融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因而使得大量的非金融机构开始接入到金融业务中,然而这些机构根本不具备相应的机制,尤其是在风险控制方面根式缺乏必要的经验,这就给金融稳定发展埋下了一定的隐患。

四、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对策和建议

(一)推进金融产品创新

美国面对制度不合理的问题的时候,一般是微观经济主体先做出反应,这也是和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分不开的。在美国金融界,CD的发行以及交易是其的突破口。如果旧的管制办法在各种金融创新的条件下有效性降低甚至出现危险时,政府就会考虑进行改革金融体制。在我国,利率管制制度遵行的原则是“存款管上限,贷款管下限”,这对于银行理财以及大额存单市场都并不妨碍目前我国对部分群体采用协议存款的形式,对长期的大额存款试行市场化确定,一些存款替代性产品如理财等逐渐活跃起来,市场化逐渐提高。

(二)推进监管制度创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银行危机发生之后,世界各个国家在监管方面都变得更加小心,强化微观审慎监管,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在巴塞尔协议下的风险资本监管以及监管独立性的实施。随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金融监管在市场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也日益被重视,市场化的趋势也更加明显。自从1998年以来,对于我国来说,金融监管也开始朝着强化市场力量方面转变,构成有效监管制度的核心就是加速并缩减审慎监管制度的构建过程,从而逐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继续完善财税体制改革和逐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三)消除二元金融结构

正规市场存款逐渐投入企业的资金流中,这样就可以消除二元金融机构和削弱非正规市场资金供给。在正规市场之中,利率是偏低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资金流入了非常规市场。作为政府,则可以适当地将利率的上限放开,从而使得正规市场和非正规市场间的价格差进一步缩小。债券利率和银行存款利率的上升能够提高金融产品的诱惑力,从而非正规市场的高风险资金逐渐转移到正规市场。政府方面也应该逐渐发展其他正规市场投资手段,分流居民存款,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方便居民投资。而非正规市场的贷款需求要想减弱还需要加强供应正规市场的资金,方便居民或者企业获得资金,这就要调整资金供给结构和总量。

(四)提高商业银行定价能力

目前,我国公贷款在商业银行的定价差异化已经很高了,但是要实现分品种和分客户的存贷款定价仍需探索。考虑到我国企业和居民仍需要时间适应利率市场化的变动和我国IT系统等基础数据的设施建设仍需完善,我国实行渐进的改革是比较有必要的。因此,应当充分考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客户的承受能力和商业银行的定价能力等要素,分层有效进行改革利率市场化,有效放宽商业银行的定价能力,以减少改革的成本和风险。

(五)完善互联网金融相关标准和制度

央行在2014年5月6日了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该报告中指出,在下一阶段应该继续实施比较稳定的货币政策,从而使其连续性以及有效性得到有效的保持。要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原则,保持足够的定力,而且要主动地去作为,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时机适时适度地进行预调、微调,从而使得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等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以及防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统筹,营造一个积极稳定的金融环境。与此同时,要将改革喻于调控之中,将深化经济改革与货币政策的调控进行有机结合,使得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针对目前我国金融的进一步深化以及不断地创新发展,要进一步使得调控模式更加完善,并且要将传导机制进行疏导,从而使得金融运行的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五、结语

在我国,二元金融结构对于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而要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则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推进金融产品的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推进监管制度的创新与发展;消除二元金融结构;进一步使得货币市场更加完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提高商业银行定价能力;完善互联网金融相关标准和制度。

参考文献

[1]张建波,文竹.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商业银行定价能力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2(10):1-13

[2]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133-148.

[3]拉詹,津加莱斯.痼疾难消的贫困―政治制度、人力资本还是利益集团?载吴敬琏主编.比较[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62.

作者简介:袁健(1983-),男,汉族,江苏海门人,硕士,中级经济师,研究生,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