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云南壮族的“牛崇拜”与“牛图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云南壮族的“牛崇拜”与“牛图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牛,是人类之友,农耕之宝。

虽说“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牛能负重,渡河不如舟”,但是,牛在人类先民告别“刀耕火种”进入“有史以来”的文明社会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功高盖地,助过人类一臂之力,人们逐称牛为“仁畜”,甚至誉为“神牛”,“牛文化”也从此应运而生。

在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就有极高的象征性意义。以乾、坤二卦统帅万事万物的《周易》中称“坤为牛”,即牛是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即“坤卦”的象征物,因为“坤像地任重而顺,故为牛也。”可见牛的资格与天同位。古称之为“执牛耳”者,现代人则引申为“获胜者”或“称王者”。所谓“牛文化”精神,就是一种勇于拼搏,自强不息,不求名利,默默无闻,吃苦耐劳,忍辱负重,朴实无华,埋头苦干的高尚情操和宝贵品质。

就本文而言,旨在通过与句町古国、云南壮族有关,以牛为主题和内容的诸如地名、遗址、习俗、歌圩以及崇拜物等线索脉络,从牛的起源,到牛的动物化石、圖案、塑像到牛的摩经、牛的传说、牛的驯养以及牛的崇拜、节日、圖腾文化,勾勒出一个内容全面、涉及多元、形式多样、门类齐全、渗透极广,且风格独特的云南壮族“牛文化”体系。

众所周知,壮族其远古先民就是一个崇拜牛的民族。在云南壮族地区,围绕牛这个主题和中心,千百年来。形成了独树一帜,别具一格,蔚为壮观的奇风异俗。壮族、傣族、布依族、侗族等壮侗语族的兄弟民族同胞,是一个喜爱牛,崇拜牛、以牛为圖腾信仰,并专门为牛设立“节日”,专程给牛“戴花”过节的民族。

壮族为牛设立“牛王节”,亦称“开秧节”、“招牛魂节”、“祭牛魂节”、“洗牛身节”等。而云南文山州的壮族则称之为“敬牛节”、“牛戴花”和“牛王诞”。壮语呼之为“脱轭节”,是壮族祭祀牛神的节日。广西、云南壮乡节期不一。广西为农历四月八、六月八、八月八。云南则为十月初一。

“传说,耕牛在春耕期间因被呵叱鞭打而失魂落魄,故立此节为“牛招魂”。在每年春耕之后,选择吉日过节。届时,家家户户杀鸡宰鸭,蒸五色糯米饭,先祭祖先,再祭牛魂,并将一部分食品及鲜草喂牛,让牛休息一天。……以上便是流传在广大壮乡“牛王节”的大体内容。广西云南各地壮乡,均大同小异。”

考古学和古代文化遗址中的牛

马关县九龙口仙人洞晚更新世水牛动物化石

1972年和1983年,经过调查和复查,在文山州南部的马关县九龙口仙人洞发现4件旧石器和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动物化石为水牛等18个种类。时代为晚更新世。

晚期智人古人类石器文化中的牛骨动物化石

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仙人洞文化遗址中发现迄今5万年前云南较早的旧石器晚期古人类化石。仙人洞距县城东南约300米处的一座孤峰脚下,人牙和动物化石都出自中层堆积物——黄褐色砂质黏土中,文化层厚约0.8米,土质胶结坚硬。在西畴县仙人洞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有32种,主要的动物化石有大熊猫、马、牛、鹿、野猪等。这是云南壮乡已知的人与动物相伴生出土最早的牛骨化石记录。

麻栗坡大王岩崖画

据壮学学者龙符1993年8月29日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学术论文《壮族圖腾——麻栗坡大王岩崖画》载:关于壮族牛圖腾,一个有力的历史证据,就是古老的大王岩崖壁上牛的画像。在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壮族聚居的县城东面约1公里处,有一座羊角老山,南端有大王岩崖画。离地面3.5米,崖壁高20米,以铁红色为主,混合黑白两色,描有牛、羊及人物的画像。其中有栩栩如生的三头水牛像。圖画上有三个人面对着牛跳舞,似乎在向牛祝福与祈祷。还有一人,曲腿半蹲,好像在向牛示意。据考古工作者鉴定,大王岩崖画是距今4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壮族先民所绘制。这是一幅“牛圖腾祭祀仪式的遗址,也是壮族牛圖腾的见证与依据。”

麻栗坡大王岩崖画,是“牛祭祀”和“祖先崇拜”原始宗教活动及传统仪式的综合表现。在“保护神”人像之下,绘有祭献的动物和正在顶礼膜拜的祭祀者。这个祭祀场面情景,崖画反映得生动形象。三条水牛,相对而立。中间一人,双手置于头顶,两脚曲蹲作拜状。这是一个典型的“牛牲祭祖”的场面,令人难忘。

壮族原始社会《摩经》中的“牛经”

壮族摩经《故落磨》

流传于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广南等县的壮族摩经《摩荷泰》,是当地壮族布麽用于办丧事,即超度亡灵时吟诵的经书。其中的《故落磨》[kulllollmo44](祭黄牛篇)讲到:

为了给逝去的老人送魂,儿女们及时外出买黄牛。为了挑到最好的黄牛,儿子到谷昌等地方去精心挑选。凡是会用角去顶田埂的、会绞鸡窝的、会脱轭、会踢水的、眼睛长寄生虫的、角脱角断裂的、胸口窄、克主人生辰的等等一类的牛都不能用。最后:

“儿找了一头又一头,找到第十二头。第十一头不错,第十二头更好。骨架生得好,四蹄生得合适。骨架生得好,身体各部位生得合适。才能做祭祀的牛,才能做养家的牛。咱主人的儿就要,咱主人的儿就爱。”

云南省文山州壮族丧葬“砍牛”仪式中,做女婿的一定要送来一头祭牛,送来的祭牛头上还要戴花。杀祭牛时,牛绳则专门由麽公交给逝者。自古以来,牛是壮族进行大祭的牺牲品,更是从事农耕重要的劳动力。用牛来祭祀,本身就是显示葬礼的隆重,而对于所用的祭牛反复挑选,更显“砍牛”的庄严与神圣。

壮族麽教神圖长卷中的《砍牛祭神圖》

在新发现的壮族麽教神圖长卷中,就有一幅圖像逼真的《砍牛祭神圖》。该神圖长卷来源于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仁和镇迷乌村,系当地壮族侬支系布麽为死者举行超度亡灵法事时专用。

整幅长卷用自纺土布制作,长443厘米,宽22.5厘米,共画有23幅麽教神像圖画。《砍牛祭神圖》选自该神圖长卷,为其中一幅。(出处同上)

民间神像《西方神——歪稳多》

在壮族的东、西、南、北民间神像中,《西方神——歪稳多》,是一头黄金水牛的神像,主财神。并有壮族独有的“三元圖”。

壮族麽经《故特磨》

《故特磨》,壮语“雄牛篇(公黄牛)”之意。“特”,指雄性或公的;本节作为《摩荷泰之五》,与《祭黄牛篇》选牛祭祀不同,主要是讲造牛之事,用神话讲述牛的起源和驯化、养殖历史。根据麽经的描述,此时的牛,是黄牛。“黄牛来做人间事”,是壮族农耕与役使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