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某些地产商良心何时回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某些地产商良心何时回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和谐凝聚人心,和谐成就伟业。在我国切实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是政府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

自2006年“国六条”出台之后,有关房价涨、停、降的讨论就一直也没有停止过。然而,从效果上看,全国特别是大中城市,持续攀升的房地产价格并未有止步的迹象。各方在抱怨房价高涨的同时,也在纷纷指责房地产商良知的缺失。如聚焦舆论的两则相关报道:一则是北京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董事长就曾声称“商品房不考虑穷人”的观点,而遭到专家和民众的强烈批评,甚至被众多网民们列为“丧尽天良”的房地产商人“黑名单”榜首。另一则为2006年4月10日,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就房地产商的惟利是图行为发表谈话时,怒斥“某些地产商良心大大的坏!”,其愤怒之词是掷地有声,一时间成为媒体竞相转载的热点新闻。

这些曾经为中国地产业的发展做过贡献的商人,为什么在今天又突然遭到民众的纷纷指责?原因当然是现在房地产的价格,如同断线的风筝,竟然越飘越高,有的已达到令大多数国人望而生畏的地步。这不得不使政府与公众开始关注房地产商的“良心”问题。

政府如何让某些只顾牟利的房地产商良心回归?这不仅是一项“民心工程”,同样是考验政府驾驭市场能力、保障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政治任务。对于如何抑制高位持续攀升的房价,政府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主要集中在紧缩资金、土地供给,增加交易环节中的税费。然而,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 2006年三季度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却仍上涨了6.7%。建设部房地产司副司长姜万荣也坦承:“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成效还是初步的、不稳定的。”与此同时,建设部一位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国务院对房地产调控情况并不是很满意,现在有关部门压力很大。”由此判断,让房地产商找回缺失的良心还任重道远。

扬汤止沸是徒劳之举,遏制房价须用釜底抽薪之策。笔者认为:政府在有效抑制虚高房价的政策着力点上有待研究,惟有表本兼治,才能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国内房价上涨的不竭动力是土地的稀缺!物以稀为贵。丰厚的利润诱惑,足以使某些官员、某些房地产商人的良心失衡。商人逐利是其本性所决定的,但房地产市场的诚实交易、公平买卖,则离不开政府对市场的监管与必要干预。

对于生活必需的稀缺资源,不能完全依靠市场。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是追逐利润最大化,对于公平只能是“兼顾”而已,土地资源也不例外。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土地交易的专控管理制度,政府完全有能力优化配置,坚持用大宗的建设土地,建设廉价住房,低价出租给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家庭,使得房地产市场成为高收入家庭的购买商品,从而,实现各得其所、和谐共处的目标。否则,若仍束缚于“全民住房商品化”的思路中,就永远平息不了大众对房地产价格的声讨之声,也很难让百姓共同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果实。

只要是试图以经济手段解决问题,必然要影响供给、增加成本,实际上是对房价推波助澜。最近一段时间,对抑制中心城市的房价,政府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主要集中在紧缩资金、土地供给,增加交易环节中的税费。这些政策从效果上看还是不太理想。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思路还是错位的。对症下药,药下得还不是很准。

由于高额利润的诱惑,不仅引得商人们蜂拥而至,甚至一些握有某种权力的地方官员也“参伙”其中,形成,甚至成为利益“共同体”。市场投机氛围浓厚,为已经高危的房价走势推波助澜。当年波及全国的江苏“铁本事件”,2006年深秋的“上海社保基金挪用事件”等都是典型的新案例。

综上所言,我们惟有采取对症下药的措施,从根上下手治疗,才能解决这些顽疾。否则,不足以遏制房地产业中的过度投机趋势,也不足以唤回利欲熏心的某些房地产商人的良心。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有责必问,问则必严。对一些工作不力的地方官员,要果断予以问责,强化监管。特别是对暗地参与房地产市场,并与商人勾结牟利的某些官员,更要坚决查办,把他们清理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