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土力学中管道的浮选与流量净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主动土压力产生的条件是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离开土移,墙后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挡土墙上土压力即为主动土压力,它是土压力中的最小值。被动土压力产生的条件是挡土墙挤压墙后土体,挡土墙向土体方向位移,墙后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挡土墙上土压力即为被动土压力,它是土压力中的最大值。产生被动土压力所需要的位移量大大超过产生主动土压力所需要的位移量。
一、管道的漂浮
关于在海的底部埋下一条圆形隧道管道。该管道应该由钢制成,具有混凝土衬砌,其直径大小选用应能承受其上负载的总重量。这个重量包括钢和混凝土衬砌,每个管子的单位长度的重量以及水的重量。对于管道漂浮的危险最危险的情况是当管道是空的时候。用于管道的稳定性的分析可以通过平均体积重量很方便地表达其重量,定义为管道的总重量根据它的体积计算。在一个空的管道中最关键的是水的体积重量。如果向上的力大于其自身重量,管道会有浮起的危险。在安装和运行期间还会发生各种破坏形式:屈服屈曲、疲劳损坏、脆性断裂、韧性断裂扩展等。在整个安装阶段和运行阶段,管道受到交变应力,会产生疲劳效应。影响疲劳的载荷大多属于随机载荷,为确定疲劳载荷的长期分布,通常采用统计分析或谱分析法。对于地震引起的惯性力和外动水压力,可将管道视为弹性地基上的无限长梁,分别作用有垂直和水平的均布载荷,求解管道应力,再与同时出现的其它应力叠加; 对于内动水压力和弯曲管段引起的内动水压力,就与工作内压叠加;地震引起的附加土压力,只看作加大了管上作用的土压力,可与原来作用在管子上的土压力叠加.
海底管道的铺设方法有浮游法、悬浮拖法、底拖法、离底拖法、铺管船法等,其中使用铺管船法铺设海底管道是最常用的铺管方式之一。其主要优点表现在流水线作业效率高、管子变形及强度控制较好、适应较深水域、能弃管避风等。
海底管道的设计通常按照国际通用规范进行。一般考虑的主要因素有:选用的设计条件、规范和规定,管道路由、海底状况、坐标及接口,管道设计寿命,操作数据及条件,管道尺寸,环境数据,钢管材料特性与外防腐和涂层等。海底管道设计主要包括:管道尺寸和壁厚设计,工艺流程分析,管道稳定性计算,膨胀位移设计,铺设应力计算,弃管与回收计算,立管设计,管道自由跨度分析及管道防腐设计等。
二、流量净额
势和流函数。通过均质土壤的地下水流通常可以按照一个理想化的相对简单的方式来描述,这是一个潜在的网线和流线。地下水潜力,或者只是简单地潜力,渗透系数或水力传导率,地下水头。假定水力传导率是整个字段为常数。如果不是这样的情况下,不能使用一个潜在的概念。海底管道主要依靠铺管船铺设,工程所用管材必须满足设计和海上铺管的藏工要求才能使用。众所周知,由于海洋工程投资大、风险高以及恶劣的施工环境,因此特别注重施工效率,千方百计寻求各种方式来缩短工期,减少作业船只等费用。实际工程中发现,海底管道的管材选择,必须满足设计和海上铺管的施工要求,但对海底管道的管材制造方式没有特殊要求,如无缝钢管,各种保护焊的直缝钢管等均可以使用。在能满足设计和安装要求的前提下,同时要选用最经济的管材。
这意味着它们的流线功能必须存在,使得通过这种方式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根据其流线特征进行分析,因为根据数据流的这一功能,连续性流动就会是自动满足,因为可以通过置换来验证该流量是否恰恰在一个方向上,当然前提是该值是在该方向上恒定的。这就要求需要检查的条件要满足需求。类似地,流在另一个方向上仅是在该方向上恒定的,因为它遵循该规律,这表明,一般的数据流的功能是在流动方向上恒定。流线的值是恒定的。正是这个属性可以在总的差分的基础上加以证明该值是零,而这恰恰是给定方向的流动。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在电位线和流线上的网格的值是沿流线恒定的。如果一个分向方向与流动方向一致时,然后,在这种情况下是恒定在一个方向上,并且仅仅在该方向上恒定。此外,在该情况下,如果时间间隔被选择为相等,即在势线和流线局部形成小广场。这是潜在的线和流线流净额的系统的一般特性:潜在势线和流线形成的“广场”系统。其物理意义可以从它的定义立即得到。如果两个电位之间在端头上是有区别的,对每一根管子都要求进行工厂检查静水压试验,并无渗漏。海底管线一般都选用无缝钢管(S),电阻焊直缝钢管(ERW)和直缝焊接钢管(UOE)。假定即在水闸的左侧的水位是一个比右侧的水高的情况,在一定的深度渗透土壤搁置在一个不可渗透层。要限制水闸下的流板桩墙已经安装在闸门的上游侧底部。流量净额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反复确定。对于所有尺寸的无缝纲管和等于或小于18英尺的焊接管,试验压力应能保持不少于5秒钟。对于等于或大于20英尺的焊接管,试验压力应能保持不少于10秒钟。因此可以得出,流线必须处处垂直于位线。
参考文献
[1]卢廷浩,刘祖德,殷宗泽编著,《高等土力学》,2006.1,114~116
[2]王志玲,张印杰,丰土根编著,《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及抗剪强度,2002
[3]卢肇钧等编著,膨胀力在非饱和土强度理论中的应用,《岩土工程学报》,2007 ,19 (5)
[4]Fredlund D G等著,陈仲颐等译.非饱和土土力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56~305
[5]钱家欢,殷宗泽 . 土工原理与计算. 第2 版.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06.216 ~218
[6]黄文熙. 土的工程性质.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2013.148 ~161
[7]殷宗泽. 土体的沉降与固结.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39~42
[8]陈正汉. 非饱和土固结的混合物理论――数学模型、试验研究、边值问题 西安:陕西机械学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