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火针配合推拿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火针配合推拿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观察火针配合推拿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火针配合推拿治疗23例前斜角肌综合征患者。结果 19例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痊愈);4例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显效)。本组治疗次数3~12d。结论 火针配合推拿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疗效显著,见效快,疗效稳定,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火针;推拿;前斜角肌综合症

前斜角肌综合症是由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于前斜角肌,使该肌肉发生水肿、增生、痉挛等变化,从而使穿行于其间的臂丛及锁骨下动静脉受到卡压,出现颈肩部疼痛麻木时有上肢放射感,偶有幻肢发凉、运动障碍等临床表现。笔者2013年2月~2014年1月,运用火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继发于笔从神经受刺激而引发的前斜角肌肥大、痉挛所致本病患者23例,效果良好,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3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17例;年龄在21~42岁,病程2个月~3年;左侧9例,右侧14例;其中有外伤史着5例。

诊断标准:临床表现:颈部肌肉僵硬,患侧颈肌酸痛,前臂与手指麻木, 握力减退,上举患肢时症状可缓解,下拉患肢时症状加重。压迫血管时可见患者发凉、苍白等;体格检查:触诊前斜角肌肌腹发现该肌痉挛、肥厚、局部压痛并向患肢放射;斜角肌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呈阳性。X线检查: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其余无明显异常。

1.2方法 ①推拿治疗 患者端坐,暴露颈部及患肢,同时令患者面转向患侧, 头略后仰。先于患侧颈部行揉、按、滚等放松手法治疗10min,尤其注重前斜角肌起止点处;同时点按患侧天鼎、缺盆、肩井穴各2min,患者可感受到麻胀感向手指放射,此时,局部痉挛肌肉得到缓解;然后用大拇指顺着前斜角肌的肌腹反复做快速弹拨,同时弹拨胸锁乳突肌并使头部配合向健侧活动,以患者感觉酸胀稍有疼痛为度,时间5~8min;然后顺着患肢点按肩隅、肩、肩外俞、曲池、外光、合谷各穴,每穴5min,并抖搓患肢;最后,医者用右(左)肘托着患者下领,手掌扶其耳后部, 左(右)手托其后脑, 将其提拉牵引, 来回旋转5次。推拿1次/d,6次为1个疗程。②火针治疗:推拿结束后,患者休息10min后,行火针治疗。患者取坐位, 暴露颈部及患肢。针刺方法: 先以毫针针刺患侧天鼎、缺盆。皮肤常规消毒,取1.5寸30mm华佗针灸针,直刺天鼎、缺盆( 切勿过深),行平补平泻手法,使针感放射至患肢肢或手指, 留针10 min后取针。然后取患侧肩外俞、曲池、合谷三穴,皮肤常规消毒后,将三棱火针予以烧针消毒后,采用缓刺法刺刺入,而后出针。治疗结束后,嘱患者当日针孔勿接触水,防止感染;如果针眼处有瘙痒感,嘱其勿搔抓。火针治疗隔天1次,3次为1个疗程。火针配合推拿治疗12d后观察临床治疗效果。

2结果

19例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痊愈);4例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显效)。本组治疗次数3~12d。

3典型病例

秦某,女,39岁,职员,2013年7月21日就诊,前几日因提重物导致右侧颈部疼痛、麻木伴右上肢放射感,后又感受风寒,上述症状加重,疼痛严重时,影响睡眠。检查:前斜角肌肌腹明显压痛, 并有肌痉挛,右锁骨上窝肿胀,斜角肌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X线检查无异常。诊断为右前斜角肌综合征。用上述方法治疗1 次后,患者即感轻松,肌肉痉挛解除,疼痛减轻,后再治疗6次该病即愈,随访6个月未复发。

4讨论

前斜角肌综合症同前、中斜角肌关系最为密切[1],前、中斜角肌起自C2-6颈椎横突后结节, 其肌纤维斜向前下方, 止于第1 肋骨的内上缘和斜角肌结节。并在止点处,形成一个裂隙,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在此裂隙走行。在临床上引起前斜角肌综合征的病因有很多,如外伤、劳损、不正当姿势的牵拉或受寒等刺激,诱发该肌发生无菌性炎症、痉挛、肥大、变性等病理变化,从而压迫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静脉,从而出现神经及动、经脉受卡压症状。中医上,该症属于痹症的范畴,当患者颈部长期劳损时,局部易感受风寒湿等邪气,痹阻经脉, 阻滞气血。治疗宜散寒除湿、通经活络、调和气血。

本病的治疗关键在于解除前斜角肌痉挛,通过推拿手法,可使前斜角肌及其周围肌肉放松,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 从而达到改善或消除了局部无菌性炎症引起的痉挛的目的。根据就近取穴的原则,天鼎穴为手阳明经穴, 其深层为前斜角肌的起点,其经起于食指桡侧端, 循行于上肢外侧的前缘, 上走肩,入缺盆;缺盆为足阳明胃经穴, 在锁骨上窝中央, 其解剖位置下方有颈横动脉, 布有锁骨上神经中支,深层正当臂丛的锁骨上部。毫针针刺天鼎穴可使针感沿经脉下传至手指, 针刺缺盆可促使局部血液循环,使经脉得以疏通, 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火针具有针和灸的双重作用[2],既有针的刺激又有温热刺激,阳明经多气多血,火针针刺曲池、合谷等穴位,一方面它能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鼓舞正气,正气充盛,则使寒邪不可侵犯机体;另一方面火针且有引气和发散之功,可使寒邪外散,从而达到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的目的。同时,无论是毫针还是火针,都可以起到针刺镇痛、促进炎性物质吸收,从而解除病痛的作用。

笔者采用火针配合推拿的保守治疗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使部分患者免除了选择手术治疗的风险与痛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易红兵,刘薇薇,王泽林.手法治疗颈源性前斜角肌综合症25例分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5(14):14-15.

[2]李辉,丁海涛,吴建敏,史榕荇.毫针、火针结合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疼痛影响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