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韵在筝乐中的体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故又被人们称为“古筝”。筝的音域宽广、音色亮丽、表现力极其丰富,既能拨动江南水乡的娇柔妩媚,又能奏响北国大漠的苍莽悲壮。故古人曾用“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座客满j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的生动诗句描绘筝达到的令人神驰的境界。而韵是中国音乐独特之美的体现之一。
关键词:韵;筝乐;技法
一、韵
汉语字音中的元音或元音加收尾音,即声母以外的部分,称韵母,包括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悦耳动听且节奏分明的声音;诗词歌赋中的一些句子最后一字用韵腹、韵尾相近或相同的字押韵,从而达到音调和谐的效果;风度、情趣。
韵白――戏曲中句子整齐押韵的道白。
韵调――声韵和吐字腔调。
韵律――平仄和押韵规范。
韵事――风雅的事,旧时多指文人名士吟诗作画等活动。
韵书――我国古代按韵编排的字书,现存的韵书大都先分平、上、去、入四声,再分韵部。
韵文――讲究韵律的文学体裁,用韵律格式写成的文章。
韵语――字句押韵的语言。
韵致――风度韵味;情致。
二、韵与乐
韵的使用非常广泛,书有书韵,画有画韵,诗有诗韵,竹有竹韵,梅有梅韵,奇石亦有其韵,人之有韵更是众所周知。至于艺术表演领域,戏有戏韵,舞有舞韵,当然乐也有乐韵。
中国人重韵。在文学上,韵有两个含义:一是声音相同称为韵;二是音外之音称为韵。韵用在绘画上比较迟,大约到魏晋以后才有韵的概念,那时在绘画上讲气韵,对后世影响很大。音乐、文学、绘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书画艺术强调的浓淡、轻重、拓润、晰连,与音乐艺术讲究抑扬顿挫,轻重徐疾息息相通,国画所说的气韵,“阴阳刚柔,皆一气之变化……谢赫的所谓气,已如前述,实指的是表现在作品中的阳刚之美,而所谓韵,则实指的是表现在作品中的阴柔之美。”器乐演奏中我们常常提及的穿云裂石,强而不燥,弱而不虚,也是如此意味。
技巧高度发展以后归入平淡,也就是把复杂归入简单,“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家思想渗入美学,上升到审美的最高境界,也就是韵。艺术本身表现人的精神,不是追求技巧与表现,而是进一步超表现,由巧求拙,最终求于道。这与西方音乐有所不同,西方音乐讲整齐、壮美,力求层次感,他们不太强调韵单旋律的韵味。
现在很多人只懂局部艺术,例如绘画、音乐……各懂一行,故而讲不清韵的含义。神韵深入多种的文化裁体,凡文字、语言、诗歌、戏曲、美术、音乐、风俗、礼仪、宗教……无不渗透了韵的神髓。所以,韵亦是一个大文化的概念,它在多种文化裁体中显示出包容一切的魅力,气功入静时,追求“松、沉、静、远”的境界,是一种韵;参禅时自我感觉的四大皆空也是一种韵,书画讲究气墨韵,诗歌讲诗韵,文学讲神韵……总之,中国的文化艺术以韵取胜已成为普遍规律。所以一首乐曲要入味儿,要出神韵,除了经过练习掌握基本功与技巧以外,就要在韵上下工夫,由于韵存在于各种艺术样式之中,所以我们有必要熟悉多种艺术,多听、多唱,从传统戏曲、民间音乐中吸取韵味。久而久之,经过熏陶,融会贯通,可入幻化之境,至此神妙毕出,意态飞动,韵趣自成。
三、韵与筝
中国器乐演奏的韵味,具体落实到每一件乐器,要求不外乎四个字:音韵俱佳,音即音色、音质;韵即韵趣、韵味。音色指声音色彩的明亮、暗淡;音质指声音质感的轻重、刚柔。音色、音质的定位是乐器的本质所在,也是演奏乐器的根本,很难想象没有一副好嗓子能唱好歌,同理没有良好的音色也难以奏好乐器。过去人们通常以音色明亮来界定乐器的音色,其实并不确切。笛、筝音色够明亮的,但是光有明亮度显然不够,如果是亮而浮躁,亮而尖,没有内在的东西,反而成为弊病。扬琴也很明亮,如果竹法运用不当,声音燥烈,也不美,功力深厚的人弹琵琶声音实在,入木三分,没有功力或功力不够的人出手音浮而散。器乐的声音应当有松、圆、润、透的性质,松是符合自然的声音;圆是圆通而不尖利;润是沉润而不干哑;透是通透而不闭塞,古人以“声如贯珠”喻意人声的甜美,以“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喻意琵琶声音的圆润。
古筝是一件古老的中国传统乐器,以五声音阶来定弦(现代筝曲也有特殊调式的音阶排列),其左手的技法如颤、按、揉、滑等技巧形成了独特的“以韵补声”(筝界把定弦音看作正声,正声以外的音视为韵,正声不足则以韵补之,此所谓“以韵补声”)的特点,显现出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感染力。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产生“韵味”的几种左手技法。
1.颤――又称“吟”,指左手在琴码的左侧10―16厘米处作上下轻轻的颤动。分轻颤音和重颤音。
2.按――指有控制的下按,以获取高于弦位音的音高。
3.揉――是上、下滑音相结合的按弦法,按弦频率通常是由慢渐快。
4.滑――分三种滑音。⑴上滑音:右手弹弦后,左手在码子的左侧将该音按五声音阶(或指定的音高)向上方音按滑至所需音高。⑵下滑音:左手先把音按到所需的音高,右手把音弹出后再把音放回原音。⑶回滑音:与揉音相似,不同的是只滑一次。
左手技法的不同使用可以成为区分南北流派以及各传统流派的重要标识。比如在河南流派中,重颤音的使用就比较广泛,而在南方的一些流派中轻揉就比较常用;而滑音,在山东筝派中上滑音的使用就比下滑音要多,而且速度较定时滑音要稍快,像陕西筝派中下滑音的悲音哭腔又是其一大特色;对于按音来说,南方流派的一般柔和舒缓,北方流派的就比较急促爽快。
总体而言,要想演奏出各地方流派筝曲的神韵,就必须掌握好左手技法的核心及其各种变化。通过对古筝左手技术的追求是表现古筝音乐乃至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的最为重要的内容,秉承“以韵补声”的传统演奏技巧,轻忽左手音韵的表现,等于丧失筝乐的灵魂。
参考文献:
[1]新华汉语词典.1188-1189页
[2]徐复观.《中国文化精神》154页
[3]韩建勇.《古筝音乐之“韵”探微》
[4]林玲.《中国音乐学院校外考级通用教材》
[5]周耘.《古筝音乐》指导教师:李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