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谈中考数学备考工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谈中考数学备考工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中考是完成九义教育后的合格初中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它是学生学习生涯中初中的结束、高中的开始,也是学生人生的第二在转折点;中考是当前检查初中教育教学效果、评价学生学业成绩、为高一级学校录取新生提供依据的有效方法,所以中考准备工作对学生来说相当重要,知识准备、身体准备、心理准备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中考成绩。

【关键词】中考备考;知识准备;身体准备;心理准备

中考是完成九义教育后的合格初中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它是当前检查初中教育教学效果、评价学生学业成绩、为高一级学校录取新生提供依据的有效方法。下面就中考数学备考问题略谈浅见。

1.知识准备

1.1 狠抓基础、完善结构、形成体系。观察近几年来中考数学试题按“易:中:难=6::3:1”的命题赋分思路,120分的考题中有72分左右在于考查学生对“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掌握情况,这就决定了“三基”是中考备考复习的主要内容和首要任务。

在进行初中数学总复习时,“统编教材是最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决定了课本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我们要注意对课本中全部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梳理和串联,复习的前阶段要让学生先熟读教材,能做到将各章节的内容熟记于胸,同时尽量把各章节的相关内容串联起来;在熟读教材的过程中,让考生多运用发散思维,思索一下本章的知识点能够和其它章节的哪些知识点联系起来,并作出记录或定下记号。这样之后,学生对课本知识就形成了两个体系,一个是编者安排的编写体系,另一个是考生经过第二次排列组合形成的体系,考生在考试时就可以充分运用这两个相关联的知识体系,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最佳发挥。

在“知识准备”的过程中,还必须注意下面两点:第一,要注意查漏补缺,让每个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补缺记录”,让学生准确地掌握每个数学概念、性质、公理、定理、公式、法则等,使基础知识更扎实;第二,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集合思想、统计思想等)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配方、换元、消元、待定系数、构建数学模型等)的功用,这些都是学生到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中考数学要考查的主要内容。

1.2 注重对学生进行探索性、开放性试题的适当训练,同时不忽视能力的培养。课改要求学生“学会学习”,要求“教师要教给学生终身学习的本领”;因此。近几年的中考数学命题已逐步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这不仅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也符合时展的要求,符合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近年来在各地的中考数学课题中,探索性、开放性的试题大量涌现。

1.3 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应用的培养训练。我们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运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近年来,在各地的中考数学试题中逐步加强了应用意识的考查,应用题的个数逐年增加,占分比例增大,题型多种多样;综观试题,其主要特点是:①结合教材,联系实际,贴近生活;②常涉及到几何、三角、方程、函数、统计等重点知识。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或中考复习时都要增强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的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身体准备

学生在迎接中考的日子里,常连夜苦读,用脑较多,有的学生可能会出现体质疲弱、甚至生病等现象,考生如带病考试甚至因病无法参考,不管平时复习得怎么好,结果都将会令人遗憾。因此,在临近中考时,教师应格外注意每位考生的身体健康情况,力求让每位考生均能以健康的体质进入考场。

3.心理准备

每年中考,都有不少学生在进入考场后心跳加快,手足颤抖,情绪紧张,不能及时正常答题;这种情况一般要持续近20分钟(有的甚至达半个多小时)后才慢慢平静下来,白白了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考前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训练,必须让他们克服“患得患失”的心理,让考生能以一种正常的心态参加中考,只有这样,学生的各种能力才能最佳发挥。

除上述之外,在中考数学复习备考中不有以下四点亦不容忽视:第一,常言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所谓“知己”就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制定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复习计划和奋斗目标,然后逐步努力实现并尽力稳步提高;第二,要设法提高学生对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第三,教学中要转变“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教学观念,应当设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多渠道地创设各种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第四,认真分析、领会每年市教育局下发的“数学科中考考试说明”,了解中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并以此指导中考数学备考工作

参考文献

[1] 《全国教育科研论文暨教案选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 《广西教育》 广西教育杂志社

[3] 《河池教育》河池教育杂志社

收稿日期:2012-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