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艺术起源与设计起源与人性本质的关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艺术起源与设计起源与人性本质的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艺术起源与设计起源一直是艺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对于一个做艺术研究或设计研究的人来说,这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人之所以够能区别于别的物种在艺术、设计层面有所发展,必然有其独特且极其重要的特性存在,本文试从人性本质的角度,从根本上来探讨这一问题的答案。

关键词:艺术;设计;起源;本能

关于艺术的起源问题一直被学术界称为“斯芬克斯之谜”,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人类早期的历史和艺术方面的知识所知甚少。而设计作为一个在近现代才提出的新兴词汇,对于它的起源问题,更没有一个共同的解释。事实上,艺术和设计之间既存在区别,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关于它们的起源,又具有很大的关联性,我们并没有办法确切知道第一件被设计出来的艺术品是什么,更不知道它的设计缘由和初衷。人类可以自豪地宣称对设计的专属性,而动物中没有这样一个概念,其在人的本能、人性的本质中是存在着独特性的。而正是这些专属特性造就了人类这样一个独特的种族,以及艺术和设计的万年传承。

1 艺术和设计的关系

首先,(艺术)设计是一个非常大的范围,它很少单独存在。它是工程学、社会学、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美学等学科的一个交叉。它包括:第一,现代建筑设计、室内与环境设计;第二,产品设计(工业设计);第三,视觉传达设计;第四,广告设计;第五,织品与服装设计。以上分类来源于李砚祖教授的《艺术设计概论》,由于此书是2009年之前编写的,我认为现在应该再加上关于网络、UI这一类的设计分类。

简单一点说,设计从意识萌芽阶段到形成明确的专业领域为止一直都是作为服务功能而存在的。不管在哪个时代,它都紧密依附于人类的生活需求。它服务于人类的衣食住行,服务于政治宣传,服务于工业生产,服务于商品销售,是人类生产环节的一部分。

艺术则是个人主观的表达,是个人对万物看法的表达方式。艺术以人作为出发点,它不迁就于他物,属于个人的造诣追求;它的创作者应该不必考虑需求方,也不必考虑市场,只忠于自己――这就是灵魂和精神的产物。从原则上来讲,它与商业的关系应该是先有了它,然后恰好有人愿意为此付钱,而不是本末倒置。

尽管艺术和设计存在这些少量的区别,但其实他们是同源的。人类历史的存在就伴随着人类艺术史,早期人类的各种艺术实践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产、生活需要,而这正是当时对于设计最为关键的定义。当时并有设计这一词,所以可以暂时认为,艺术和设计是同源的。(以下不作特殊说明,艺术起源等同于设计起源。)

2 艺术起源和设计起源与人性本质的关系

在说到关于艺术起源和设计起源时,我们不得不跟动物进行比较,同样属于上帝的宠儿,却只有人类拥有称得上设计的东西,会思考并尝试制作出工具,会研究并发明新的事物。就像壁虎的本能是具有强大的恢复能力,蜘蛛的本能是懂得织网进行捕食,而人类必然有其本质上的特殊性使他们能够拥有如此多的精神空间,以及流传百世的艺术和设计工艺。

1876年,恩格斯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类的科学理论,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人类从动物状态中脱离出来的根本原因是劳动,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是劳动,并把能够制造工具的人称作“完全形成的人”。

那么第一件工具是为什么被制作出来?古人类是如何产生设计这样具有跨时代的想法的?我们之所以要探讨这些,是因为这些才是设计产生的根本原因,即本质所在。

首先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远古的时候,每一个物种都会有口渴的时候,而人(姑且暂称为人,以区别其他动物)或动物基本上都会去寻找附近的水源,但是人在饮完了水后会激发他进一步的思考――既然每次口渴了都要到这里喝水,那为什么不在自己的居住地储存点水资源。如是这样的思考模式造就了设计产生的可能性,按照当今的说法,这是科学研究的第一个步骤:提出问题。而只有这样一个步骤最为关键,因为它激发了古人类的思考,这种主动思考又进一步促使他们解决这一问题,最终通过模仿,他们会发现那种存在凹面的叶子可以盛水,进而他们会把一些大的叶子刻意地卷成更为深陷的凹面来盛水。而这样一个简单的装置,就是早期工具的雏形。人类思考的方式也是不断进化的,从最开始的这种简单的思维模式开始,随之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如盛水的叶子容易漏水并损坏等等。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充分体现人类不同其他动物的最为关键的本质特性,我尝试借用马克思主义学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这种人类主动思考的特性――主^能动性。

马克思对于这个词汇是这样描述的: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或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二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在实践的基础上使二者统一起来,即表现出人区别于物的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使人们产生主动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而思考正是工艺设计或艺术创作的重要环节,可以说没有主观能动性便不会有设计的产生,也不会有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甚至说一个不存在主观能动性的物种,还是否能够称之为人类都有待商榷。

而在主观能动性中,主观又是这个复合词汇的核心。马克思曾经以“蜜蜂”与“建筑师”作比较,蜜蜂虽然能够像人类一样构建精致得如“工艺品”的巢穴,但这只是一种在长期适应活动中形成的本能,即动物只具有能动性而只有人类才具有主观能动性。

但如果人类仅有主观能动性,那么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工具可能并不具有审美价值和设计感,设计或艺术这个词汇可能就不会存在了,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制作工艺,而非设计工艺。一定有什么驱使着人类的积极地发挥着这种主观能动性,从而促成艺术上的百花齐放。

远古时代,人类以氏族为单位进行群聚生活,而这种群聚生活则是文化孕育和传承的关键。在生物界中,最高等的类群是灵长目动物,它们大多是社会性动物,其生活和迁徙都是成群结队进行的,人类作为此中佼佼者当然也会不例外。当然,群聚现象并不是灵长类动物的专利,蚂蚁、蜜蜂等也都是群聚而居的。但是,人类及部分灵长类群体具有另外一项独特的本能,即特殊性本能。群聚类生物群大多都有一个作为团队首领的人物存在,但蚂蚁、蜜蜂的首领我们称之为蚁后、蜂后,那是因为他们仅仅因为生物的本能和不同的分工,蚁后、蜂后作为首领最为主要的作用就是繁衍后代。而人类及部分灵长类动物则不同,他们的首领不是作为繁衍后代而存在,而是作为保护整个氏族(部落)以及管理者的身份存在。虽然同一个种族的面貌大体相近,但生物特殊性的本能使他们在群体中更愿意突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于是他们会将捕猎而来的猛兽的獠牙、骨头之类的装饰物放在自己的身上,脖子则是第一会想到的地方。在当时生物链中,由于天生的体质问题,人类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强壮的飞禽走兽成为了远古人类崇拜的目标,而通过将少有的捕猎得到的这些饰品(由于最早的母系社会,没有狩猎的工具,女子在生产中起主要作用,所以偶尔捕猎到的动物少之又少)作为装饰,以此来展现自己身份的不同,或嘉奖氏族中具有突出贡献的成员。

而这就是早期装饰艺术的雏形,因为人类的特殊性的本能,使他们会主动地去寻找不同的饰物去突显自己特别的身份地位。而这一特性一直到今天也是依然存在的,商品、材质的多样性正是为了满足不同时期、不同阶级的人的不同的特殊性,可以说特殊性满足了人类自我价值的实现,也造就了文化艺术设计的多样性。

而最后一点,其实在上文中略有提及,就是人类的模仿能力。人类对于事物的创造并不是无中生有的,必然是发现现象再究其根本的过程。而艺术创造同样如此,人类将碗做成凹面,模仿动物花纹在自己的身上纹身,那都是有迹可循的。就像如今出生一段时间后的婴儿,父母会教他们说“爸爸”“妈妈”,而随着婴儿发声系统的成形,加上长此以往地听到这个单词,便会模仿发声,因为模仿是人类的天性、本能。再加上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模仿便成为了一项很关键的能力。人类仿照鸡蛋,加上主观能动性制作出了薄壳结构的建筑物;人类仿照鸟类,加上主观能动性发明了飞机……

人类的这三个本能或者说是特性,即人类的主观能动本能、人类的特殊性本能以及人类的模仿本能,促使了艺术设计的产生和发展。再加上人类的传承性(因研究的是艺术设计起源而非发展和传承,所以并不作为第四个本能),使得艺术设计能够不断地发展并传承下去,并随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而不断壮大,可以说艺术设计的发展史也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艺术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设计推动了人类物质基础和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

3 结语

西方更习惯称莫里斯之前的设计为工艺美术(Industrial Arts),即艺术。那之后,设计(Design)这个词才被提出和应用。但事实上,早期的艺术更像是设计,因为它是以人类生产、生活为服务目标,到后来艺术开始为政府、宗教服务,而从文艺复兴开始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的自我发展和个性宣扬为中心,而到后来的达_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那完全就是个性的展示。

但论及起源时,我们大可不必分而论之,就像在当今这个时代,艺术与设计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艺术设计产生的根本原因(即人类三个本能),因为这是本质,不管时代怎样发展,无论是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工业时代,还是互联网时代,艺术设计都是从人类这三个本能中产生的。社会经济不断在发展,人类文明不断在进步,但对于当今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来说,无论是艺术还是设计都需要紧跟甚至引领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刘一.论设计起源与艺术起源的关系[J].现代装饰(理论),2012(12).

[2] 张白露.艺术起源学说辨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

[3] 邓小龙.浅析艺术起源的观点以及劳动对其的影响[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01).

[4] 臧勇,钱珏,占必传.设计与艺术的本源思考[J].艺术评论,2012(07).

[5]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设计史论丛书(第2版)[J].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6] 尹足邦.设计学概论(第2版)[J].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7] 张白露.艺术起源学说辨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