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原城市群做实悬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原城市群做实悬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业内人士指出,特定经济区的发展,离不开以中心城市或城市群为核心的增长极带动。中心城市群的规模实力、发展状况和辐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区的范围和水平。

河南社科院院长喻新安对《财经》记者如此诠释中原城市群与中原经济区的关系:中原城市群与中原经济区是核心与腹地的关系,中原城市群作为核心区和增长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可以说,构建中原经济区,中原城市群是基石。

一体化“内忧”

“2003年出台的《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建设城市群的战略并划定了中原城市群的边界。

但是,中原城市群最初只是个概念性的东西,究竟如何建设中原城市群?实际上我们并不十分清楚。”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耿明斋对《财经》记者回忆说。

据了解,中原城市群概念提出之初,目标就是做大郑州,并不涉及各城市之间的关系。

“经过酝酿讨论,到2005年初,人们越来越清楚的是,中原城市群涵盖的面积这么大,城市这么多,不可能同步推进,一定要先找一个切入点,于是郑汴一体化的战略就浮出水面。”作为郑汴一体化的首倡者,耿明斋一开始就指出,“除了功能互补的目标和各种对接措施之外,两城市之间的广大区域该如何规划和建设?各区域主体之间如何协调,还是两城市空间上要完全融合在一起?等等,这些是郑汴一体化推进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耿明斋认为,如果还是谁的地盘谁来建,重复建设和相互争夺必定在所难免。

为了解决郑汴一体化所面临的实际问题,“郑汴新区”概念应运而生,有关方面希望借此帮助郑汴两市实现完全融合。

按照官方说法,郑汴新区包含郑州新区和开封新区,总面积2127平方公里,其中,郑州新区面积1840平方公里。郑州新区又包含一直以来备受舆论关注的郑东新区。

构想之外,郑汴一体化推进的现实进程却举步维艰。

“就郑州和开封来讲,各自心态不一样。郑州的目标就是做大郑州,首先考虑郑州市辖区内怎么发展。对一体化和融城不是非常迫切。开封的态度有个变化的过程,最初是非常消极,作为古都,皇城根的意识在开封人思想里扎得很深,一开始提一体化的时候,很不乐意,担心一体化就是郑州兼并开封。”耿明斋回忆说,“开封规划局的一个老局长,还是同济大学的毕业生,他说开封几千年的历史,郑州虽说也是商朝古都,但是立都那会儿满地废墟,严格意义上根本不能算做‘城’。”

后来,开封人认识到郑汴一体化对开封发展的促进作用,但是主动往郑州靠拢的意识还没有。

耿明斋认为,郑汴一体化除了有在基础设施上修建郑开大道等实质性举措,“融城”软件方面的一体化相对比较滞后,“一开始提出的规划方案一项也没实施”,“郑汴新区”还停留在纸上,各方的工作力度都太小。

开封新区招商局局长李巍向《财经》记者介绍说,包括招商引资在内,郑汴新区所辖范围内各项工作的协调对接,主要由郑汴新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小组组长由省长郭庚茂亲自担任。这样能够确保各项政策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而在不少专家看来,郑汴一体化需要从更多领域在省一级层面作战略规划部署。

在8月26日洽谈会期间,特设了郑州都市区建设推介会,继“郑东新区”“郑州新区”“郑汴新区”之后,“郑州都市区”作为新的卖点被隆重推出。这一次,省会郑州选择“独领”。

河南学界人士指出,与其他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相比,省会郑州市人口和经济规模偏小,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较弱,在城市群内的龙头地位不够突出。省会郑州以外,中原城市群大都是三线城市,经济实力不相伯仲。加上中原地区历史上形成的以“逐鹿”“纷争”为主要特征的文化底蕴,至今仍产生着潜在的影响,中原城市群合作精神和协同意识亟须进一步加强。

表现在产业布局上,就是各城市出于争取更多发展机会的考虑,往往不加选择地发展多种产业,从而出现产业的主导方向不够明确、支柱产业多而不强等问题。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刘福垣指出,中原城市群9个城市中,8个城市将食品加工业、7个城市将煤炭产业、6个城市将铝加工业作为支柱产业,而且这些工业的发展导向大多为低水平的加工。各城市工业职能的低水平同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城市产业间的横向联系,制约了城市产业协作体系的发展。

除了城市之间产业布局的合理分工,中原城市群还面临城市内部区域产业的合理布局。

参加郑州都市区建设推介会的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董黎明对《财经》记者指出,郑州都市区规划中有一个宜居教育新城和与之相邻的航空城。教育新城的特点是需要有安静良好的环境。航空城是个产业园区,有物流运输包括飞机的起降,“这里面怎么做到避免相互干扰,区域间布局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城市群“外患”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宏观背景下,城市之间的竞争已不再仅仅表现为单个城市的竞争,而是越来越体现为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或大都市圈的竞争。

为此,在落实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时,中部省份纷纷将重点放在打造城市群上,竞相把各自的城市群作为实现崛起的“龙头”,中部地区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群和太原城市圈间的争斗从未停止。

同为中部地区体量较大的城市群中的“领头羊”,武汉与郑州近年来一直在暗暗地较劲,都想成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2010年,湖北省GDP增速14.8%,在中部六省位列第一,省会武汉更是日益显现出强大的工业实力以及辐射和整合能力。

2009年12月,国务院批准武汉东湖高新区为国家第二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不少湖北当地人士看来,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指向明确,优惠明显,比起“两型”社会政策来对区域经济拉动更为直接。

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中国社科院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耀对《财经》记者表示,在中部省会城市中,武汉有光谷产业,长沙有国防科技大学,合肥有中国科技大学,若要论排名,这三者可分列前三。而郑州在科技创新方面始终不突出,相对处于劣势。

相比郑汴一体化推进的坎坷,长株潭融城在很多方面已迈出实质性步伐。据长沙市长张剑飞对《财经》记者介绍,长株潭地区在交通、通信、环保执法等方面都实现了一体化。成立长株潭领导协调委员会,成员均由现任政府要员兼任;举办大规模的国际学术研讨会,邀约顶级城建专家为长株潭建设“指点迷津”;创办三地同步发行的《长株潭报》,这些都从不同层面反映了长株潭强大的融城力度。

坊间传言,在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审批竞争中,武汉和长沙同时入围,唯一落榜的就是郑州。

2005年,郑州曾以河南省重点打造的“郑东新区”申报新特区,但遭到一些专家学者的质疑。随后,河南又探索“郑汉特区”(郑州和武汉联合申请特区),但仍未成功。在争夺第四批新特区时,河南拿出“郑汴一体化”作为筹码,结果还是落败。

2010年8月,国家发改委的《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中部地区城市群在重大改革领域先行先试,赋予中部地区六大城市群在一体化进程中充分的“操作空间”。

时隔一年,安徽就在行政区划调整上挥出大手笔,拆分地级巢湖市做大省会合肥,推动中心城市战略;同时将合肥芜湖马鞍山正式连在一起,充分发挥三者在钢铁汽车家电产业上的互补优势。

分析人士指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皖江城市带作为城市群本身都有国家政策的帽子,武汉长株潭同时获批“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皖江城市带则被冠以全国第一个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争抢沿海产业转移中占尽先机。反观中原城市群,至今都没有具体的试验区或示范区的名头,失分不少。

“远忧”之外,中原城市群还面临“近虑”:临近的鲁南和苏北城市群都既有资源优势,又有港口和临海临港产业集群的优势。

此外,由苏鲁豫皖四省20个成员市组成的淮海经济区也在进行区域发展规划编制的有关工作,并在国家发改委正式立项,目标同样瞄准“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城市整合去“拉郎配”

中原经济区大局已定,中原城市群涵盖的城市也从原有的9个中心城市扩展到河南18个地级市及周边省份部分城市。

疑问也由此而来:郑州等中心城市能不能辐射到那些太过偏远的地区?

不少专家指出,中原经济区规划似乎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一些与河南联系向来紧密的周边省份的城市,如没有与湖北武汉、陕西渭南等地区建立联系。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栋生对《财经》记者表示,“这些地方经济联系很紧密,官民都走得很近。”据悉,官方说法是因为“这些市已经进入国家其他经济区规划,为保持区域发展政策一致性,不再纳入中原经济区范围”。

这种人为“圈定”城市群范围的做法也招来了行政干预色彩过浓的质疑。“中原城市群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相比,还不是很成熟,没有一个很强劲的内核来整合整个区域的资源,先不说对外辐射全国,首先一定要与周边地区有稳定长期的经济联系后,才谈得上在真正意义上支撑一个经济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区域经济专家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云中对《财经》记者分析说,国际上几大著名的城市群或城市带,如五大湖地区、洛杉矶城市群、东京城市群等之所以成为城市群,应该首先看到市场本身的作用。

抛开政府之间是否有协调机制或者规划不谈,这些城市群中城市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包括商品流向、劳动力市场对接、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等。这些要素是任何一个城市群存在的基础,没有这些东西,谈城市群就没太大意义。

在分析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时,长沙市长张剑飞认为,在城市发展的外延和边界扩张过程中,经济一体化是必然的趋势。

但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个漫长的过程,“而我们所说的经济一体化,不一定是行政区划的一体化,而是产业和公共服务的一体化。而经济的力量会自然衍生出地域分工”。张剑飞对《财经》记者说。

“像伦敦大城市周边有很多小城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也有类似的协调机构和规划委员会,包括大的市议会,比如伦敦和周围的小城市组成伦敦大议会,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展开表决。但是这个机构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刘云中由此认为,建立一套“市场”层面以外的城市群行政管理体制,其实是很难的,应该是由城市之间自行协商,政府需要做的就是把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等做好。

其实即使在中国,城市自行协作办事的例子近年来亦不罕见。

据业内人士介绍,山东省聊城地区因没有铁路历来缺煤少电,该地距邻省河北邯郸至馆陶的地方铁路只有“咫尺之遥”,但由于地区分割等原因长期无法“沾光”。

后来由聊城地区与邯郸地方铁路处两方投资,并争取国家横联贷款300万元,一条68公里长的地方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第一条跨省的地方铁路,为鲁西经济发展增加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