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简析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牛奶化学分析上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简析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牛奶化学分析上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近红外光分析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如今其在牛奶制品化学分析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快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牛奶化学分析应用的研究,促进其在乳品生产检测中的高效应用。本文首先分析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原理,并具体探讨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牛奶化学分析中的应用,最后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牛奶化学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牛奶 化学分析 应用

中图分类号:TS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258-01

近红外光具体指波长在780-2526nm范围内的电磁波,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则是光谱测量技术同化学计量学的有机结合。近红外光分析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在食品行业中应用于调味品、酒制品、肉类等成分鉴别以及真伪鉴别,近年来其在牛奶制品化学分析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分析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牛奶及其制品分析检测中的应用,实施对牛奶及其制品的质量安全控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原理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近几十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高新分析技术之一。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并逐渐拓展到食品、农业、石化等多个领域,近红外光谱是分子振动光谱倍频与合频吸收光谱,主要为X-H键吸收。由于不同基团(例如苯环,甲基等)所生成的光谱在吸收峰的强度以及位置上有差异性,结合朗伯-比耳吸收定律,光谱特征将锁着样品成分含量的变化而变化。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体有以下几个优点:传输性能良好,近红外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性能较好,能够实现对生产工艺流程的在线检测;检测手段无损。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检测不对样品产生损伤,特别是在活体检测上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分析速度快捷。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不用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对于样品的测量通常在1分钟之内可以完成,其分析速度较快,效率较高;绿色环保。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检测中不对环境产生污染,因而其也被称作绿色检测技术。

二、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牛奶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牛奶是由多种物质所组成的混合物,其具体包括真溶液、胶体悬乳液、高分子溶液以及乳浊液等。而牛奶成分中蛋白质分子、脂肪等对于近红外光有着吸收作用,因而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牛奶化学分析测定中能够得到良好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牛奶制品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在线检测与离线检测两个方面。在线检测是指借助光纤探头直接在生产线中对样品进行检测;离线检测指用红外反射仪对样品杯或者试管中的样品实施全反射检测。其具体应用包括定性分析牛奶及其制品的产地来源与品种,以及定量分析牛奶及其制品的微生物与理化指标等。

1.在线检测

牛奶生产过程中,因出厂产品一致化的要求,通常需要保证原料成分含量的一致性,而现实生产当中不能使生产停止来满足在线检测。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则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在线检测中,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牛奶成分中的蛋白、乳糖、脂肪、蔗糖以及水分进行测量,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可广泛应用与鲜奶成品生产以及奶粉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并且如今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也已经拓展到了牛奶中病菌数以及牛奶体细胞数测定方面。吴静珠等提出了建立包括不同种类奶粉样品集中的脂肪、乳糖、蛋白等的红外模型,并采取全谱分析结合模型优化的方法,简化了近红外技术在奶粉定量分析的步骤。刘蓉(2005)通过最小半球体积法以及半数重采样法来对牛奶成分近红外光谱实施奇异点剔除实验,这两种算法的有效结合有着快速简单的特征,能够适应牛奶成分等的在线检测,可大大提升分析模型的精度与稳定性。朱俊平(2003)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法构建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检测儿童高钙奶粉蛋白、乳糖、脂肪的测定模型。其近红外法测定结果与标准法测定结果相一致。但总体来看,目前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牛奶及其制品在线检测中的应用尚停留在实验室的阶段,要真正实现牛奶及其制品生产的在线检测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2.离线检测

营养成分检测。牛奶制品营养成分检测主要是指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牛奶中的蛋白质、乳糖、脂肪等营养成分进行快速定量的分析。联邦德国的R.T.Carl早在1991年就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以及偏最小二乘法分析牛奶中的脂肪含量,结果也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分析牛奶中脂肪含量是非常可行的。

掺假物质鉴别。牛奶制品中有许多掺假物质,例如植物蛋白、植脂末、乳清粉乃至三聚氰胺等。奶制品掺假成分检测主要依赖传统方法,而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也能够起到有效作用。韩东海(2006)具体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来鉴别纯牛奶中的还原奶,结合判别分析方法构建起还原奶鉴别模型,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构建起原料奶的ph值以及酸度预测模型,具体误差

致病菌分析。李守军(2007)对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牛奶中致病菌方法进行了分析。具体采用最小二乘法、余弦相似度聚类等方法建立利用近红外光谱检测原料乳大肠杆菌、总菌落数的模型,结果表明能够在50分钟内完成,可有效预测原料乳大肠杆菌以及总菌数。

三、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展望

我国的奶制品质量水准在食品市场中一直备受关注,牛奶产品的质量也一直是弱项,例如我国奶粉产品质量与西方国家有着巨大差距。究其原因,在于生产监控以及原材料质量控制上的差距。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有着准确、快速、便捷等特性,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这项技术在牛奶及其制品中的应用,则能够更有效地实施对牛奶制品的质量监控。其对于提升生产质量控制,降低生产成本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目前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牛奶分析检测中的应用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牛奶为多分散体系,由于测量条件以及测量方法等诸多因素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率有待提升,因而需要开发专用的数学模型以及相关配件来提升检测精确度;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关键因素在构建准确的校正模型,因而需要进行多种建模方法的对比来获取最优化的模型;此外,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虽然分析成本较低,但其仪器本身较为昂贵,对于我国一些牛奶加工企业、牛奶养殖场所以及牛奶收购站而言,缺乏经济实力与生产规模。因而需要开发出更简便,价格更低的近红外仪器,拓展其在牛奶检测中的应用范围。

结束语

总而言之,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有着简便、快速、绿色等特征,随着我国乳制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对于乳制品质量的关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我国乳品市场质量安全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新形势下,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快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牛奶化学分析应用的研究,促进其在乳品生产检测中的高效应用,从而提升我国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 邹强.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奶酪品质评价中的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10.

[2] 李河.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在液态食品上应用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3,06.

[3] 张永权.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应用进展[J].安徽医药,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