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时期中国手风琴发展状况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时期中国手风琴发展状况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论述了中国手风琴艺术在新时期的发展概况,分析了其发展因素,并对中国手风琴事业如何更加科学、持续地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手风琴 新时期 分析 未来发展

引 言

手风琴在我国的发展,被手风琴业界的人士分为传入期(1899年―1949年)、普及期(1949年―1966年)、“”期(1966年―1979年)、新时期(1979―至今)。此前已有一些同仁对中国手风琴发展做了综述,对手风琴的历史理论研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些理论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如今21世纪已经过去九年了,中国手风琴艺术开始努力走出低谷,展现出一派逐渐复苏的景象,令人欣喜。从1979年改革开放至今的三十年,是中国文艺发展新时期的三十年。本文分析了这一时期手风琴艺术经历高潮、低谷和逐渐复苏三个发展阶段的各种因素,并对中国手风琴事业的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发展概况

(一)乐曲创作

这一时期的手风琴创作开始从太多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也不满足于以前的“民歌加和声”、“主题加变奏”的创作思维了,中国手风琴音乐的创作开始有了自己“个性化”的发展。为推动中国手风琴作品的产生,我国举办了几次中国手风琴作品评比活动:

1989年10月,在中国手风琴学会举办的首届中国手风琴作品评奖中,《天女散花》等作品获得了优秀创作奖;《时光畅想曲》等作品获得优秀改编奖。

2003年中国音协手风琴学会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比赛落下帷幕。此次赛事分为手风琴独奏曲、手风琴室内乐、手风琴与乐队三个单元,涌现出一批好的作品,如《随想曲》作者:李唯、杨春红;《叙事曲》作者:陈楠;《可爱的一朵玫瑰花》(为手风琴、大提琴而作)作者:姚恒璐。

2006年上海之春手风琴艺术节中,中国手风琴新作品组获奖情况如下:优秀作品奖有《境之景》王亦杰曲、《西兰卡普幻想曲》熊承敏曲、《惊蛰》原曲,张新化改编;作品奖有《魔幻世纪》胡晓欧曲、《情赋苗岭》殷琪曲、《酒狂》毛竹曲。

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上的变化也可以从几次手风琴作品比赛中看出来。第一届作品比赛中,大多数作品还是独奏曲,而且一部分作品还是改编自民族民间音乐。到了第二届时,已将比赛分为手风琴独奏曲、手风琴室内乐、手风琴与乐队三个单元,这也说明了这时的手风琴作品创作正在向多种形式发展,手风琴室内乐被重视起来。

(二)理论研究

由于手风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快速发展,其理论研究也随之被重视起来。尤其近几年,手风琴人士都想找到新世纪里中国手风琴艺术发展的更好出路,越来越注重手风琴发展状况、演奏技法、教学等方面的分析与研究。这些研究包括:

由李未明主编的中国第一本手风琴学术刊物《手风琴园地》发表了许多研究教学演奏理论方面的文章。1988年1月又由“学会”创办了中国第一份手风琴学术报纸――《中国手风琴报》,主编李遇秋,副主编闪源昌、李未明。报刊的出现为交流全国手风琴信息,促进手风琴艺术的繁荣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三)教育

1976年国家恢复高考后,音乐院校的大学和附中相继开始恢复招生,90年代后期,这几所音乐学院又先后设立了硕士研究生学位,形成了从初中到研究生十三年一贯制的教学结构体系,成为全国手风琴教学的核心。同时,各地原有的艺术院校、师范院校和个别综合大学的音乐院(系)以及许多地市一级的师范专科学校和艺术学校也都开设了手风琴专业。

1984年,天津音乐学院在国内率先开设了自由低音手风琴教学;90年代初又率先引进了双系统键钮自由低音手风琴。2007年7月正式成立“手风琴键盘系”,设手风琴、双排键电子琴两个专业。

2003年,上海音乐学院开始设立手风琴专业。

2004年,中央音乐学院设立手风琴专业,执教的是留德青年手风琴演奏家曹晓青。

如今我国专业手风琴教育取得了非常好的成就,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国际大赛上获奖,演奏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说明我国专业艺术院校的手风琴教育得到加强,整体实力得到提高。

(四)乐器制造

1985年天津音乐学院协同天津乐器厂开始试制185贝司自由低音手风琴,并开始学习演奏。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手风琴发展繁荣,手风琴制造厂也随之发展势头强劲。2002年“键钮式手风琴学术研讨会”带动了手风琴制造业的又一次启动和突破。“天音乐器有限公司”研制了B系统的键钮琴,而后又不断改进,在不断完善其产品质量的同时,又推出从8B-120B的系列键钮式手风琴产品。

二、发展状况各因素分析

20世纪90年代末,手风琴逐渐失去了过去的辉煌,创作的作品少、学琴的人更少,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21世纪初的这几年,中国手风琴界人士做出各种努力,希望将手风琴事业再次推向辉煌。中国手风琴艺术在新时期之所以历经三个发展阶段,这与各阶段的发展因素有关。

(一)繁盛时期发展的有利因素

1.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使我们有能力出国学习和交流,学习更多国际一流的演奏技巧、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理论知识。我们也有条件请国际专家来国内做学术交流、开讲座和音乐会,让国内的同行和广大的手风琴爱好者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2.国家政策的鼓励是其发展的社会基础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1979年2月全国艺术教育会议的召开,为中国的音乐发展带来了空前的生机。这种情况下,我国的手风琴艺术的创作、演奏才有了新的局面,有了作曲者、演奏者自己的“个性”发挥。因此,这一时期的手风琴音乐的创作达到一个高峰。

3.拥有广大的群众基础

上海百乐手风琴厂1988年生产手风琴53000台,国内原最大的手风琴厂之一的鹦鹉手风琴厂1997年年产手风琴45000台,这两个数字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手风琴当时受人追捧的情形。所以,手风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蓬勃发展与之广大的群众基础是分不开的。

(二)走向低谷的原因

1.文艺的多元化发展,使人们在精神需求上有更多的选择

近年来,网络的发展使世界信息共享,各种“快餐文化”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人们精神的需求已有太多的选择余地,作为人们印象中“革命歌曲伴奏乐器”的手风琴在这时显然已不适合大众的口味了。

2.新作品较少

1989年10月,首届中国手风琴作品评比和2003年第二届中国手风琴作品评比之间相隔了十几年,从这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我国手风琴作品的缺少。在以往的手风琴作品创作中,作者也大多是手风琴演奏者,他们虽有演奏的实践作为基础,却还是不能和专业作曲家相提并论。中国手风琴作品不仅少,而且缺少专业作曲家的介入。

3.教育遭遇“瓶颈”

在高师院校中,手风琴已变成选修课程,这就使学琴的人变少了,高师手风琴教育的现状是没有突出“师范性”,教学模式一味地模仿专业艺术院校,学生的“教育能力”没有被重视,造成他们走上教学岗位后,对教学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当今可持续发展所拥有的条件

1.信息快捷、交流方便

科技的进步使得我们的通讯变得前所未有的快捷,信息传输有了网络的支持,通过多种传媒工具,我们可以互相学习、交流、掌握一手资料,而且还可以与国际接轨,了解国际乐坛动态。这也使我们能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要努力的方向、有助于中国手风琴事业更好的发展。

2.作品创作被重视

近些年来,中国手风琴界认识到,作品是推动演奏发展的动力,于是通过作品创作比赛、研讨会、音乐节等方式征集了一批优秀的多种形式、体裁的手风琴作品,而且专业作曲家或作曲专业的学生都加入了进来。这些优秀作品的创作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手风琴事业发展的希望。

3.乐器制造跟上发展步伐

近些年,我国的手风琴生产厂家已成功研制出“自由低音”等系列琴,我们已不再需要单一地从国外进口高档琴了,他们的努力为我国手风琴艺术的发展做了有力的后盾。当我们第一次看到“自由低音”琴时,中国手风琴制造也就开始探索它的制造了,如今的中国手风琴制造业,已成功生产出各种系列的新琴,让买不起国外几十万名琴的人有了另一种选择。虽然它的音质等方面不能和进口琴相比,但是,我们可以用这些相对较便宜的国产琴来学习“自由低音”、“巴扬”,它们也不再是专业院校的高端乐器,让人觉得无法接触了,这为推广“自由低音”与“巴扬”起到了重要作用。

结 语

中国文艺发展的新时期到现在已有三十年,此间中国手风琴艺术经历了高潮、低谷和逐渐复苏三个阶段。虽然从手风琴的传入一直到现在,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有过很大发展,但主要是由演奏家自己改编创作,只有屈指可数的专业作曲家介入手风琴作品的创作。今后中国的手风琴要想更好地发展,一定要有更多的专业作曲家多创作优秀的曲目才行。在作品的题材、体裁上,可以进行大胆创新;在乐器表现形式方面,可以与多种乐器等进行组合,也可以利用MIDI进行伴奏,这样的组合形式也可以使大众更为喜爱这件乐器,只有让更多的人喜欢它,它的生命力才能越来越旺盛。另外,近来创作的作品大多偏向音域宽广、表现力强的“巴扬”琴,在传统键盘琴领域的新作品几乎无人触及,我们不能因为自由低音手风琴是手风琴发展的方向,就完全忘记了还有很多人在使用传统键盘琴。希望作品的创作能在传统键盘琴上也有所突破。

法国的手风琴流行音乐发展状况值得我们思考,流行音乐也是手风琴的发展方向。在流行音乐领域,手风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台湾一位导演说过:“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他需要的电影。”那么任何一个时代也都有他所需要的音乐。手风琴作品的创作要跟的上时代的步伐,找准方向,才能拥有生命力。

近些年来大家的努力已让我们看到中国手风琴艺术逐渐复苏的迹象,我们有更好的各种条件可以利用、有更多的人在关注、有来自多方面的帮助,希望中国的手风琴事业在21世纪能迎来新的春天,并走向另一个辉煌。

参考文献:

[1] 申波.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发展轨迹[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1,2:(P.25-29)

[2] 高洁.20世纪上半叶中国手风琴艺术的传播[J].黄钟 ,2003,1:(P.53)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