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皮炎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皮炎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观察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皮炎中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16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89例,胶原贴敷料每天1次湿敷,氦氖激光照射每天1次;对照组71例,仅氦氖激光照射每日1次。两组均给予口服依巴斯汀10mg/天,赛庚啶片2mg/次,3次/天。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76%和66.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1,P<0.05)。结论: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皮炎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关键词]胶原;面部皮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75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7-1127-02

Clinical efficacy of collagen posted dressing in treatment of facial dermatitis

HUA Wei, MI Xin-ling,LI Fan, YAN Xia

(Department ofDermatology,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Karamayi, Karamayi 834000,Xinjiang,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posted collagen dressing in the treatment of facial dermatitis. Methods 160 patients with facial dermatiti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ll patients applied cyproheptadine Take three doses a day and Ebastine once a day.The treatment group 89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helium neon laser once a day. In addition treated with Collagen posted dressing once a day.The control group 71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helium neon laser once a day. The follow-up was 2 weeks from the end of the treatment. The clinical response to therapy and adverse effects were recorded.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was 88.76%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effective rate was 66.20%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comparison in two group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χ2=12.01,P<0.05).Conclusion Collagen posted dressing in treatment of facial dermatitis is effective, safe and suggest new therapeutic opportunities for treating this disease

Key words: Collagen; facial dermatitis;efficacy

面部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因其病因难以确定,复发常见。治疗方法多样,效果不一。2010年9月~2011年3月,笔者科室采用抗组胺药物联合胶原贴敷料(商品名:创福康,广州创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外敷治疗面部皮炎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诊断标准[1]:①面部皮炎:为发生于面部的皮炎,排除其他疾病如痤疮、酒渣鼻、单纯疱疹、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单纯光敏感引起的面部受累者;②接触性皮炎:按照教科书,接触性皮炎通过病史和临床表现诊断,包括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和刺激性接触性皮炎;③季节性面部皮炎:面部皮炎病程超过2年,为季节性发作,排除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④原因不明的面部皮炎:为不能归于接触性皮炎和季节性面部皮炎的其他面部皮炎。

1.2 排除标准[2]:①就诊前1周内外用或口服皮质激素类药物者;②患有其他或影响观察面部皮肤病者,如银屑病、严重痤疮等;③对外用胶原蛋白类制品有过敏史者和对异种蛋白外用敏感者;④不能按要求完成治疗方案者;⑤患有严重的心、肝、肾或严重的系统性疾病者。

1.3 一般资料: 160例患者均为我科2010年9月~2011年3月诊治病例。治疗组89例,其中男6例,女83例,年龄17~62岁,平均36.3岁,病程5天~2年;对照组71例,其中男4例,女67例,年龄18~59岁,平均37.1岁,病程3天~2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严重程度上均具有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依巴斯汀片,10mg/天, 赛庚啶片2mg/次,3次/天。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使用胶原贴敷料每天1次湿敷面部,30min/次,敷后氦氖激光面部皮损照射治疗15min,1次/天;对照组仅给予氦氖激光面部皮损照射治疗15min,1次/天。治疗期间观察两组临床不良反应,2周后观察治疗效果。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分析。

2 疗效判定标准[2]

根据皮损主要症状(瘙痒程度)和体征(红斑、丘疹、肿胀),临床按4级评分法进行评分,O分=无,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根据疗效指数进行评价。疗效指数=(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痊愈:疗效指数>90%;显效:疗效指数60%~90%;好转:疗效指数20%~59%;无效:疗效指数<20%。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本组总例数×100%,治疗后2周对患者症状和体征进行评分。

3结果

3.1 治疗结果: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20%,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2.01,P<0 05),治疗组在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3.2 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治疗组2例患者,在胶原贴敷料外敷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度刺痒感,但未出现红肿、渗出加重,未予特殊处理,继续治疗逐渐缓解消失。

4讨论

面部皮炎病因复杂,是一种多诱因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炎症,研究表明面部皮炎发病与化妆品接触和其他环境刺激性接触密切相关[3]。临床表现为因表皮屏障功能受损、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内成份渗出、皮肤局部免疫功能下降,造成的皮肤损害。其病理变化多是表层出现细胞间水肿及细胞内水肿,其浅层有毛细血管扩张,水肿及单核细胞浸润。目前,治疗方法多样,但以外用激素治疗为主,病情易反复,且在医患者间沟通不充分时,患者盲目追求短期疗效,反复使用可继发激素依赖性皮炎,为临床治疗带来困难。

胶原贴敷料是由胶原蛋白溶液与无纺棉结合制成的敷料,其主要作用原理是为皮肤提供一个湿润、营养的环境,胶原蛋白其分子量约为30万,含亲水性的天然保湿因子,而且三螺旋结构能强劲锁住水分,让皮肤时刻保持湿润、水嫩的状态。活性胶原蛋白对皮肤的渗透性强,可透过角质层与皮肤上皮细胞结合,参与和改善皮肤细胞的代谢,使皮肤中的胶原蛋白活性加强。能够保持角质层水分及纤维结构的完整性,改善皮肤细胞生存环境和促进皮肤组织的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达到滋润皮肤的目的。活性胶原蛋白能直接渗入肌肤底层,且与周围组织的亲和性好,可协助细胞制造成胶原蛋白,促进皮肤细胞正常生长。此外,胶原蛋白具有引导上皮细胞迁入缺损区的能力,诱导产生趋化因子如血小板生长因子和纤维连接蛋白等,对细胞的生长有趋化作用,对细胞的分化、运动、化学趋向性、结缔组织的修复等均起重要作用,从而改善表皮细胞微环境和促进皮肤组织新陈代谢,达到消炎和更新肌肤的作用[4]。

胶原敷料采用微酸环境(pH=4.5~5.5),对皮肤有柔和的刺激作用,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皮肤代谢和毛发生长,使皮肤保持弱酸性,从而抑制面部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保护皮肤的健康。因此,在使用时可出现周围微痒的情况,无需特殊处理。

通过本研究观察发现,治疗组89例面部皮炎患者,接受胶原贴敷料在短时间内改善了患者面部皮肤干燥、紧绷和刺痒感,从而使患者减少搔抓刺激,辅以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改善面部皮肤血液循环,增进细胞膜通透性,促进组织代谢,在胶原贴敷料治疗后照射,进一步促进面部组织细胞对胶原蛋白的吸收利用,同时与胶原蛋白协同增强抗炎效果,提高局部皮肤免疫机能。同时,在治疗接触性皮炎,皮损以糜烂、渗出、红肿为主要表现时,可起到快速干燥减少渗出、促进创面干燥、减轻红肿的治疗效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提示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皮炎安全性高、疗效好、起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文慧,李邻峰,路雪艳,等. 面部皮炎的病因及加重因素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27(7):568-571.

[2]陈文静.胶原贴敷料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面部过敏性皮肤病65例临床观察[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23(6):353-355.

[3]李林峰,郭 静,王 晶. 环境接触性因素在面部皮炎发病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5,18(6):334-335.

[4]鲁元刚,伍津津.胶原在皮肤组织工程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3, 52(5):609-611.

[收稿日期]2011-03-20 [修回日期]2011-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