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张宝全 中年拾起少时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张宝全 中年拾起少时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精神产品的潜在市场空间一直在持续增长,也许5年以后,甚至不到5年,地产的利会很薄,文化产业会很庞大,甚至两者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完全可能换位。”

张宝全的博客里可以看到这样一段文字:“不久前,法国‘国宝级’的演员诺瓦雷去世。73岁的老演员,留下了上百个鲜活的角色。但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对他最深的印象和记忆,一定是《天堂影院》里那个放电影的老人。

“《天堂影院》的故事很简单:小镇上惟一的一家影院,让小男孩深深地着迷。在放电影老人的鼓励下,他离开小镇,去追寻一个电影梦,最终成为著名导演。而‘天堂影院’,正是他人生梦开始的地方。”

北京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是有名的地产大亨,人到中年的他却像片中的小男孩一样,重新拾起人生的另一个梦想,向艺术领域进军。

重拾起梦想

在北京,地产商人谈论文化的热情似乎从未衰减。在这个艺术家扎堆的古老城市,房地产商人纷纷把“卖点”锁定在文化上,举办艺术展览、请名人做形象代言人、搞文化沙龙……

张宝全就是其中的一个,从最初搞文化艺术到经商,再到今天更大手笔地搞文化艺术,这个循环式的轨迹对张宝全来说只是重拾起年轻时的梦想。张宝全说,较早的时候他给自己的定位是做一名画家;后来搞文学,想当个作家;再后来从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时,发觉一切都被金钱所制约,就开始下海,想的就是先挣钱后干事。

“买了房,有了车,然后人们需要什么呢?”这是张宝全一直思考的问题。张宝全说,“精神产品的潜在市场空间一直在持续增长,也许5年以后,甚至不到5年,地产的利会很薄,文化产业会很庞大,甚至两者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完全可能换位。”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张宝全决定把地产优势向文化优势转移,为未来掘金做准备。

2002年,张宝全斥资4000万在北京打造了今日美术馆,介入文化产业,应该算是他本来面目的回归。但当被媒体追问搞这么大一个美术馆,能否盈利的问题时,张宝全这样说:“我想本来我就不应该是商人。搞美术馆的出发点并不完全为挣钱。”美术馆成立后,张宝全策划主持的一系列现代艺术展览,如“彩墨江山”、“流行书风”大展等等,在社会上和业界引起极大的反响。2004年底今日美术馆由张子康先生接任馆长,但今日美术馆还一直致力于积极参与并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前进和发展,力求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民营美术馆的生存发展之路。

商人&艺术家

了解张宝全的人都说他是一个艺术与商业的结合体,是一个将艺术家的灵感与商人的智慧完美结合起来的成功商人,他是一个不懈追求艺术的狂热者。在张宝全的书房里,书架上的书多是关于诗词歌赋、哲学文史方面的,一张大桌子上摆满了文房四宝,完全是个文人的书房。

喜欢“玩弄”文字,他出版有报告文学集《强兵强将》、中篇小说集《啊,哈雷》、《火祭》、影视剧《第一百首歌》。而他的书法造诣在地产圈内也广为业界人士知晓。作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高才生,他对做导演也非常热衷。

地产商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家、导演等等这些风马牛不相干的称呼都跑到了张宝全一个人身上,看上去又那么贴切。

一边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一边又是一个艺术家,这似乎是对矛盾的身份特征,但张宝全却认为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他说,对艺术家来说,他们有艺术层面的精神生活,但他们同样要面临生存问题,同样会以各种形式将他们的艺术转化为物质,其实他们也是在履行商人角色。同样,现代社会对商人的文化内涵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而,商人的形态也在多元化。比如房地产行业,所涉及的建筑本身就是一种商品,但同时也是一种艺术,这两重属性决定了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做到一个商人的同时,还必须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在张宝全眼里,艺术永远有着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