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影片《忠犬八公》中体现的生态意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影片《忠犬八公》中体现的生态意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电影《忠犬八公》讲述了一只叫“八公”的小狗与男主人之间的感情故事。“八公”是日本秋田犬品种,它的忠诚程度让它得到了男主人帕克教授的青睐,但是突如其来的遭遇让帕克英年早逝,从此“八公”便一直守候在帕克下班经过的火车站门口等待着主人的到来,一直到死。电影中对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人的主观意识与动物情感世界构成了这部电影的“生态环境”,呈现出亮丽的电影风景线。本文从这种“生态环境”中总结出人与动物之间产生的生态意识,为我们解读电影故事,产生心灵悸动做好准备。

[关键词] 《忠犬八公》;生态意识;优美环境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SGH13288)和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项目编号:12ZX04)阶段性成果。

电影塑造了两个伟大的角色――帕克教授和八公,导演通过让两者之间产生浓厚的感情,让人与动物之间强烈的情感色彩在这个小镇上尽情发挥,显示出更加和谐有力的故事节奏感。我们利用这些电影因素,寻找人、动物在这个社会中的生态关系,探析电影与生态理念、和谐环境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塑造更加和谐优美的社会环境,为我们的现实生活增添亮丽光彩。

一、电影《忠犬八公》简介

帕克教授在一所高等学校教音乐,他每天都要乘坐火车上下班,一天夜里,他在火车站捡到了一只日本秋田犬品种的小狗,小狗非常可爱,帕克很想收留它,并为它取名为“八公”,但是由于妻子的反对,帕克不得不多次找寻小狗的主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帕克与八公之间产生了深厚的“友谊”,两者之间的惺惺相惜让妻子不得不放弃了原来的想法,决定让小狗留在家里。

八公终于长大了,它很依赖自己的男主人,上班时跟随他一起到火车站,下班时也不忘准时去迎接主人。这样的情景让小镇上的人尤为感动,他们经历了风风雨雨,八公依然坚守在接送主人的“岗位”上,但是好景不长,帕克教授突然在课堂上发病休克并死亡,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原本美好的家庭陷入悲剧当中。帕克走了,妻子搬去了别的地方,只有帕克的女儿与丈夫在这个小镇上生活。但是八公断定帕克会下午5点准时出现在火车站门口,于是它再次等候在那里,固守着自己的“岗位”不动摇。它被帕克的女儿带走多次,但总是又从家中跑回到火车站,帕克的女儿最终放开了八公,八公从此在火车站一呆就是十几年。这期间它还上了新闻,受到好心人的多次帮助,但是它并没有因为这些而改变自己的做法。一年又一年,繁花盛开、绿树成荫的景象与秋风萧瑟、枯木寒枝的景致变换了许多次,八公每天准时到达火车站门口,它的身姿俨然成了小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岁月的流逝让八公垂垂老矣,一个寒冬的夜里,它趴在车站门口的大树底下,幻想着自己与帕克的美好时光,终于坚持不住悄然离世了。

二、八公的忠诚“训练”

电影中,帕克教授在领养小狗八公之后就想用小球来训练它,但是他发现八公根本不是那种受控制的动物,当得知八公是一种日本的高级犬类品种的时候,他对八公有了新的认识,他不再强迫其做任何事。但是帕克教授的善良行为让八公在潜意识中与其形成了一种亲密情感,这里突出表现了“仁爱大于强迫”的精神,“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不破坏它的天性”,正是这个故事的一种精神写照,让人与动物之间有了清晰的认识,尊重彼此,敬爱彼此。

于是,没有表现出来的训练手段化作了心灵深处最美妙的情感,这种情感使帕克与八公不断接近彼此,两者在潜意识中愿意时刻与对方在一起,电影中无形的“训练”开始了。因为帕克从不约束八公,所以八公觉得生活在他身边很幸福,于是就更愿意与之接近。这是一种健康的生态意识的流露表现,当人类与非人类和谐相处,他们之间没有竞争与战斗,人与动物将自己内在的情感进行交流,明白了双方的意图与生活原则,产生更加平等性、协调性的生态精神,弱化了人对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的破坏意识,提升了人的“仁爱”意识程度,这样,就取代了人的“涸泽而渔”的无限破坏的思想与行为,使人生存于一种生态平衡的环境当中,并始终不动摇自己的思路,让自己在和平对待非人类生物的时候实现了自己的生存价值。当人类这样做的时候,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也会这样对待人类,八公对帕克的忠诚正好说明了这一“反作用力”的影响。所以这种条件反射是在无形的“训练”之中形成的,对八公的训练的成功完全是靠心底的召唤来实现的,而不是靠帕克教授的强迫与物质的待遇来实现的,这种忠诚态度更加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因为它是在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指导下形成的,没有夹杂一星半点的“污染物”,它不但处在外界的生态平衡的环境当中,而且也是心灵之抚慰、精神之升华换来的回报,是二者之间友谊长存的一种灵魂象征。

二者之间的感情越深刻,就越希望时刻见到对方,八公非常依赖帕克,主人上班之后,八公惟一的乐趣就是在等待中回忆着与主人之间的欢乐气氛,帕克也在教学课堂上挂念着八公,于是两者每天都在下午5点于火车站相见。男主人公死去之后,八公仍未放弃这一习惯,它被“训练”出来的忠诚态度没有随时间推移而变淡,尽管在这期间也有其他小狗对八公“示好”,但是它并没有为这只漂亮的小狗所吸引,因为它的心已经被帕克占据了,它根本没有时间去做其他事情。当八公“离家出走”之后,它为了能及时地看到主人归来,干脆住在火车底下,没有暖和的大房子,夜里得不到任何人的关爱,但是它还是倔强地在这里待下去,祈求着主人能早日回来。但是帕克已经死了,他永远也回不来了,电影也正是用帕克的肉体之消亡来衬托其精神之永存,他的灵魂永远与八公的精神在一起,当生态意识上升到精神层面时,我们不用过多的语言就能明白彼此单纯美好的心境,接近死亡的八公眼前出现了帕克终于走过来的景象,它扑过去与他亲热,最后它在精神层面上得到了幸福,二者的灵魂在天堂依然会相遇,并相依为命。

三、人与动物和谐关系呈现出的生态意识

当八公刚被领到家里的时候,帕克教授就试图用“捡球”的游戏来训练它的技能,培养它的条件反射的能力,让它成为一只真正忠诚有用的小狗。这期间,八公时刻与帕克在一起,他们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我们从中看到了两者之间是使用一种感情来处理任何事情的,帕克教授并没有因为小狗的笨拙而用残忍的手段对待它,和谐的关系夹杂着热烈的情感油然而生,这种温暖的情愫充满了电影的前半部分,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感情课程。

八公本身就是日本著名的秋田犬品种,从日本古代时期这个品种的狗就被训练成军犬,它们自幼就可以被训练成忠诚的“家臣”,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潜意识中的忠诚精神仍然存在。当八公没有去捡球的时候,帕克并没有责怪它,而是顺势照顾八公的“情绪”,不把八公当成一种动物,而是当做朋友来看待,这样的思路让他与八公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厚。当帕克与自己妻子亲热的时候,八公心中产生了极大的醋意,第二天早上它主动玩起了“捡球”的游戏,期待着帕克对它产生极大的爱慕之情,八公妥协了,帕克受到了极大的感动,八公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这种情境表现出极为深刻的忠良情愫,现代社会中人与动物不能做出让步,正是社会生态意识缺乏的表现,而帕克与八公之间的互相妥协,尊重对方的权力与精神世界之权力,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人类与非人类”的生态意识表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1世纪的世界,处于一种经济发展的新时代中,破坏生态环境,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关系也产生了极大的矛盾,人类经常将身边的动物看做一种“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工具,甚至没有了利用价值之后就会将其残忍地杀害,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处处都能看到人对动物的残忍迫害之景象,即使是在家庭中的小宠物,许多主人也会对其下狠手,令人发指的殴打小动物现象屡见不鲜,几乎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这种趋势已经破坏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观念,是人类道德沦丧的一种表现。电影中表现出来的是另一番景象,故事中的男主人公与小狗之间的关系极其密切,这就是说,“在现代生态意识的指导下,人类把非人类生命当成与之平等的个体重新认识,并用解读人类行为的模式解读它们,认为它们与人类有着类似的情感体验”。八公每天都送帕克教授上班,接帕克教授下班,并形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二者之间的情感强烈而浓重,八公身上呈现出来的忠诚态度让它赢得了帕克的信赖,这些行为正好解释了以上对“生态意识”观念的诠释。在注重生态环境,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今天,“生态意识”中人与动物的平等性和协调性是值得我们在生活中去学习与借鉴的。

这部电影的拍摄成本并不高,但是影片内容非常感人,它讲述了一个完整的“人与动物真实情感流露”的故事,李察・基尔完美地演绎了帕克教授这一角色,他也非常喜欢小动物,并与之相处融洽。我们应该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身边的小动物,乃至其他的世间生物,让社会中人与非人类产生密切的联系,用这样的观念取代“谋求暴利,肆意破坏”的行为,让世间充满爱,让生态意识融入每个人心中,用“仁爱”的态度对待每件事,我们的社会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四、结 语

本文从帕克教授与其爱犬八公之间和谐的“友谊”关系说起,主要对八公身上表现出来的忠诚态度与坚守岗位不动摇的坚毅精神进行了分析,发现人与动物相处过程中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将这种态度带到社会中的每个细节里,让这种伟大的情感传递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中去,用爱的力量取代破坏的观念。这样伟大的生态意识充满了整部电影,导演、编剧、演员用生动的电影艺术刻画了一段动人的传奇故事,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官效果,为电影加分不少,也赢得了观众的心。我们为电影塑造的动人场景落泪,被八公的精神深深打动,心中燃起爱怜之情。我们被电影中体现出来的生态意识震撼,魅力的思想净化了我们的心灵,那种无限感动的情绪在观众观影结束之后仍然溢于言表,这就体现出电影的教化作用,因为它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 姚静.守候忠诚――评影片《忠犬八公》[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07).

[2] 陆正取,刘夏青.论电影中视角选择的陌生化效果――以《忠犬八公》的动物视角为例[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01).

[3] 张少华.电影艺术的美的建构――《忠犬八公的故事》观后感[J].美与时代(下),2010(07).

[4] 吴珊.《忠犬八公的故事》:文化趋同还是民族个性[J].电影文学,2010(18).

[5] 仵欣欣.电影《忠犬八公》中的生态意识[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12).

[6] 张玉荣.自在自然的“遗忘”――生态危机根源的哲学探析[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

[7] 戚海茹.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环境哲学思想及其意义[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 黄存良(1977― ),男,山东菏泽人,高等教育学硕士,陕西理工学院讲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