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学生答完问题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效的评价,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思考探究的话题,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因此,在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的表扬更要注意细节和过程;在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如果难以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纠正,就可以采取延迟判断,集体讨论的方法,更可以把学生的错误答案积累成有用的教学资源。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评价答案 表扬 纠正 有效反馈
学习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提出:在评价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既要注重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反思问题的能力的评价,还要注重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既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与水平的评价,又要注重与他人合作交流能力的评价。
在新课改逐步深入课堂的今天,在语文教学中,已经很少会出现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讽刺挖苦的情况了。如何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效的评价,仍然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思考探究的话题,我根据教学实践体会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学生回答正确时
1.表扬要表扬细节。
课堂上,当某个学生朗读课文比较好时,我们都会用类似的语言夸奖:“你读得真好!”“你读得很有感情!”可是这个学生读得好在哪里,体现了什么感情?思考的惰性和急于进行教学的心态就会阻止我们进行细致的思考。学生听多了类似的话就无法从教师的“表扬”中获得激励,取得进步。
在生活中,我们都能从类似“你的新围巾的颜色真好看”中获得比“你今天真好看”的表扬更大的乐趣。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也是教师的重要目标之一,而针对学生答案的细节进行表扬就是达到此目的的重要手段。有一次,在进行《项链》学习时,一位同学在我分析人物性格之前对玛蒂尔德进行了性格概括,她指出玛蒂尔德身上有虚荣的一面,可是也有值得同情的一面。我的第一反应是表扬学生分析问题全面,可是这样的评价恐怕在座的每个学生都能做出,一个没有期待感的笼统评价未必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于是在表扬了学生的思考全面后,我把重点放在了该生对人性的关注,表扬她能对他人苦难寄予同情的善良品德,因为她有这样的品德才看出她有完整的人性。我想,这样的评价可能会让学生收获更多的东西。课堂上,学生答案中的回答角度、表达技巧、情感关注等细节都是我们可以抓住进行表扬的素材,应敏锐地发现并且付诸语言、行为。
2.表扬要注重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答案往往并不是特别精彩,但是也能在其思考过程中看出诸多亮点,教师不应该轻易放过这些细节,在合适的时机对学生进行表扬。比如学生思考的速度,学生努力的程度,学生回答的勇气都是可以抓住的亮点。相比于小学生,高职学生更希望得到表扬是自己的努力得到重视和肯定,而不是一概而论的“你真棒!”。在传统的评价中,老师只关注问答的结论而不注重对思维过程的评价。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问答的结论,而且应该引导学生表述自己得出这一结论的思维过程,然后针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做出积极性的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思维过程的重视,有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还可以让学生体会思索的乐趣。
习惯性的不假思索的表扬往往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比如班长积极举手主动要求上台演示,做全对了,老师说:“真了不起,不愧是班长。”班长也许上课再也不敢积极举手了。他害怕自己做错了,有愧于班长这个称号。可见,纯粹地为表扬而表扬,没有艺术性的表扬,说不定还会得到适得其反的结果。
二、当学生回答错误时
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应当指出其错误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可是在一堂语文课中,不是每个答案都是非黑即白,一目了然的,我们经常会不可避免地要解决一些难以评价的学生答案。
1.学会延迟判断,集体讨论。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提出一个发散性的问题之后,学生根据问题做出各种各样的回答。有的回答符合我们的意图,和教学目标相一致。有的回答偏离教学目标,是我们没有料到的;或超乎学生的认识能力;或本节课没有条件解决。尤其是在导入阶段,遇到与教学目标不一致的回答,常使我们很尴尬。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教师采取回避策略,躲着走,既不问学生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思考,又不与之沟通,交流问题所在;有的教师采用柔性评价,分析的话语指出错误所在及出错的原因,同时肯定正确的部分并予以鼓励:“回答得很有趣,动了脑筋。不过要是按照给定的条件会怎样呢?”“没关系,再好好想想。”“想好了再补充。”都不失为化解尴尬的方法。
教师碰到上述类似尴尬情况,如果不能急中生智的话,那么让自己的思维有个喘息思考的时间是不是会有更好的效果?当然,延迟判断不等于不判断,教师应通过“延迟判断”,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互相评判乃至自言自语中深入思考,也鼓励少数学生把心中的疑问表达出来。
我看到过一个语文教学的例子,一位老师教《花木兰》这篇课文,读完课文后问学生:“大家觉得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有的学生认为花木兰是勇敢的人,有的学生认为她是理智的人,有的学生觉得她是英雄,这些回答在老师那都得到了首肯。可是有一个学生说:“我觉得花木兰是个爱美的人。”这个回答显然超出了老师的估计。也许那位老师察觉到了什么,不过为了完成既定的课堂任务,他选择了快速地转移话题。如果此时那位老师能停下来,敏锐地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来讨论,也许每个学生将会看到一个更人性化的女英雄,也更懂得多角度地欣赏一篇文章。
2.善于整理错误资源。
当代著名哲学家卡尔・R.波普尔说:“人是生物机体,一切生物机体都要犯错误。”每一种错误回答的背后必定有其原因。也许是学生思想开小差,也许是思考的角度错了,也许是知识掌握不牢固,等等。课堂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教师无法在课堂解决,那么不如搜集起来,让自己,让学生在课外继续思考。如果教师在课后重新分析学生当时的错误并且把错误分析作为下堂课的任务,学生就会感到自己的思考得到重视,会更有益于今后的教学。有一次,我把学生在课堂上回答的几个错误答案搜集整理,并在充分的课余时间找到了其错误的证据和解决方法,并在第二堂课上一一进行了分析,还挖掘出了学生的一些思考亮点。学生很诧异自己可能随口一句回答,老师竟然会如此重视,接下来的学习积极性就更高了。
语文这门课博大宽广,而对文本的分析、对语法的掌握又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学生的错误纵然千变万化,我们也都有成熟的理论武器可以解决。教师要做的就是整理好学生所犯的错误典型,为以后的教学积累充分的素材。同时,在学生这些共同的问题背后,我们还能依据他们的回答找到他们各自的思考方法或表达方法的不足,说不定还能找到他们的回答之中前所未见的有趣发现。
错误如果充分合理地加以利用,则学生不仅能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上的变化和成长,而且能体验到人格的尊严、真理的力量和交往的乐趣,能较好地促进认知、能力与情感的发展。因此,教师与学生首先要认识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要尊重、理解、宽容甚至是激励出错的学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让自己的思维结果充分暴露,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错误”这一资源。教学不仅仅是告诉,更需要经历。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本来就应该在不断地探索和交流等活动中进行,而每个人的思维方法可以说是各不相同的,在这样的探索学习过程中,出现偏差和错误都是正常的,所以在课堂中,常常会有学生回答错误或解答错误。对此老师都不应该粗暴地否定或不加理睬,而要勇于、乐于向学生提供充分研究的机会,耐心地听学生讲讲想法,让学生把思考问题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老师因势利导,让学生经过思维的碰撞,自己感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每一次期待老师合理、认真反馈的心愿可能比默写得到满分更为强烈;学生和老师的每一次交流结束时的情绪和得到的反馈是否有效都在一次次地改变着师生间的微妙关系。消极的课堂评价既包括错误的批评,又包括错误的表扬。教师课堂上的评价艺术对学生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一句得体的温暖人心的评语足以令人铭记终生;反之,一句敷衍了事、无关痛痒的评语也足以让人渐渐失去思考的乐趣。我们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了解学生,表扬他们的发展,改变他们的错误,让学生在每一次师生交流之后都得到积极的鼓励。
参考文献:
[1][新加坡]法雷尔.反思课堂交流.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
[2]肖锋.学会教学.浙江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