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传统文化“和”理念对构建和谐基层央行的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传统文化“和”理念对构建和谐基层央行的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它体现了古代哲人对社会秩序、人生境界的最高追求。挖掘传统文化“和”理念的积极因素,探究先哲“和谐管理”的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其以德为先、以人为本、德法并用等观念对当前构建和谐基层央行颇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和”;和谐基层央行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7)05-0009-02

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和的本字为“”,意思是“调谐”,也就是通过对两端的调整而达到和谐。中国古代一直十分崇尚“和”理念,“和”在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晏子说“和则生物,同则不济”,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而“礼之用,和为贵”、“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等则是我国古人对“和”重要性认识的具体表述。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包含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人民银行党委所提出的“构建和谐央行”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顺乎时代潮流的理性选择,是央行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目前,学术界及金融系统专业人士对如何构建和谐央行已有一些精辟和独到的建议,在此笔者试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谈谈“和”理念对构建和谐基层央行的启示

一、“和”是我国历代统治者安邦治国的理想境界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2]“和”强调的是一种协调、顺畅、有序关系,它是对我国几千年安邦治国之道的浓缩提炼,是“大道”,是“至德”,正如《中庸》所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3]“和”也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对社会、对人生的最高追求,范仲淹所阐述的“政通人和”、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无不体现出古人对“和”、“和谐”的向往及渴求。儒家学说强调“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孔子认为通过礼义教化,则“人皆可为尧舜”;东汉刘向则提出了“且教化,所恃以为治也,刑法所以助治也”的主张。到了唐代,唐太宗明确提出“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的治国方略。于是,“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4]逐渐成为我国古代统治者的治理之道。及至后来,历代统治者都主张利用德主刑辅、明刑弼教、礼法互补的模式来管理社会。

二、以德为先、以人为本、德法并用是我国历代统治者实现“和谐管理”的精髓所在

我国古代哲学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儒家、道家、法家为代表的古代哲学思想,蕴含着深奥的“和谐管理”哲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1.以德为先。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5]一个有德之人从政,就像北斗星一样,众人都会围绕团结在他的周围。古代的德无外乎“仁、义、礼、智、信”。“四书”之一的《大学》提出“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论语》中也提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6]他们都认为管理者只有修身立德,才能培养出良好的人格魅力,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下属、领导下属,从而有效地施行管理。

2.以人为本。孔子曰:“仁者爱人”;孟子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荀子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警句;尉缭子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名言。可见古人对“人的作用”是十分重视的。管理者只有充分认识到“人”的重要性,重视对人的管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关心员工、体贴员工、理解员工、包容员工,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促进工作的开展。

3.德法并用。汉代以来,我国历代统治者都以儒家的“仁爱”、“德治”相标榜,但实际上都是外儒内法,德法并用。汉宣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7],也就是要用“王道”对付好人,用“霸道”对付坏人。作为法家集大成者的韩非子融合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明确提出了以“法”为中心,法、势、术三者合一的管理统治方法。“法”指健全的法制,“势”指领导者的的权力,“术”指实施管理的策略和手段。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为秦始皇所赞赏,成为秦统一天下的理论基础,使秦的综合国力跃居战国诸霸之首,而最终完成统一大业。当然法家、特别是后期法家的消极性是显而易见的,它片面的强调“下约民众”,忽视了“上约君主”,对民众严刑峻法,为统治阶级所利用。但是,法家对制度、规则的强调仍然有其积极意义,现代管理理论同样认为,制度是管理的基础,领导者必须依赖良好、健全的制度才能发挥其才能。

三、传统文化“和”理念对构建和谐基层央行的启示

当前,基层央行各项改革都在不断推进。而改革就必然会触动某些方面的利益,就不可避免地会引发新的矛盾。如何化解矛盾,营造和谐管理氛围,传统文化“和”理念对此颇有借鉴意义。

1.树立“和而不同”的领导理念。和,讲的是和谐,指通过对两端的调整而达到和谐,也就是通过调整“过”与“不及”,而达到“中”、达到“和”。但和谐不是无矛盾、无冲突,更不是放弃原则、放弃自我、一味苟同,所以古人说:“和则生物,同则不济”。自然万物各不相同,但它们和谐共处,才能生生不息,这就是“和则生物”;但如果自然界只有一个物种,那怕是最高等的人类,也将是“同则不济”。构建和谐基层央行,领导要树立“和而不同”的理念,求大同、存小异,海纳百川,不仅要允许有不同意见,而且要鼓励下属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因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那些不断提出合理化建议的人才是央行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而那些唯唯诺诺、一味苟同的人则是最值得警惕的小人。

2.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构建和谐基层央行关键是要解决人的管理问题。因为基层央行的各项工作必须由员工来完成,只有员工心理认同、行动积极,才能履行好基层央行的各项职责。一个单位是由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价值观念的个人所组成的,每个人既有不同的个人利益,也有不同的人生需求,相互之间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这是不可避免的。作为管理者应继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协调好人际关系、实现“和而不同”作为构建和谐基层央行的一项重要内容,注重从人性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把科学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制定政策、实施决策、组织管理的过程中要“以人为中心”,充分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员工的利益;在规范员工行为的同时要重视员工的需求,尊重员工的个性,懂得员工的心理,营造“和悦、轻松、亲切”的氛围,尽量为下属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形成团结友爱、互相信任、积极进取的和谐工作关系。

3.夯实“制度管人”的管理基础。“无规矩,不成方圆”。有子曾说过“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8]意思是说礼的作用就是凡事都做到恰到好处,以和为贵。但是有行不通的地方不用一定的制度去加以节制也是不行的。所以在继承“以人为本”传统理念的同时,要正确面对人性的负面及弱点,并从法规制度上对其予以限制。而荀子认为礼之所以必要,就在于它对人的节制、约束作用:“礼起于何也?曰: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养人之欲,给人之求。”因此,礼与规章制度是相辅相成的,二者是“和”的两块基石。对基层央行来说,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用法规制度来规范业务的运作、约束员工的日常行为是基层央行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构建一个和谐、高效、规范、有序运转的基层央行,首先要制定科学实用的规章制度,其次要建立严密的监督机制,再次要严格执行严明的奖惩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各项业务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操作,才能使各项工作的运作走上制度化、程序化和科学化轨道。

4.倡导“仁爱礼让”的传统美德。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9]意思是说用政法来引导、用刑罚来整治,老百姓虽不犯罪,但不会有羞耻之心;如果用道德来教育,用礼教来治理,老百姓就会人心归服了。当前部分基层央行过分迷信“法规至上”,好像只要有了制度,一切问题似乎都会迎刃而解。诚然,加强法规建设、严格制度执行在基层央行的管理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任何制度的执行都是要靠人去完成,正如古人所云“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所以要实现和谐管理,就不能片面地依赖法规制度去管理,还要通过以德管人。要通过读书学习、演讲辩论等有效方式加强员工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用仁爱、诚实、宽厚、正直、礼让这些传统美德来熏陶员工,进一步规范员工的思想行为,增强员工的家庭、社会责任感,实现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的诚实互信、团结协作,使之自愿为实现建设和谐央行、效率央行、团结央行的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6] 《论语・子路》.

[2][8] 《论语・学而》.

[3] 《礼记・中庸》.

[4][9] 《唐律疏议》.

[5] 《论语・为政》.

[7] 《汉书・元帝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