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座城市的社会治理变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座城市的社会治理变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明果村村民郑银富说:“没想到自己养了几十年生猪,会做起民宿,也没想到污水横流的村庄会转型成休闲旅游度假村。”

明果村位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杜泽镇。几十年来,生猪养殖一直是这里大部分村民的致富渠道。一年前,随意走进一个村庄,村头村尾的溪流旁,都能见到当地村民搭建的简易猪舍,因缺少有效的畜禽排泄物处理设备,猪舍里的猪粪猪尿被直接排出猪舍,汇集到附近的溪流中。回忆起对家乡当时的印象,“山清水不秀,到处是黑河,你都不能想象,一到夏天,苍蝇、蚊子乱飞。”郑银富对《小康》记者表示。

像郑银富一样的生猪养殖户,在明果村占总户数的三分之一,在整个杜泽镇则有2000余户。其实,很多村民已经意识到养猪对环境造成了伤害,但这几十年的事业又如何放得下?

2013年底,“五水共治”攻坚战在衢州打响,衢江区政府法治先行,源头治理工作全面铺开,2000多户猪棚顺利拆除或整改,明果村甚至整个杜泽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政府并非不让养猪,而是要求规范养殖,以不危害环境为前提,但郑银富还是选择转换思路,转身经营民宿,他参加民俗经营培训,前往杭州桐庐、湖州安吉考察学习,将生态致富经验带回村庄,而这一切,皆由政府埋单。

类似郑银富这样成功转型的案例不胜枚举,明果村的变化也不过是杜泽镇社会治理的缩影。

法治思维治水

杜泽镇,拥有生猪养殖户近3000家,是衢江区第一生猪养殖大镇。今年年初,杜泽镇按照衢江区要求,积极落实“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工作,全力治水,建设美丽乡村。杜泽镇也借此东风华丽变身。

据统计,杜泽镇2000多户生猪养殖户已顺利关停,近80幢违规建筑顺利拆除,整个过程实现零上访。

“三改一拆”工作难,过程中听到百姓各种怨声再寻常不过,但在杜泽镇,这项工作似乎进行得很是顺利。让人好奇的是,这顺利的背后,镇政府有何妙招?

“法治宣传工作到位、人性化整治、贴心安置、适当补贴、后期帮扶。”杜泽镇党委书记吴利旗为《小康》记者例举了这样几个关键词。他表示,“法治”的作用是让社会和谐,普法教育先行,细致做好法律法规宣传工作,改变百姓思想观念。

“老百姓养猪,致富了,却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一个人的利益损坏了他人的利益,对他人就不公正,这就不和谐。”吴利旗告诉记者,区里司法行政系统中,抽调出部分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行政干警,组建“五水共治”法制宣讲团,开展环境整治法制讲座,大力宣传《水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浙江省节约用水办法》、《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为水环境治理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舆论基础。

为及时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形成“小事不出村”的良好环境,区里镇上专门配生态指导员、村级法律顾问、民情调解员等,引导群众拥护和支持“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工作。

当地镇政府、村里党支部牵头搭建“民情沟通日”平台,实现百姓法律问题在村解决。民情沟通日定期走进百姓家,任何纠纷、法律资讯等问题通过此平台一并解决。

无论是整治猪棚还是拆除违建,当地政府部门始终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范操作,法治宣传为先,并坚决做到位;关心百姓切身利益,给予适当补贴;并做好一户一档案的证据保全工作;坚持公正、公平、公开。

在拆除违章建筑上,杜泽镇人性化的治理思维得以呈现――政府相关部门一起协助百姓拆除,尽量不破坏有用资源,将瓦片、横梁、门窗等保留下来,以便主人再次利用,结束后,还帮助清理废墟。

杜泽镇政府管这叫做“和谐拆”。

后期怎么帮扶?关停养猪职业后,村民可进行多种选择――外出打工、种植菌菇、来料加工、发展民俗……只要百姓愿意,政府给予相应的免单培训和相应扶持。

杜泽镇的法治治水,在细微之处成为衢江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

在衢江区社会矛盾调处中心一楼,设有“法律顾问”定点场所。

据衢江区司法局副局长徐木泉介绍,“一村一顾问”做法自2010年在当地推出,如今已在全区试点推广。2013年,衢江区共有36位律师、29位法律工作者,成为全区271个行政村、3个社区的“法律顾问”。

“法律顾问”在前期就签订好协议,定好各自职责,定好责任行政村,有序为村民提供相应服务。目前,衢江区司法局还制定出台了《衢江区基层法律援助与村法律顾问衔接制度》,进一步推进城乡法律服务一体化,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法律顾问”发挥的强大作用,用一组数据足以证明:今年以来,这些法律顾问协助开展重大疑难纠纷调处35件,提供法律咨询604人次,帮助村民草拟法律文书97件,为村民宣讲法律知识讲座30多场,帮助修订村(社区)规民约、完善村(社区)务民主公开制度55个,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94件,而参与“五水共治”法制宣讲,共有9场次。

“高效治理”样本

“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这是写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话。为贯彻四中全会精神,衢江区政法委提出新要求,要求在全面推进“法制衢江”建设中,真正做到“快学一拍、先行一步、深悟一层”。

“衢江区,甚至衢州市,依法调解浓郁氛围已经形成。”市政法委相关人员表示,衢江努力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大调解”体系,实行调解优先、关口前移,引导人民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鼓励人民群众通过调解、仲裁、诉讼渠道维护合法权益,努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氛围。

以区司法局为例,11月9日,第二届中国(浙江)全面小康论坛在杭州召开,衢江区司法局“九大行业大调解机制”在此次论坛上荣获“浙江省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奖。而在2013年,其全国首创的“监地视频”帮教对接模式也获得同样奖项。

“突出九大行业,整合多方资源,调解社会矛盾”。方建华介绍,九大行业大调解机制,是整合医患、交通事故、国土、劳动、教育、水利、安监、环保、食品安全等九大行业,在衢江区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平台,集中受理和专业调处社会纠纷矛盾的社会治理创新做法。

大调解机制的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成效,百姓有调解需求,原来需要跑各个行业,又总找不到负责调解的部门,在矛盾调解中心,九大行业的问题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专人接待。家庭婚姻纠纷,让家调会展开调解;医疗纠纷找“医调会”;法律法规维权找“警调会”。群众快速对号入座,纠纷问题得以高效率调解。

矛盾调解中心设有三支队伍:法律专家库、专业技术队、组织干部队。三支队伍下设各个小组,组员皆是专业的志愿人员,平时零散在各自岗位上班,但被点到,就前往调解中心开展服务。截至2013年8月数据,九大行业“大调解”运行以来,中心接待群众来电、来访3890人次,共受理矛盾纠纷1713件,调处成功1688件。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成为进一步筑牢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首道防线。

中央党校文史部主任周熙明站在理论角度分析认为,社会治理要正视人性,真正探索“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管理过程”。

而在采访过程中,无论是严格执法的工作推进还是政法部门治理创新,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人性化”。

2012年4月份,64岁的刘世志面对屏幕中四年未见的儿子,不由哽咽。儿子服刑后,思儿心切的刘世志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平时行动已有诸多不便,又该如何去杭州乔司监狱探望儿子?

谈及此事,刘世志的妻子叶玉英对司法部门充满感激。司法局工作人员考虑到两位老人思子心切,专程将他们接到视频帮教中心,通过视频让一家人相会。儿子四年来首次在屏幕里见到父母,泣不成声,决定认真服刑,尽早回家。

“监地视频帮教对接模式”,即将监狱帮教工作前移,在“刑释解教后回原籍帮教”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在监服刑期间通过网络视频开展亲情帮教、政策帮教”的做法。“为实现监管改造与安置帮教‘无缝对接’,为服刑在教人员回归社会、融入社会创造前提基础。”方建华向《小康》记者介绍。

政策宣传、信息传递、亲情感化、职业帮助,这个高墙内外温暖的“感应器”,协助监所提高犯人改造质量,降低刑释解教人员再犯罪率。据介绍,司法局这个全国创新做法,也曾在全国纪念“枫桥经验”50周年大会期间,被作为浙江省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进行重点宣传。

衢江区的种种做法,让治理不再是冷冰冰的政府行政手段,而将“人性”关怀融入其中,形成“善治”之路。而这,正与周熙明“治理要善治,善治基础是‘人性’”的观点相契合。

在衢江区执政者看来,依靠法律和通过司法过程为民带来实惠,才能真正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实现构建幸福衢州的总目标。

党的十四中全会后,衢江区对社会治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衢江区政府接下来探索的,是如何进一步深化提升衢江社会治理水平,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区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和“五个衢江”建设,以及争创衢江绿色发展的新常势,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