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班级管理中的“投射”现象、原因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班级管理中的“投射”现象、原因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班主任或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容易出现各种误区,教学时,班主任或教师主观地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制订教学计划,使学生产生学习压力;在班级建设中,班主任或教师没有根据班级现状对学生提出“理想”的高标准,造成学生对班主任或教师的不理解;在处理师生关系时,不信任学生的心理,造成师生关系激化等。而这些误区的出现都与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或教师的投射心理有关。

“投射”一词最早来源于弗洛伊德对于心理防御机制的命名。所谓投射,就是一种潜意识的自发心理活动,是个人把内在心理内容外射给对象(他人或外物),进而认为这些东西是对象固有属性的过程,即把特性吸纳并内化的过程。被投射的内容往往是个人心灵深层的图式,与主体的生活经历、原型、情结、文化密切相关。投射过程总是在无意识中完成,所以投射者自己并不觉得其为投射。[1]

一、班级管理中的投射现象概述

班级管理中的投射现象,是指班主任或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把自己潜意识的内容转移到学生身上的现象。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类型:一是在教学时,班主任或教师主观地认为学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征,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学术水平判断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而主观地认为学生同样具备这样的思维图式,并据此制订教学计划,传递知识信息。这些教师认为,自己研究了课程标准、教材,制定了教学目标,采取了一定的教学策略、方法来讲授教学内容,学生应该达到规定的要求。[2]二是在班级建设时,班主任或教师将自己的主观期望加到班级学生身上,对学生提出“理想”的班级要求。有些班主任或教师,没有分析班级现状,单纯地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优秀学生”“优秀班级”要求而努力,达到“统一”的“高标准”。三是班主任或教师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3] 每个人身上都有“小人心理”——怀疑他人。每个学校都存在着不信任学生的班主任或教师,他们将自己的这种不信任投射到一些学生身上,这些学生就变成“不值得信任的人”。一旦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班主任或教师首先想到是这些“不值得信任的学生”“学困生”干的,他们的解释常称为“狡辩”。

班主任或教师的这三种投射现象都会产生消极作用,不仅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及其身心健康的发展,也阻碍了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的教学进程和班级建设,对自己的发展也会有不良的影响。

二、投射现象产生的原因

1.投射现象是焦虑的防御机制

面对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而知识最好的代名词就是学历,表现在中学里最明显的就是升学率,这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美国心理学教授弗里德曼认为:“人们有这样一种强烈的倾向,总假设他人与自己是相同的。”即人们在认知他人时,常常假定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于是把自己的特点归属到他人身上。在教学压力和教育指标下,班主任或教师潜意识的这种倾向变得更加强烈,认为自己教导的学生跟自己的认知水平相似,于是乎按照自己的步调来计划教学(这种现象常见于毕业班班主任或教师的身上)。其实是教师潜意识的防御机制发挥了作用:教师面对压力,急于求成,将自己完成甚至超额完成教学任务的欲念加到学生身上,希望学生达到自己的欲念,从而摆脱升学率所带来的压力,减少焦虑。然而这种减少焦虑的防御机制却为自己带来了相反的效果,更为学生带来了学习压力。

2.班主任或教师定势化的思维方式

在教育过程中,一些班主任或教师存在根深蒂固的定势思维: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即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学生的学习是围绕着教师转的。因此,他们自主地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学术水平确定教学内容,制订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对学生实行强制型灌输式教育方式,忽略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尤其是一些新上任的班主任,会对班级建设产生主观“高期望”,按照自我的标准、要求来管理学生,忽略了班级的现状和学生的素质状况。

3.投射其实是教师对学生的不信任

在不良的师生关系中,常会听到这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解释:“这个学生就是喜欢对老师撒谎。”“他是坏学生,他的话不值得相信。”“学生不相信老师,老师能怎么办?”……真的是学生不相信老师吗?其实是班主任或教师自己存在不信任学生的心理,并将这种心理转嫁到学生身上。教师往往对“学困生”“坏学生”存在偏见,不想相信他们,然而又知道自己这种偏见是不对的,于是潜意识“推心置腹”,轻而易举地将自己的不信任学生推卸到学生不相信老师的身上,重新评价自己的不称心的特性,在心理上得到暂时的平衡。

三、投射现象的应对策

1.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自身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师对外来“压力”的承受力和自我排解能力,直接制约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其中最重要的是班主任或教师要有师爱(爱事业、爱学科、爱学生),这样才不会将班级管理看成任务,看成压力。另一方面是提高自身的教育技能。这样面对高升学率的压力,班主任或教师可以做到有备无患,进而减少为防御焦虑而产生的投射现象。

2.班主任或教师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来理解投射效应

班主任或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学术水平很难改变,可班主任或教师的思维方式可以改变,此时他们不再以自己的主观认知思考学生该怎么样,而应该有这样一种强烈的倾向:假设自己与学生是一样的,即“假设我是学生”。这样才能深入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并顺应学生的认知特点、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才能创造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提高教学效益。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必须确定教什么和让学生明白学什么,即明确教学目标,分析各个目标的关键点,充分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障碍,寻找突破障碍的有效途径 [4],切不可急于求成。

3.及时分析班级现状,对学生保持合适的期望

有人说,班主任或教师应该永远对学生保持“高期望”。“高期望”的概念,既包括绝对意义上的——即长远的、整体的、人本角度的对每位学生的期望,也包括相对意义上的——即充分顾及学生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和潜能,适当高于学生个体的现有水平的期望。反对超越学生个体条件的期望,主张制订一个既对学生具有挑战性,但经过努力又可以实现的教学计划,以体现教师期望的合理性,也就是说“高期望”是指分析了班级现状后的“合适期望”。

4.了解学生并相信学生

班主任或教师对学生不信任往往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对于班主任或教师来说是很困难的,但是应尽可能地观察并了解:最近学生关心什么;哪些学生性格内向,哪些学生活泼开朗;学生学习成绩差哪些是因为不努力,哪些是因为缺乏学习技巧等情况。

相信自己的学生,要相信他们的能力与实力,要相信他们做事是有原因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个未成熟的孩子,他们有很多待开发的潜力。每一个学生都是纯洁的,他们做事情有自己的理由,当他们做错事时,班主任或教师要相信他们不是“坏学生”,不要否定他们,而是给予改正的机会。

四、小结

投射是一种潜意识的自发心理活动,所以当班主任或教师出现这种心理活动时自己也不知道。学生是未成年人,生理、心理都处在成长发育期,班主任或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班的学生的心理,班主任或教师的教育管理直接影响着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自身的成长。因此在教学管理中,班主任或教师更要注意以上的投射现象,尽量避免这些投射现象的发生。当出现这些现象时,要尽快找到原因,针对原因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消除消极影响,从而更好地教育学生,管理班级,为学生创建和谐的校园生活。

(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湖北 黄石,435002)

参考文献:

[1]刘宣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6.

[2]张荣.论教师期望心理的自我监控[J].数学教学研究,2005(6).

[3]翟慕华.班级管理要提防十种心理效应[J].天津教育,2006(1).

[4]闻永冰.“投射效应”与教学目标制定[J].化学教学,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