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是推进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举措和突破口,艺术院校应努力探寻灵活有效的考核方式,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 艺术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考核方法 改革

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困境,以某种程度上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困境的极端表现。一方面艺术类大学生重专业、轻思政现象普遍,到课率明显低于普通专业学生,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状况普遍评价较低,面对艺术类学生颇有点无可奈何。这种师生之间互相指责甚或互相排斥的不和谐现象要得到改变,根本出路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而作为“教”与“学”指挥棒的考核方式理应成为改革的先导。

1.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现状及弊端

艺术院校大多囿于师资、观念、外部环境等因素,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上少有作为,采用传统考核方式仍是大多数院校的选择。所谓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特点是标准化和终结式,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1.1考核方式单一。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功能已然发生异化,评价功能成为最大的追求,引导功能遭到漠视。因此,易于评分、操作便利的标准化考试显得异常重要。笔试开卷或闭卷由此成为最常采用的考试形式。当然,很多艺术院校也把学生考勤、学习态度、作业完成等纳入到考核之中,统称平时成绩,但所占期末成绩比重多在30%以下,期末笔试成绩仍是决定性因素。相对于艺术类学生个性化的专业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课这种强调标准化、重视共性的考核方式是缺乏吸引力的。

1.2考核内容片面。

标准化的考核要求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题型并没有脱离高中时期的考试模式,依然分为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考试内容偏重于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记忆,忽视对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现实问题能力的考核,这就造成考试内容上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脱节。很多学生仅仅依靠临时抱佛脚也能取得高分。答案唯一的标准化考试会导致大学生“重复述、轻思考”、“重记忆、轻理解”,而艺术类大学生思维活跃、崇尚创造,机械的考试内容逐渐会削弱他们学习的兴趣,并造成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偏见。

1.3考核方式“重智轻德”,学生“知行不一”现象突出。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理论上是“德育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其教学主旨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就决定了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应有别于其他课程的考试方式。但事实上,思想政治课单一片面的考核方式使之与其他知识性课程的评价并无二致。过于注重纸笔测试和量化评价,则忽视了对学生政治思想实际状况和品行的考察,这也直接导致学生在思想政治和思想道德方面出现“知行”不一致、不协调的现象。

1.4考核方式“重结果、轻过程”。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是终结式考试,即以一张试卷作为成绩评定的最重要甚或唯一依据。一次考核定成绩,使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直接将目光投向期末考核,将过关的希望和精力放在考前的突击上。学生存在“专业课认真听,选修课随意听,公共课不想听”的心理,甚至出现“专业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公共课狂逃”的现象,而结果也往往是“考前背、考后忘”。这样的考核模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也无法检验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和思想政治素质,背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目标与初衷。

2.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2.1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要与素质教育相适应。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它课程一样,也应按照教育规律,在素质教育语境下不断探索。在素质教育语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及功能定位首先应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是一门以向学生传递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任务的课程,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或意识形态性,但同时也应是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基础课,具有不可忽视的人文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传递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能够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比较亲切的方式入脑、入心,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味强调政治性的生硬面孔。可以说,人文知识和理论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必要载体。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一定要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重视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修养在内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做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思想觉悟的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应摒弃过去对知识点的过于看重,从重点考核学生对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掌握,强调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转变为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2.2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相适应。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学目标不单是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能够自觉接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强调“知”,更强调在“知”的支配下具体的“行”,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强烈的实践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应立足课程特点,除必要的知识点考核外,更应发挥引导功能,要促使学生思考,要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认识水平和解决能力,而学生的现实表现应引入考核体系。

2.3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要与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相适应。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下,受教育主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艺术类大学生更有其鲜明特点,加之网络的发展使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强,原有考核方式已无法适应受教育主体学生的变化。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一定要与艺术类大学生表现欲强、思维活跃、热情感性、求新求变等特点相适应,改革后的考核方式既要有利于督促学生对平时基本教学规范的遵守,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又要有利于增强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要克服以往模式的弊端,可以努力建构多元化、综合式、全程式的考核方式。多元化,即考核方式突破单一的笔试,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综合式,即改变传统考核方式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认知能力和思想表现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全程式,即让考核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强调过程的管理。

3.1合理确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成绩的构成比例。

具体做法即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加大平时成绩在总评中所占比重。学生考勤、课堂参与、作业、社会实践、现实表现(辅导员的评价)、奖惩记录等都纳入平时考核。期末考试成绩按开闭卷以低于50%为宜。这种考核内容及比例的变化,能够相对弱化期末考核,强化平时考核,而社会实践考核的引入,也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实践教学的趋势。我所在学校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各占总评成绩的50%,其中平时成绩又分为考勤及课堂表现、社会实践和现实表现三项。实践证明,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对艺术类学生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期末考试题型应更开放,除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考核之外,案例分析、材料分析或者心得体会式小论文都是艺术类学生比较欢迎的题型。当然,案例和材料的编选尽量能够与艺术专业相关。平时成绩加大所占比重意味着平时成绩的管理必须更加细化。考评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将其分为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两个部分。学习态度包括到课情况、听课情况;学习能力包括作业完成质量、回答问题、参与讨论辩论、演讲发言等各个方面;现实表现则包括辅导员评价、参加义工、义务献血等社会公益活动情况、各类奖励等,这一栏评分应有民主评议和监督过程,以保证分数评定的公正客观。

3.2丰富期末考试手段。

灵活多样、不拘形式、能让学生有所选择的期末考试形式可以很好地吸引艺术类大学生的兴趣。艺术类大学生习惯于感性思维,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期末笔试可以开卷或半开卷为主,重在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而不是记忆上;口试是一种受到学生欢迎的考核方式,可以较好地考察学生的真实水平,不易作弊、公平性好,也利于发挥艺术类大学生语言表现力强的优势,缺点是效率较低,但作为期末考试的一种补充形式,可以设置一定条件,比如到课率80%以上、课堂表现良好等,鼓励一部分学生参加;课程论文答辩,可以参照毕业论文答辩模式,鼓励有兴趣的学生以写论文并参加答辩的方式完成期末考试;优秀学生可采取免试制度以作奖励,如全勤、课堂表现良好、作业完成质量高、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直接免试并给予高分;有的学校采用视频考试法,即让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这也属创新,但视频题材的选取、知识点的覆盖等给考试的科学性带来一定困难。我以为,艺术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期末考试改革今后的方向应该是赋予老师更多自,不局限某一特定形式,而是根据需要选择其中的不同形式搭配起来使用。

3.3强化对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必须重视社会实践环节。这里的社会实践是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学生在课外的作业实践、社会公益、社会调查等。对艺术专业学生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制成宣传海报、拍摄DV作品、话剧表演、节目主持和相声小品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社会实践作业,这种方式可以较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和学生特长结合起来,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使学生在真正的实践参与中思考和提高。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社会实践对艺术生尤为重要,这样即可减轻教师的批阅任务,提高实践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而这正是艺术生比较薄弱的方面。鸟巢一代和海宝一代体现出的志愿精神是“80、90后”身上非常可贵的品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在辅导员、班干部等配合下,认真做好学生参与社会公益的记录,逐步引导艺术专业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此外,艺术院校艺术采风、写生等专业实践较多,思政课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这些机会在专业实践之余学会观察社会,学生的思想感悟可作为社会实践给予评分。

4.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可能要面对的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是推进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举措和突破口,但因事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局,在具体实施中可能会面临众多困难。

4.1考核方式的灵活性与管理规范性的矛盾。

为规范教学,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加上各类教学评估的要求,高校教学管理的规范性日趋严格,而教学管理网络化、信息化的趋势也使得管理的规范性更加强化,考核方式的改革无疑会加大教学管理的难度和成本。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的灵活多变如何与规范化管理实现衔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4.2平时成绩评定如何做到科学、客观。

平时成绩的评定涉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班干部、学生辅导员等,内容繁杂,怎么样使平时成绩评定做到公正客观是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4.3考核方式改革有可能会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任务负担。

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意味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监控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评分点大大增多,工作任务相应增加。但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处于边缘化地位,教师数量偏少,工作任务较普通院校更重,改革之后,如果客观条件没有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任务负担会进一步增加。

参考文献:

[1]步德胜,高菲.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法的探讨[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

[2]吴昌盛,傅麟雅.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考试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4).

[3]方世南.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