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五步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五步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标》明确规定了小学科学》课的性质: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科学启蒙教育的主战场。因此,如何把当前的课堂教学和先进的科学教育的做法进行融合显得非常有必要。于是我们运用新课程先进理念指导科学教育作了一些尝试,构建了小学科学教育五步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科学》主编路培琦语)

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是探究发现的第一步,也是探究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因此,提出问题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个起始环节。问题的产生,应源于学生对某些事实的观察之后,当学生对所观察的事物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现象产生质疑时,问题就产生。研究发现一个合适探究的问题至少具有两个特征:这一问题必须是一个需要学生进行解释并且能够为学生解释的问题;这一问题必须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所以,我们老师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启发学生自由大胆地提出问题,老师紧扣目标引导学生猜测,如果学生的思路偏离了目标,老师则及时纠编,按着既定的方向展开。

二、大胆猜想,做出假设

猜想是学习科学的翅膀,让猜想贯穿于科学探究之中。我们把猜想比喻为黑夜中的烛光,烛光越多,夜就越亮。学生们提出的各种猜想越多,离发现科学结论的距离就越近。猜想是带有创造性的想象,它是建立在已有事实的基础上,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某种程度的假设。猜想是创新的前奏。即使猜想是错误的也会为提出更多的猜想而创造灵感。更重要的是处理好这一环节,将避免学生思维方向的混乱,为学生自行探究、自行发现打好基础。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应给足时间,让学先写和画自己的假设,再讲自己的想法,并说明猜想的依据。

三、合作探究,动手实验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同时也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它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分析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只让学生猜想,学生的认识最终只是一无所知,或者一知半解。学生们在提出了各种假设后,最想做的是动手去验证自己的假设。这时我们应该让学生带着疑问,按自己的想法去选择材料做实验。我们没有必要急于在学生动手实验之前就把答案告诉他们;也没有权利在学生操作之前和操作过程中左右学生的思想,暗示实验的结果,而应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动手做,鼓励学生把观察到的都记录下来。我们只是随机指导,适时的参与,共同探究。提供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和足够的时间。

合作探究、共同探讨是科学教学中最常用的手段,在这里,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基础,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和问题,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教师则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相机引导,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小学科学探究学习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使各层次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学习过程,需要亲历探究的过程,去体验、感悟、内化才能在获取成功的道路上登上一个个新的台阶,获取一次次心理上的愉悦,从而满怀信心地主动积极地投入到下一项学习活动中去。他们知道,探究学习,乐在其中。

四、汇报交流,整合信息

合作交流是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华彩乐章。交流就是将自己探究的结果以口头、书面表达或派代表陈述等多种形式告诉别人、自己或本小组的探究结果。当学生完成动手探究后,我们应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或组内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理清思路,便于他们更清晰的把探究结果表述出来。让每个想发言的同学都有表述交流的机会,鼓励有不同看法的学生大胆地提出质疑,把自己的观点提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讨论。通过分析、交流,集中大家的智慧,使每个学生所获得的形象更加丰富和完整,并将探索中所观察的现象,内化成概念,认识事物的本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探究、收集、掌握事实后的整理、分析工作,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揭示现象与规律间的联系,从而使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1、创设民主氛围,建立交流平台。学生的认知活动是受情绪因素的影响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敢于交流的催化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完全放松,全身心投入,才会活跃思维,才敢畅所欲言。首先要提供心理安全,允许学生犯错。因为“错”反映的是儿童认识阶段性和递进性,尽管有时“错”的有些离谱,但“正确”正是在对这诸多“错”的辨析、筛选中逐步形成的。其次,要相信学生能说,多给交流的机会。不要急于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老师的预设。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不要一有学生说出你想要的现象,马上停止交流,甚至再不允许别的同学发表意见。再次,要采用激励性评价,保护学生的热情。由于学生所学知识有限,考虑问题也不周全,很难把刚接触的科学问题、科学现象,用完整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果用严格、统一的“完美”标准去衡量学生的发言。那么他们的发言,将是漏洞百出。所以,要想引导学生自行探索科学知识,就要善于理解学生的发言,然后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思维。

2、要教给交流的方法,提供交流的手段。首先,允许学生用多种手段交流。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有、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论。”这就意味着教师不要硬性规定学生表达探究结果的方式,而是鼓励他们百花齐放,用自己熟悉的、力所能及的、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再次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我们经常看到,在交流中,学生的发言往往只是老师在听,而很难得到其他同学的共鸣或反对;这样就使我们的交流的渠道变得不通畅了,也就很难组织好交流了;要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有不同的见解,要想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对的,人家的想法是不正确的或者不完全,要去驳倒别人,这样就要开动脑筋想办法,找根据,寻理由。我们的交流才能收到实效。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续

延伸与拓展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自主参与探究的能力。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节课是没有办法解决所能探究的问题的。新课标指出:我们不应把上课的铃声当作学习的开始,也不要把下课的铃声当作学习的结束。因此,我们要把在课堂探究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和产生的新问题,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不断动手探究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之,科学课的教学,给我们每位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我想借美国兰本达教授的话来告诉自己和所有热爱科学教学的老师:“我们不是为了纯粹的爱好而让孩子们去向实际存在的事物学习或是去收集各式各样的实例,而是希望让孩子们经过多年的教育学会一种思想方法,这种思想方法与他们生活的社会相适应,使他们在生活中,在将来,都会自行探索、创造,利用已有的智慧解决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