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家庭对青春期性道德价值观影响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家庭对青春期性道德价值观影响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社会转型时期家庭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迁,家庭生活制度的变化必然对青少年的性道德价值观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家庭对青少年性道德价值观影响的调查数据,从社会变迁的视角出发研究家庭对青少年性道德价值观的影响。认为家庭的教育功能、抚养功能、提供情感支持等方面得以正常发挥,当家庭功能满足青少年的个人需求时,对青少年性道德价值观起到正面作用,反之则起负面影响。

【关键词】家庭;青少年;性道德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913 【文献标识码】J19 【文章编号】1008-0139(2012)04-0185-4

一、问题的提出

依据家庭“功能中介”理论假说,社会转型时期,家庭制度表现为加速核心功能的替代过程,使家庭功能组合、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这三方面协调统一,成为新的家庭制度的有机整体。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与社会生活方式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与之相应,人们的爱情、婚姻观念以及家庭的结构和功能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当前学者很少研究家庭对青少午陛道德价值观的影响,更少研究社会转型时期家庭制度、结构和功能的变迁对青少年性道德价值观的影响。本文以实证数据从社会变迁的视角出发,研究随着社会转型,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和家庭生活出现的新变化对青少年的性道德价值观产生的影响,并探寻如何加强家庭教育,避免当前青少年性道德价值观趋向功利化、低俗化,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发展。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一)样本说明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08年全国哲社规划项目《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性道德核心价值观认同实证研究》的问卷调查。立意抽取了北京、武汉、乌鲁木齐、成都和广州五个城市,每个城市发出问卷1000份,共发5000份,收回问卷4704份,有效率为94.08%。样本在本城市有推断总体的意义。

(二)性道德价值观

道德是指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原则和规范的总和。性道德是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调整人类个体的、调节两性之间关系,以是非、善恶、美丑为主要评价标准,体现包含在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中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性道德价值观的是非、善恶标准应当体现自愿、自由、平等、相爱、合理、忠诚。本文的调查问卷通过24个问题对青少年的性道德观进行考察。

三、数据分析

(一)家庭结构与青少年性道德价值观

1.核心家庭中成长的青少年性道德价值观最健康

所谓家庭结构是指家庭的组成方式,即家庭由哪一种及哪几种家庭关系组成。本文将家庭结构大致分了以下五种:核心家庭指有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仅有夫妻组成的家庭也叫核心家庭。主干家庭指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联合家庭指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如果已婚子女在父母去世后仍不分家,也叫联合家庭。单亲母亲家庭指母亲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该家庭或因父母离婚或父亲去世形成。单亲父亲家庭指父亲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该家庭或因父母离婚或因母亲去世形成。

表2显示,青少年性道德价值观的分值从高到低依次是: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单亲母亲家庭、单亲父亲家庭,其中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的分值超过了总均值,且标准差相对偏小,说明这两类家庭的青少年性道德价值观最为健康。一般来说,家庭结构越简单,家庭规模越小,人际互动模式越少,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就越有效,彼此间的情感联系也越多,子女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关爱和温情也越多,强化来自父母对子女的影响,父母的教育也更加容易起到正面的作用。在核心家庭中,父母相对有更多的精力和心思关注子女、教育子女,如果经常与子女探讨建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和性观念,核心家庭的子女性道德观念也会更加趋于健康。另一方面,单亲家庭虽然比核心家庭的结构简单,互动模式少,但是由于家庭中是一父(母)一子的关系,子女缺乏来自母(父)亲的关爱。父(母)亲也往往承担更重的养育责任,生活中的经济重担由一个人支撑,如果父(母)亲再因为工作或者家务事等原因而无暇照顾孩子,子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落差,情绪低落,双方有效沟通频率降低,家庭教育和性道德教育处于缺失状态。此类家庭比结构相对复杂的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更不利于青少年形成健康的性道德价值观。

2.原配夫妻家庭的子女性道德价值观更积极

在当前一夫一妻的家庭制度下,婚姻关系是组建家庭的基础,也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因此,家庭中的夫妻关系是否是原配,对于家庭结构乃至家庭关系至关重要。婚姻关系是以性关系为基础组建的法律所认可的两性关系,性关系是家庭中的核心和基础,父母的婚姻关系以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影响着青少年。

当父母的婚姻关系为原配夫妻时,组成的家庭结构较为简单,在注重血缘关系的文化背景下,相比于其他婚姻关系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子女生长在有安全感、归属感的环境中,也更容易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性。另外,青少年的婚姻观念首先是通过父母教育和对父母行为的模仿获得的。在家庭结构简单的环境中,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更大,子女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也更加容易接受婚姻忠诚的观念。

从表3中发现,父母婚姻关系为丧偶单身和原配夫妻的分值最高,分别是87.73和86.04,远高于其他婚姻形式。其中丧偶单身家庭,相比于离婚再婚、丧偶再婚、离婚单身所形成的家庭,其形成条件并非家庭成员的主观愿望所能达成,而离婚再婚、丧偶再婚、离婚单身,尤其是前两者形成的婚姻关系导致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的复杂化。当父母婚姻形式保持双亲血缘关系即原配夫妻和丧偶单身家庭时,相比于离婚再婚、丧偶再婚等婚姻形式保证了青少年生长在不那么复杂的家庭环境里,其他婚姻形式则出现了非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非血缘的家庭关系对青少年成长阶段心理、性格、人格等各方面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不利于青少年形成健康的性道德价值观。

(二)家庭关系与青少年性道德价值观

家庭关系指主要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婆媳关系、妯娌关系等,当前家庭制度下主要由婚姻(夫妻)关系和血缘(亲子)关系组成。

1.夫妻关系越平等,青少年性道德价值观越健康

父母决策重大事情时民主平等,一是容易形成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充分尊重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子女的意愿也会得到满足,激发子女与父母沟通的意愿,认为父母能够理解自己,愿意接受父母的关爱方式,进而接纳父母的行为方式。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青少年更加愿意接受父母的意见,父母的影响也会起更大的作用。父母民主商议的决策方式也会得到子女的认同,父母的实际行动比单纯靠语言教育使子女更加信服,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的民主平等观念,性道德价值观也更趋于自由、平等。

调查数据表明,青少年性道德价值观分值最高的是“父母共同决策的”,其次是“母亲”、“大部分是母亲”、“大部分是父亲”和“父亲”。通过数据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生长在民主氛围浓厚的家庭中的青少年性道德价值观也更加积极健康。

2.家庭亲子关系越好,青少年性道德价值观越正向

亲子关系无疑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如果青少年成长阶段亲子关系不是很好,他的很多情感需求将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获得,往往会通过其他非正常途径寻求排解和满足,甚至有子女为了逃避家庭环境而离家出走,更谈不上接受父母的教育。如果亲子关系良好,青少年从父母处得到足够的关爱和情感满足,对父母产生强烈的信任感和依赖感,父母对青少年的影响也会得到加强,父母对青少年的教育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从表4发现,家庭亲子关系越好,青少年性道德价值观的分值也越高,总体上,亲子关系与青少年性道德价值观呈现非常明显的相关性。

(三)家庭教育与青少年性道德价值观

1.父母文化水平对青少年性道德价值观有显著影响

调查表明,父母文化水平从低到高影响青少年性道德价值观分别为83.86、84.00、85.19,父母文化水平越高,青少年的性道德价值观越积极正向。一般而言,父母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时,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也更加懂得科学的教育理念、正确的教养方式和相对健康的道德观念。父母教育得当,能够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塑造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如果家庭教育不得当,会影响到子女社会适应性和遵从社会规范和社会道德的能力。随着社会教育的进步,子女受教育程度普遍比父母高,父母在子女眼里并非是一个无所不知的人,所以如果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父母的威信就往往受到影响,很有可能刺激子女的逆反情绪,表现出对父母教育的内容不屑甚至一概否定,使父母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2.家庭性教育有助于青少年积极性道德价值观的建立

青春期是青少年成长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生理变化会让他们产生很多不适感,生理上的变化带来对异性的强烈好奇心。如果父母能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很好的沟通引导子女,帮助子女排解困惑,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家庭亲子关系。但是很多家长往往不懂得如何与子女沟通性的问题,大部分家长没有开展过性教育。如果有,一般是在女儿青春期阶段母亲会告知如何应对生理期和学会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往往包括预防性骚扰和传统性道德观念。传统观念中父母很少会考虑儿子遇到性伤害,也很少涉及此类教育。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过父母性教育的青少午性道德观得分比没有接受的高2.1分。说明父母对子女开展性教育是相当必要的。

(四)流动家庭与青少年性道德价值观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出现了大量的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增加带来了家庭结构的不稳定和家庭功能的不完整,形成规模庞大的流动家庭。一般来说,流动家庭呈现三种情况:一种是独自到城市打拼,给家庭提供经济来源,其他家庭成员长期留守在农村,一家人常年两地分居;另一种是夫妻二人到城市打工,把孩子交给其他亲人抚养,子女在成长阶段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还有一种是父母携带子女在城市生活。无论以上哪种流动家庭,只要不是举家搬迁到城市,只要家庭核心成员没有扎根在城市,家庭生活充满了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子女或常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或随父母奔波,这些家庭无法提供青少年所需的完整的家庭功能,甚至有些家庭在流动中导致家庭结构的变动。家庭流动导致家庭结构的不稳定和家庭功能的不完整,对青少年的性道德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表5显示未流动的家庭的分值比流动家庭的高。

四、简短的结论

家庭结构、家庭教育、家庭关系和家庭流动性共同形成了青少年的家庭生活,是家庭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几个部分,家庭生活影响到青少年的人格品质和道德规范。家庭生活通过家庭教育、情感支持和父母示范效应等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人格培育、道德规范的内化和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使青少年在面对多元性价值观冲击的情况下,形成具有独特的带有个人色彩的性道德价值观。当家庭教育、情感支持和父母示范效应更符合个人需求时,青少年更乐于接受正面的性道德价值观;反之,青少年往往会抵触健康的性道德价值观。

另—方面,社会转型时期处于历史特殊阶段,新的家庭制度并未完全建立起来。新旧制度的交替,产生家庭结构和家庭功能及家庭关系的多样化。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和家庭环境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更多种可能性,使他们的爱情观、婚姻观和性观念多元化。考察青少年性道德价值观,反映出当前家庭生活的变迁和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