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语文教学中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形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拓展语文教材、拓展语文课堂、拓展语文学科,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 教语教学 学习空间 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拓展语文教材,拓展语文课堂,拓展语文学科。

一、拓展语文教材

过去我们只管“教教材,考教材”,把教材看成“教材”,现在我们把教材看成“学本”,学生对教材有发言权、选择权、主动加工权。我们把课本彻底地留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学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成为教材的使用者、研究者和改造者。

1.将孤立的课文拓展整合为“大教材”。比如:人教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导语中有这样的提示:“从古到今,有许多品质优秀的人。有的人十分谦虚,有的人勇于承认错误,有的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教学这一单元课文时,我们结合“课前三分钟演讲”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名人故事知多少”的活动,学生通过找故事、读故事、讲故事、评故事这样的活动,拉近了与故事中人物的距离,并自然而然地受到了人物良好品质的熏陶。教材中的单元导语都围绕一个主题,通过延伸拓展,其主题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综合性学习更广阔的空间。再如:新教材中的每个栏目,如“课外书屋”、“趣味语文”、“阅读链接”、“资料袋”、“展示台”、“宽带网”等,都为综合性学习创造了条件和机会。如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小壁虎借尾巴》,课后的泡泡这样提示:“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它们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可以让学生课外收集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让学生当一回主编,引导学生自编教材。首先让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格言、名言、成语故事、谚语、歇后语、趣联故事等,从书报上选取适合儿童阅读的中外名篇,包括诗歌、寓言、童话,装订成册。然后制订学习计划,朗诵、背诵自编材料。最后全班学生交流自编教材,实现资源共享,不仅给孩子们字词句段篇这些量的积累,还让孩子们从心灵上感悟这些古今精品和人生格言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二、拓展语文课堂

吕叔湘先生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语文教师如果把语文教学仅局限于一本语文课本,那么语文课永远难“活”起来。拓展语文课堂,必须以课堂为中心,向课前、课后拓展延伸,教师要善于营造自主拓展的氛围,启发学生独立拓展、思考,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加强合作学习、交流,唤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真正做到主动地学、自主地学,积极构建“拓展式”的教学模式。

1.向课外阅读拓展。《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明确指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课外阅读不少于140万字。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阅读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教师必须将课外阅读与语文语文教材及学生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主动阅读,乐于阅读,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怎样才能丰富语文教材,使课外阅读成为教材的必要补充呢?第一,向“原著”延伸。学了《景阳冈》,读一读《水浒传》;第二,向“作者”延伸。读一读作者的其他一些代表作品。读了马克・吐温的《威尼斯的小艇》,再读一读他的《竞选州长》、《汤姆・索亚历险记》等。第三,向“主人公”延伸。学习《一夜的工作》之前,可以让学生阅读的故事,了解在住院动手术前一段时间的工作情况,从而深刻体会为了中国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第四,向“疑问”延伸。即针对课堂中的疑问阅读相关的自然、历史等资料。第五,向“相似”延伸。学了《黄山奇石》,再读《黄山奇松》,体会大自然的奇异;学了《鸟的天堂》,再读《蝴蝶王国》,体会鸟类、蝴蝶与环境的关系。

课外阅读还应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联系,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爱看的书进行阅读。语文教师要把引导学生走进书的世界,让学生在书的世界里流连忘返当做自己的神圣职责。

2.向生活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富有启迪性,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浓厚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机智生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促进语文知识、能力的运用和提高。

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活动,进行一系列的采访和社会调查,加深感性认识,激感;带领学生到广阔的大自然中,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欣赏花鸟虫鱼的可爱,陶冶情感;带领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社会现实生活和科学研究中,触及社会焦点,追踪时事话题,表达个人观点,培植理性情感。例如:第一,倡导学生观察四季的景物、风鱼雷电、日月星辰等,主动写观察日记、随笔,练习语言表达。第二,要求学生结合各种节日进行训练的尝试,如“三八”妇女节到了,“我”给妈妈一个惊喜,讲一个故事,作一首诗,做一张贺卡,写一封信等;元旦时围绕“我在新年里想到了……”这一主题,可以做想象作文,也可作即兴演讲。第三,结合学校开展的实践活动,如和灾区小朋友结对子,互通信息交流思想。针对环境的污染、资源的减少、新产品的诞生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社会调查。第四,要求学生为家中的新电器写使用说明书,为新产品写一段广告词等。第五,要求学生跟着爸爸妈妈外出旅游,参观游览时,先看一看、想一想、听一听,然后讲一讲、评一评、写一写,进行运用语言的多种实践尝试。

三、拓展语文学科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改革课堂教学,就是要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一般情况下,写人、叙事的文章与社会、历史有关,写景、状物的文章与地理、自然有关,它们都不是孤立的,在实践中可以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

1.学科内的整合。“课文无非是例子”,这些例子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高效的语文教学呼唤整组甚至整册备课,呼唤融会贯通,呼唤整合教学,呼唤综合性学习。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时,就以第14课《荷叶圆圆》为中心,将课本13课的古诗《小池》、第15课《夏夜多美》与《古诗过级》中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江南》进行整合教学。除此之外,补充阅读文笔优美的文章,如《荷叶》、《荷叶上的小水珠》、《迷人的夏夜》,还有与课文同题的《夏夜多美》,等等。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收集有关夏天的古诗文。如:高骈的《山亭夏日》,白居易的《池上》,陆游的《初夏绝句》,李白的《夏日山中》,等等,学生自己会背之后,在班级推广背诵。这样的综合性学习并不是教材所要求的,但是学习的效果有目共睹。

2.学科间融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语文学科不再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性学科,而是能复合其他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养成,不仅是通过语文课本获得的,还是通过与其他学科结合获得的,与学生生活体验、社会生活联系。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突破学科界限,加强与各学科联系,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学科壁垒,与音乐、美术、思品等其他学科间相融,汲取多方面营养,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如:学习《赵州桥》一课,可以联系美术教材中《家乡的桥》、《我为祖国造大桥》和自然常识教材中的《桥》,设计题为“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拟定以下活动程序:①“知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有关“桥”的资料,了解古今中外著名的桥梁和相关的力学知识。②“画桥”。画一幅自己设计的桥的图纸。③“造桥”。按照设计图纸,用胶泥或其他材料造一座自己喜欢的桥模型。

综上所述,广大语文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不断反思自己与别人的教学行为,敢于向传统的教学观念挑战,大胆实践,在行动中完善,在行动中总结,在行动中创新。当前,我们要敢于“跳”出语文教语文,即跳出语文教材,跳出语文课堂,跳出语文学科,在实践中摸索出“拓展”、“开放”、“整合”的语文教学模式,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