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药敷脐辅助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药敷脐辅助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病毒性腹泻是秋冬季婴幼儿消化道的常见病。病原以轮状病毒为最常见,婴幼儿对其普遍易感。该病的治疗原则为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等,而脐部贴敷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因无不良反应、无痛苦,患儿易接受为特点。通过对50例病毒性腹泻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药吴茱萸外敷神阙穴,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可在基层医院推广运用。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治病毒性腹泻患儿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5~12个月26例、13~24个月19例、2.5~4岁5例,所有患儿均有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无腥臭味,大便次数≥6次/日,镜检无脓细胞。41例患儿粪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6例,男12例,女14例;年龄5~12个月14例,13~24个月9例,2.5~4岁3例。对照组24例,男11例,女13例;年龄5~12个月12例,13~24个月10例,2.5~4岁2例。两组患儿一般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调整饮食,给予静脉或口服补液,同时口服黏膜保护剂(思密达)。治疗组患儿并给予吴茱萸20g研细加甘油搅拌成膏,摊在橡皮膏上敷脐,1次/日。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用药后1~2天,大便次数减至1~2次/日,性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②有效:用药后2~3天,大便次数减至2次/日,性状好转、呈糊状,临床症状消失;③无效:治疗3天后,腹泻无缓解,临床症状加重。

结 果

两组治疗结果的比较。

讨 论

病毒性腹泻又称病毒性胃肠炎,是一种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秋冬季婴幼儿消化道的常见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水样便或稀便,也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病程短,病死率低。各种病毒所致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基本类似。与急性胃肠炎有关的病毒种类较多,其中较为重要的、研究较多的是轮状病毒和诺沃克类病毒。小儿腹泻是儿科中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多发病,尤以小儿病毒性腹泻重要,不但发病人数众多,且目前尚无好的预防疫苗,又无特异、有效的治疗药物。主要通过人传人,经粪-口或口-口传播,亦可能通过水源污染或呼吸道传播。成人轮状病毒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常呈水型暴发流行,也可通过生活接触传播。普通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婴幼儿,以9~12个月龄发病率最高,6个月龄以下少见,但近来人工喂养新生儿发病也较多,成人感染后多无症状或呈轻症表现。成人腹泻轮状病毒则人群普遍易感,但主要在青壮年中造成流行。人轮状病毒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发病率甚高,几乎每个人都感染过轮状病毒。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在秋冬寒冷季节,但热带地区季节性不明显。轮状病毒成人腹泻可在一年四季发生,但流行和暴发在我国多发生于4~7月。婴幼儿病毒性腹泻应注意观察大便次数、量和性质,及时留取大便标本送检。保持臀部清洁干燥,便后用温水湿布擦拭并涂以油剂,预防红臀。注意护理,以免病情反复。

病毒性腹泻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综合征。5个月~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病原经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在秋、冬季可呈散发或小流行。各种病毒侵入肠道后,在小肠上皮细胞上复制,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和坏死,使小肠黏膜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受损,肠液在肠腔内大量积聚而引起腹泻,同时发生病变的肠黏膜细胞分泌双糖酶不足且活性降低,使食物中糖类消化不全而积滞在肠腔内,致肠液渗透压改变而引起腹泻。本病潜伏期1~3天,病初常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黏液、无腥臭味。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本病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3~8天,少数较长。大便镜检偶有少量脓细胞。

中医认为婴幼儿腹泻原因多为体质虚弱,脏腑未完全发育,体质娇嫩,脾胃运行功能尚未健全,感受外邪易致脾胃功能受损紊乱。久泻易耗伤气液,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脐中又名“神阙”,是任脉之穴,任督二脉互为表里,共理人体诸经百脉,脐为气血所聚,阴经所养,药敷于脐,因脐部角质层最薄,皮下无脂肪,且血管丰富,易于药物渗透吸收,而且药物外敷能避免药物通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及胃肠道对药物的分解与破坏。而中药中的吴茱萸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之功;五味子收敛固涩、止泻、益气生津;丁香散寒、温中、消食、开郁;干姜则温中散寒、回阳通脉,四味合用有温中散寒、消食、止呕、止泻的作用。

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行气未充,脾常不足,腹泻病机为脾胃虚弱,肠腑传导失司,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小肠主受盛和化物,分清别浊,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湿浊内生,小肠受伤不能泌别清浊,致使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发生泄泻。吴茱萸辛热,能温中散寒止泻,神阙穴属于任脉腧穴,吴茱萸外敷神阙穴能温补肾阳。脾的运化功能赖于肾阳温煦,肾阳充盛则脾阳振奋,使脾胃运化水湿,分清泌浊的功能得以恢复,故治疗小儿腹泻,吴茱萸外敷神阙穴因用药少、作用快、经济方便、疗效显著,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易著文,主编.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 凌一揆,主编.中药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