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办“打工讲义所”,开辟人生新天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办“打工讲义所”,开辟人生新天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何得了,家里成了“打工避难所”

如果不来襄樊,赵燕和丈夫张华应该至今还在湖南益阳农村过着悠闲而平淡无奇的生活。

张华原是一名中学老师,2002年8月,他在朋友的怂恿之下来到襄樊闯荡,先是在广告公司做文案,接着又跳槽到一个民营企业做企划,收入还算过得去。2003年二月,他把妻子赵燕和女儿接来了襄樊,准备在这里定居。

初来乍到的,赵燕也曾尝试着找份工作。但她在市就业中心和女性人才市场看过,较好的岗位都有许多人争抢,学历动辄就是大专、本科,而自己只是初中毕业,想找份满意的工作谈何容易。他们的宝贝女儿好好已经3岁了,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她和丈夫都仔细打听过了,全托每月不下于500元,半托每月也要花销近300元。而张华当时每月收入也只一千多元,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思来想去,赵燕和丈夫商议:与其找份收入不高的清洁工之类的活儿,她还不如在家带孩子,照顾他们的生活,也可以教教好好学习,省下幼儿园的钱。张华觉得对不起妻子,但也没有别的办法。

收入不高,但精打细算地过也还可以。可糟糕的是,自从他们一家三口到了襄樊,老家的亲友们都以为张华在襄樊站稳了脚跟,纷纷前来“投靠”。

先是大侄子张辉,接着是侄女,因为张华白天上班,赵燕每次只有把宝贝女儿反锁在家里,去车站接他们,安排他们在家里住下,然后再陪他们到处找工作。每次出去奔忙,赵燕都格外担心好好一个人在家里出事。因为他们都没有什么技术,工作难找。回到家赵燕还得伺候吃喝,累不堪言。关键是这样的日子开了个头就没完了,侄儿、侄女,接着是其他的亲戚,他们那个小屋彻底成了“避难所”。

穷则思变,“打工讲习所”应运而生

乡亲们一拨一拨地来,赵燕和张华疲于应付。从来不敢有什么抱怨或者摆什么脸色。近两年时间,就这样忍受下来。赵燕悄悄算算,从2003年开始,她家已经接待了乡亲不下400人次。每天至少有一两个人“下榻”,最多的一天,竟然接待了8个人!而可怜的赵燕更是成了彻底的“向导”和“勤务员”,辛苦不算,人来人往的,家里的开销迅速超支,他们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

2004年10月,赵燕的母亲来襄樊小住,只呆了两天就看不下去了。家里人满为患,到处都是地铺。不是侄儿侄女孩子来休息几天,就是表弟被炒了没地方可去。赵燕每天早晨出去卖菜都重达30多斤,一袋米不到两天便吃完了。而且由于人多,她每天做饭就要用大半天的时间。老母亲回乡前忧心忡忡地对女儿女婿说:“虽然做人要有爱心同情心,可你们这样下去,会把自个拖趴下去的呀,那样一来,人家受了你的恩惠也都不会好过的。”

一语惊醒梦中人,赵燕心想是啊,得想法子才行。张华也没好气地责怪妻子:“都是你做好人,到时养出一个个懒汉,只怕你好心没得好报……”赵燕也悄悄在心里盘算起出路来。

就在这天,张华一个堂侄刚刚初中毕业也来襄樊找工了,看年方18岁的堂侄兴冲冲的样子,赵燕决定最后再做一次“向导”,她告诫自己:这是最后一次!

次日一早。她将好好安顿好,就带着堂侄上路了,依她的经验,去找酒店洗车场,可洗车场的还嫌堂侄瘦小。名城大酒店的一家小餐馆倒也没拒绝,但领班向堂侄提出一个问题:“你会不会说普通话?”

堂侄一下子愣住了,接着生硬地说几句。领班摇摇头,对赵燕说:“对不起,他做不了。”

这家还算客气的,还有出言不逊的,骂堂侄是乡巴佬,赵燕气得够呛,她拉着堂侄往回走:“不找了。”堂侄倒可怜巴巴地想说什么,她长吸了一口气:“从今晚起,你就给我学几天普通话!”一个设想已在她头脑里成形。

当天晚上,她向丈夫和盘托出自己的计划,甩包袱不是明智之举,不如化包袱为力量,她要把打工避难所办成打工讲习所,她要为亲友乡亲争口气,要为自己争口气!“我就不相信,我们乡下走出来的人就不能干什么事!”

张华不说话,他答应妻子先试试看。第二天一早,赵燕去菜场的时候顺便买了一台二手的录音机。买回了普通话教材磁带,就让堂侄练习起来。

这一天是2005年3月5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从这一天开始,赵燕“打工讲习所”正式诞生了。

惠人惠己,就这样走上了生活的阳光道

刚开始,赵燕的“打工讲习所”就见了成效,堂侄通过几个星期反复训练普通话,很快就把一些日常用语说得字正腔圆了,再去酒店应聘,立刻就被聘上了。这给了赵燕更大的信心:只有把头脑武装起来了,打工才不会屡屡碰壁。

赵燕是个有心人,她知道一些亲友求职不易的原因除了本身技能缺乏,更重要的是心态没有端正好。她有个亲戚10天之内换了6个工作,都是嫌累。有个表嫂出来做保姆,设干两天,就嫌服侍人不痛快不干了。赵燕觉得心病还须心来医,因为是亲戚,许多话说不出口,她干脆到书报亭找到打工等杂志,利用那些活生生的例子说服他们。果然,这些故事对彷徨无助的亲友乡亲触动很大。一次,她将书上的一位大嫂卖稀饭成了百万富翁的真实个案说给表嫂听。表嫂深受启发,很快就在交通学院门口卖起了烤红薯烤牛肉串。一天下来竟然净赚25元,她兴奋得笑开了花。

赵燕的“打工讲习所”正式开张了,很多人慕名而来,而经过一年的摸索,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懂得根据各人不同的特点替他们选择合适的就业方向。一位40来岁的老乡是退伍军人,想到襄樊找一份保安工作,赵燕考虑到他的年龄和技能,建议他放下幻想到装饰公司搞工程,因为他过去干过泥匠,果然一找就中。还有一位亲戚因儿女读书要钱而出来打工,他识不了几个字,力气又不行,赵燕为了难,后来她让他骑上旧单车去收破烂,成了涂家冲一带的“破烂王”。

在赵燕“讲习所”出师的数百名乡亲中,绝大多数从事着体力活、粗活,这与他们本身素质相关。赵燕很有远见,对于一些年轻人,她就教导他们不要只看眼前利益。2003年10月张华家乡的小侄儿和表侄女来襄樊找工,她自己掏腰包送他们去读书:小侄儿去学厨,表侄女去学电脑。几个月后,他俩从学校出来,很快找到了不错的工作。

在2007年底,赵燕在丈夫的支持下,添置了电脑设备,将“打工讲习所”武装起来了,而她自己更是学会了五笔字型,打字速度超过了每分钟100字。更令人惊喜的是,由于几年来几乎天天接待家乡来人,她不知不觉已练出了一手过硬厨艺。2008年,她在涂家冲办起了电脑文印社,对外承接业务。每个月能有近2000元的收入。与此同时,她在附近的小区兼职做厨师。有两户人家尝了她的手艺之后立刻请她负责每天中晚两餐,有时候家里来客人还请她操办一下宴席,仅一这项,她一个月收入就有2500多元。更重要的是,她的“打工讲义所”也越来越火起来,切实地帮助了一些外来民工在城里面站稳脚跟。几项收入加起来,她一下子变成了个中产阶级,连张华对她都刮目相看起来。

起初谁能想到,因为办这样一个“打工讲习所”,竞走出了一条阳光道,不但惠泽了亲友乡邻,更让她找到了人生的新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