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三毛传奇人生与艺术创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三毛传奇人生与艺术创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三毛,作为一个传奇生命,半生都在流浪,曾到过59个国家和地区。她一生都在追寻内心的自由与真实,用心生活,用生命在写作。她的作品情感真实,没有太多的粉饰,而是展现生活的原貌和生活中的智慧与趣味。她经历了灰暗的少女时期和多舛的青年、中年时期,使她在各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创作风格。

关键词:三毛 人生 独特 艺术创作

一、三毛的传奇人生

三毛,原名陈懋平,“懋”是族谱上属她那一辈分的排行,“平”是取之她出生那年烽火连天,父亲期望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战争而给她“和平”的大使命,后来她开始学写字无论如何都学不会写“懋”,每次写名字都自作主张把中间那个字去掉只写陈平。1943年3月出生于重庆,六岁时随父母迁居台湾。她在上小学后就开始偷读鲁迅、老舍等文学大家的书,在中学时期几乎读遍了市面上的名著。初二时因数学老师对她的羞辱,无奈选择退学,她因此患上自闭症,甚至曾割腕自杀过。此后七年里,父母成了她的老师,指导她学习中国古典文学、英语,后又幸遇良师顾福生教她画画,文学与艺术的熏陶为她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2年,17岁的三毛就把处女作《惑》发表在《现代文学》上。随后,她进入台湾文化学院哲学系学习,在学院与才子梁光明相遇并交往,但美好的初恋无疾而终,这一重创使得她远赴西班牙求学。

后就读于德国歌德语文学院,得到德文教证书,又到美国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本想专攻陶瓷,后来在法律图书馆打工,留学期间不时把握机会打工赚钱,当过西班牙马略卡岛导游、德国商店香水模特儿、美国图书馆员等。游历过东德、波兰、南斯拉夫、捷克、丹麦等国,对她的人生经验和语文进修上有很大助益。1971年返国,与一名德裔男子相识相恋,不料一年后,未婚夫竟在结婚前夜心脏病突发猝死。伤心欲绝的她只得逃离伤心地,重启流浪旅。1974年,在撒哈拉沙漠,她与深恋自己七年的荷西共结连理。荷西上班后,陈平被封闭在家里,天气炎热,与邻居们无话可谈,非常寂寞。此时陈平应台湾《联合报副刊》主编平鑫涛之请,开始以三毛为笔名,用幽默流畅的文笔,以西属撒哈拉沙漠的生活及见闻为题材写作,开始了她的创作高产期。六年清苦却幸福的生活终因荷西的意外离世而画上句号。

孤苦的三毛最终回到了台湾,为父母和读者活了数年后,于1991年1月4日的凌晨,用丝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热爱生活却最终舍弃生命的她,让爱她的人痛心不已。

二、艺术创作风格

三毛不仅是个有故事的人,还是一个特别会讲故事的人。纵观她的作品,我们惊讶地发现:故事的主人公只有一个人―― “我”,即三毛本人。三毛以其真诚的爱心,质朴而诙谐的文笔,独特神韵的艺术风格,震撼着千千万万读者的心灵,她曾说过:“我的写作只是我生活的记录”,“我不写自己而去写别人,我没有办法。”独树一帜的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

在三毛的处女作《惑》中,她用略显生涩、哀伤的笔调描述了迷失“自我”的迷乱和孤独,她自称这种迷失来源于“乡愁”。白先勇后来回忆:“《惑》是一则人鬼恋的故事,的确很奇特,处处透著不平常的感性。”

《雨季不再来》记录了三毛早期创作时内心的困惑和对人生的感伤,与世隔绝的生活使她极度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重视,于是她把这种内心的渴求融入到创作中。她自己曾对这一书作出以下的评论“《雨季不再来》还是一个水仙自恋的我,我过去的东西都是自恋的,如果一个人永远自恋那就完了……很多人可以看到我过去是怎样的一个病态女孩”。台湾文化学院教授胡品清的《断片三则》之一描写她:“喜欢追求幻影,创造悲剧美,等到幻影变为真实的时候,便开始逃避”。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三毛就像谜一样,是个超现实的女子。

一提到三毛,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撒哈拉。一次偶然翻阅《国家地理杂志》时,三毛便找到了她前世回忆中的故乡DD撒哈拉沙漠。在《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用她的笔“画”出了这片遥远地域的壮阔与绮丽。她在这片“故土”上与荷西幸福地生活了六年。他们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苦,但两人骨子里的浪漫和率真却把日子过得温馨而充满情趣。这部作品集中体现了她是以真挚的心去创作,是写自己日常生活中所观察、所体验、所感动的真实人生。

《沙漠中的饭店》中三毛把粉丝称作雨,对荷西说“这个是啊,春天下的一场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根冻住,山包扎好了,背山下来一束卖给了换米酒喝,不容易哦!”《结婚记》中荷西送三毛的结婚礼物竟是“一付骆驼的头骨,惨白的头骨很均匀整地合地一起,一排大牙齿正呲牙咧嘴地对着我。眼睛是两个大黑洞。”三毛用朴实自然的笔触和幽默的语言,让人觉得他们夫妻两人看似平凡艰苦的生活实则充满着浪漫的气息。

《温柔的夜》中的语言温柔、细腻,她觉得“夜,像一张毯子,温柔地向我覆盖上来。”。在这些作品中她一改往日的迷茫感伤,显得豁达、洒脱,语言生动浅显,感情真挚。有人说她文风上的转变不仅是因为阅历的丰富以及写作技巧的愈发纯熟,更多的是来源于荷西对她那羡煞旁人的爱。他们的爱亲密有间,尊重对方并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三毛曾这样说过“我心灵的全部从不对任何人开放,荷西可以进我心房里看看、坐坐,甚至占据一席,但是,我有我自己的角落……”也许正是这种不失独立、自由的爱让三毛在生活和创作中都能充满创意,幽默,率真。

荷西的意外离世再一次改变了三毛的人生,她后期的创作风格则转向了沉郁、平和。在《梦里花落知多少》里倾诉了对荷西的无比思念,在《背影》中表达了对父母的无限感激,读后无不让人潸然泪下。

回台执教后写的《千山万水走遍》,风格渐趋于平和,少了忧伤。

参考文献:

[1]三毛,你是我不及的梦[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2013

[2]师永刚,三毛 [M]作家出版社,2011

[3]周倩倩,大陆学术界的三毛研究综述[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2(01)

[3]肖芳,三毛创作及其现象研究[D]. 湖南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