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微博客的新闻传播特征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微博客在2009年风靡全球。微博客结合了互联网和手机功能,在一定字数限制内,允许使用者用手机短信形式,在网络和手机上传文字和图片,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
微博主不受时间、地点、写作语法格式的限制,以一种类似口语的表达方式,把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手机、电脑等上传到自己的微博客,或者记录生活点滴,或者对时事发表看法,这种简单而又率性而为、随意的信息方式,非常适合现代都市人群碎片化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奔波忙碌的生活状态,甫一推出,便受热捧。
新浪在2009年8月份率先推出新浪微博,其后,腾讯、搜狐、人民网、网易等都跟进推出了微博。2010年3月4日,新浪CEO曹国伟在新浪2009年度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新浪微博用户已达500万,现在新浪微博用户仍在不断增加。
一、微博客的传播内容
通过分析微博传播内容可以看出,虽然微博有作为个人使用者日常事件书写记录作用,但是,在微博上引起用户广泛传播的,显然还是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热点。尽管用户也在关注某些名人的微博,但“转发”更多的还是名人对社会事件的观点看法。具体来讲,微博传播内容,可以分为这样几类:
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您可以随时随地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写成一句话(不超过140个字),或发一张图片,或发一个网页链接,这些内容可以来自现实社会,来自你的身边,也可以来自网络,通过电脑或者手机分享给朋友。您的朋友可以第一时间看到信息,随时和您一起分享、讨论。
个人对传统媒体报道事件的转发、评论。经常关注网易的用户大都比较熟悉网易的新闻在线评议功能,网易跟帖形成的“盖楼团”成为网民草根力量的形象说明。而在微博客上,一定时期内的媒体热点也是微博上的关注热点话题。4月14日,青海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新浪微博“1小时话题榜”马上就出现有关内容,截止到4月15日下午3点,新浪微博“1小时话题榜”上排在前5位的话题是:地震、祈福、玉树县、玉树、倒塌。在地震后的两三天时间里,尽管每小时话题榜都在不断更新,但是在10个话题中,仍然会有超过一半的话题是跟玉树、地震有关。
以上两点内容构成了微博客传播内容的主要部分。另外,从用户身份角度来看,基本是名人和普通人也就是草根两部分,显然,名人的微博客受到关注更多,新浪微博“人气关注榜”前十位分别是姚晨、赵薇、李开复、黄健翔、李冰冰、周立波、潘石屹、陈坤、周笔畅、俞敏洪,其中前两位的关注人数分别是140多万和120多万,第十位是70多万,可以看出,名人微博更能彰显设置议程和引导舆论的强大传播功能。
这种主动设置议题引导舆论的服务功能也为传统媒体所重视,已经有不少报纸和杂志在新浪微博上安家,利用微博这种快速的新闻传播渠道,通过新闻作品的内容摘要、关键词,以及重要新闻链接,及时对自己的新闻内容进行推广,吸引微博用户回头点击有关资讯内容,实现深度阅读,提升报刊的舆论影响力。
截止4月16日,新浪微博上已经有报纸81家、杂志106家,这个数据跟现实社会中的报纸杂志数量相比,还是微不足道,但是,借助微博,这些报纸杂志在微博上吸引了众多“粉丝”的关注,提升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如《中国新闻周刊》已经有10万“粉丝”。
二、微博客的新闻传播形态特征
首先,信息和传播,不再依赖于传统专业媒体,个人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角。早在博客时代,一些博主就开始在自己的博客上独立一些社会热点和重要信息。但是,就时效性和影响力来讲,还是落后于更加先进的微博客。
2009年9 月4 日11点17分,谷歌中国负责人李开复通过新浪微博和新浪博客同时了离职声明。随后一小时内他多次利用新浪微博澄清外界传言,他的微博被博友大量转发和评论,同时成为各类媒体报道的主要来源。
其次,微博的字数限制,要求新闻信息的传播必须精简,只能保留新闻信息的最核心要素。因此,对于微博客上的首发者,必须对原有新闻报道内容经过筛选过滤,保留个人认为有价值的内容,及时进行转发,以便引起“粉丝”的广泛关注,这实际上实现了媒体把关责任向个人的转移。
再次,微博转发,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带有个人评议,微博上的转发,在广泛传播的同时,具有内容再造特点。不少转发者都实际参与了内容再造。微博客上人人都可以对信息进行加工补充,对新闻进行评论;人人都是把关者,可以自主决定什么转发,什么不转发,决定什么内容可以评论后转发,或者直接不加任何评论进行转发。因此,传播过程中的内容再造与自我把关,成为微博新闻传播的重要特点。微博时代,传播的并不仅仅只是新闻,观点和情绪同样在这简短的140字内容里面获得了传播。
第四,微博客上,在简短的140字容量内,一种“新新闻文体”正在形成。如果说论坛发帖回复有纵向特征,那么微博就呈现一种横向特征,更能体现一种新闻“转”和“传”的特点。微博对新闻信息的传递和转发,在语言使用上出现了个性化、生活化、零碎、全景的特点,新闻进入微博渠道后,新闻语言显得原汁原味,更贴近了社会实际生活,更适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微博是对原有网络交流方式的创新,在微博之前还出现了很多其他网络交流工具,如聊天室、论坛、贴吧、博客、SNS、QQ即时通信等,从形态上看,微博集成了Web2.0时代网络交流工具的许多特征,包括博客的记事,聊天室的即时滚动,论坛的跟帖排列,SNS的好友添加,即时通信的快递交流和传递等。”①
三、微博客带来新闻传播方式的变革
微博的传播路径一般有两个:一个是“粉丝路径”, 名人信息后,名人的粉丝A、B、C、D……,都可以适时接收信息;一个是“转发路径”,如果甲觉得乙的某条微博不错,他可以一键转发,这条消息立即同步到甲的微博里,同时,甲的粉丝A、B、C、D……,也都可以实时接收到这条信息,以此类推,实现急速裂变式传播。
4月21日,玉树地震全国哀悼日,凌晨蓝天救援队(已经通过新浪微博实名认证)一条救援信息,当天上午,该微博信息获得8000次转发,排名新浪微博转发第一名。虽然这只是一条求助信息,但是,如果是条爆炸性的突发事件性新闻呢?
这种传播方式既不是传统媒体的单向垄断性传播,也不是网络媒体的网络传播,而是一种新技术条件下的裂变传播,可以说是对传统人际传播方式的一次技术升级。这种传播形态的传播速度是几何级的,远远高于之前任何一种媒介产品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
传统媒体时期,媒体基本垄断新闻资源,受众只能被动接受新闻信息,新闻是单向垄断式传播。
在网络媒体时期,新闻网站实现了对传统媒体信息容量的限制,反而海量和冗余信息成为个人关注网络新闻的负担,网络上不缺信息,缺的是对信息的过滤和筛选。对新闻网站来说,首页具有了报纸头版导航栏的功能,在网页上显示标题字体、字号基本一样的情况下,标题的内容便成了吸引用户的第一要素。对用户来讲,标题吸引人,才能引起网友主动关注并点击,网络媒体背景下,网友对新闻信息的阅读拥有主动选择权。
微博时期,新闻信息传递借助@功能实现了精准到达,网友重新回到信息被动接受阅读阶段,跟传统媒体时期的信息传递特征类似,但又有微博的独特之处。
微博的出现,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改变了以往“媒体受众媒体”间的互动传播模式,增强了受众之间的互相传播,传播主体的主动性筛选与过滤能力提高。不同于博客时代的RSS订阅工具,RSS实现的信息筛选和过滤只是一种关键词为标的的机械化过滤②,缺乏人情味和评论的感彩。而微博时代,受众之间,借助微博的互相“关注”,实现了互动传播。这里虽然仍是被动阅读,但却带有了一定的主动参与特征。
公众之间对信息的回应几乎是透明的了,媒介把关者角色淡化,受众可以同时传阅彼此对新闻的观点和意见,这使得传播理论中的“第三人效果”大打折扣。而传播过程中,网友个人的评论,则又可以回馈给提供新闻信息的传统媒体,出现了多级多层互动传播的特征。
在微博时期,新闻信息也经过了过滤,但过滤者却是阅读者本人,而不是RSS提供的机械化过滤。同时,微博时代的过滤者也是信息中转者,信息、传播、阅读,实现了三位一体,集于受众一身。
“在微博平台上,一方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即时信息,另一方能从这些信息中筛选出对自己有价值的内容,这是微博得以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③
注释
①刘国锋:《微博的两会作为及发展前景》,《中国记者》,2010年第4期,P30
②张燕:《传播系统内个体地位的持续提升――RSS的传播学意义》,《新闻记者》,2010.02P86
③喻国明:《微博价值:核心功能、延伸功能与附加功能》,《新闻与写作》,2010年第3期,P62
(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