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编演课本剧,推进新课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编演课本剧,推进新课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改编和表演课本剧,便是适应新课改的这一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下面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课本剧的粗浅认识。

一、编演课本剧可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改编和表演课本剧,是对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改编课本剧,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并通过对课文内容深层次的体会,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与意图,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对作者的各种艺术意象的解读与重组中对人物原型进行重新构建与再创造,并赋予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与逻辑思维能力。演出课本剧,通过说、唱、表演,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表现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学习语文的兴趣等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共同得到训练与提高。

二、编演课本剧可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改编与表演课本剧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它通过细读课文、感悟课文、改编剧本、选择角色、排练、表演等环节,来表现作者的思想及改编者的新意图,因此,需要一个群体来完成。那么在完成过程中,团结协作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通过编演课本剧,可让很多学生得到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在表演过程中,能够发挥他们的表演天赋。由于演出的成功使他们能够获得成就感,将会大大提高他们表现自我与学习语文的信心。

三、编演课本剧可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

编演课本剧可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课外编排演练。编排演练需充分理解原文,而过程与结果又可强化对课文的理解,这实际上是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一种优势,通过表演与观看这种形象的“课文”,原文更容易被学生感知与理解,因为这更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征。

四、编演课本剧将成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手段

新一轮课程改革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而课本剧是将国家课程改编为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资源十分丰富,本地学校教师、教材、校园环境、山川地貌、物产、动植物等都可以进入校本课程。改编课本剧是充分利用教材这一资源,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活动将极大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所有学生都能成为剧作家、导演、演员、评论员。如果措施得法,指导有序,校本课程开发渠道将会拓得更宽。

编演课本剧的具体要求:

1.学生必须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充分把握课文中心,了解人物性格特征,并能赋予旧内容以新思想。如《晏子使楚》一文,在编剧时要充分把握人物性格。如楚王的骄横跋扈、妄自尊大,宴子的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台词在编排时要体现出人物性格,表演时更要通过动作、神态、语调表现出人物性格。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因此在改编时可以赋予晏子外交大臣、和平使者、招商顾问的身份,使新编课本剧《晏子使楚》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也正符合写作中求新的要求。

2.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让学生各尽所能,并在指导过程中不断地培养新苗子,发现新人才。

3.课本剧表演时在人物角色选择上,要突出课文的思想与内涵。如《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要选胖一点学生来表演,更能突出南郭先生的好吃懒做、不学无术、不求上进、得过且过的错误思想,并通过表演,让学生认识到这种错误及其危害性,达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的。

总之,教学实践证明编演课本剧对于学生来说简单易行,容易操作。在演练过程中,不需要多华丽的服装,不需要多少乐器,也不需要花多少资金。不分表演场地,随编随演,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编演课本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