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德之根基,筑师之大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德之根基,筑师之大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教学是良心活儿。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育教学大厦的根基。教师要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无怨无悔,要以提高师德修养作为自己心灵的归宿;教师要热爱学生,真心付出,诲人不倦,要“目中有人”“心中有爱”;教师要更新观念,传授方法,授生以渔,要做“教学匠”,而不是“教书匠”;要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教做真人,要做学生的“榜样”和“阳光”。

关键词:师德 奉献 热爱 授之以渔 教做真人

教育部长周济指出: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如果说教师的教育教学追求是一座大厦的话,那么,师德就是这座大厦的根基。没有根基,教育的大厦只能是空中楼阁。

一、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俗话说:“教学是一个良心活儿!” 这句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师德的重要性。爱岗敬业精神是师德的核心内容。爱岗敬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其他教师道德规范的思想前提。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精神,才能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对无私奉献精神的最好诠释。在教学一线,有许多老师废寝忘食,有许多老师带病上课,有许多老师以校为家,他们默默付出,他们无怨无悔。这就是教师的责任:愿意为自己的事业付出艰辛与劳累,甚至毕生心血。

学校是一方充满理性的天地,课堂是一方包含情感的空间,而教师则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的是一种崇高的事业。伴着这种事业具备的教师道德,才是心灵的真正归宿。从这个意义来说,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

二、热爱学生,真心付出,诲人不倦。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关系。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生活在激励之中,他就学会了努力。如果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封闭……有怎样的态度,就能塑造怎样的学生。因此,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学生性格的形成,而教师对待学生态度的好坏则取决于教师道德素质高低。

一个道德素质高的教师强调学生的独立人格,始终把学生人格尊严放在第一位。在“尊师爱生”问题上,首先考虑的是“爱生”,眼中没有“好生”“差生”,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所有学生避免伤害。老师应当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当循循善诱,和风细雨般滋润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证明:只要付出爱心,一个人能够在最小的空间里创造出最大的奇迹。

三、更新观念,传授方法,授生以渔。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技高为师,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科学的施教知识,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又要能够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想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还要有创新精神,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在耕耘中拓展视野,在执教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作为教师,要致力于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要树立“教为学服务”的观念: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教师对教育、教学的不断总结和不断创新是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的另一种体现。一个道德素质高的教师能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奉献全部精力来提高自己的教研和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捕捉灵感,经常撰写论文总结教学经验,并在不断地撰写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善于接受新观念、学习新教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改革。教师要做“教学匠”,而不是“教书匠”。

四、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教做真人。

身正为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的教育者和师德的示范者。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现代哲学家杨维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不仅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学生信任教师的前提是老师爱学生,学生感受地到才会亲近老师,接受影响。正如奥地利教育哲学家马丁・布贝尔所说:“教师只有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足以对学生的整个人起真实的影响。”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教师,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教师还应该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并且要用自己的精神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作者郑杰说过,“教师如何充实自己的精神空间,成为完整的一个人?像丰子恺、夏尊,以自己广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谆谆教诲学子;像季羡林,以人格的无限魅力熏染学生;无限相信书的魅力,多读书以滋养身心,多经事以历练处人。”

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每位教师的师德就如同“榜样”和“阳光”。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教师应该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随;教师应该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只有师德的根基打好了,才能构筑起教育教学的摩天大厦。

参考文献:

[1]朱永新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2]唐凯麟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3]钱焕琦 《教师职业道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4]郭晓英 《走进学生心灵――教师成长案例与分析》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1

[5]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6]艾斯奎斯(美)《第56号教室的奇迹》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9